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道长踏雪携子来 (第3/3页)
三联姻的王公贵族。 酸坏了那些个大臣家中的女眷。 夫妻二人仍是排除万难,一意孤行,共结连理,双宿双飞。 这件事,在江湖上,一时传为怪谈。 柳三大名柳星元,出自名门望族,年少有为。 不到十五岁,打遍京城。 不到十八岁,当先锋带兵出征。 不到二十岁位列上将军,执掌汉州一半军力。 柳星元有万夫不当之勇,被称之为“汉州铁壁” 忠肝义胆,极善用兵,三出幽州,大杀四方。 他的前程,可谓是风光无限。 等他三十岁那年。 有人说,柳星元将封侯拜相。 人算不如天算。 天妒奇才。 新年前夜,王宫宴会之上,竟传出柳星元聚众谋反之事。 皇帝一纸诏书,治了柳星元一个乱臣贼子的重罪,株连九族。 当夜,京城中,喊杀声不绝! 柳家几百口人,最后只留下一个遗孤。 唤作“长歌”。 话说,‘天山道人’又是如何救出长歌的呢? 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长明道人因山中烦闷,于一年前下山游历,遍尝风土人情滋味,拜访江湖隐居怪杰,不知不觉来到京城附近,忽然想起师妹丹青女来,便前往一叙。 不想,正赶上童忠道人围攻柳星元府上。 他于混乱之中,潜入柳府,见到了师妹,并从师妹的口中得知柳星元死于王宫的事! 丹青女与柳星元,伉俪情深。 一人死去,另外一人绝不偷生! 她要长明道将刚出生的儿子带走,让他以后找到真相,为父亲报仇。 长明道本事虽强,但一个人绝不能成事,无法挽救柳家危局。 师兄师妹,相互告别。 温柔漂亮的小师妹突然星陨。 英雄无敌决战疆场的将军含冤而死。 如何能够令长明道不伤心呢? 所以才有了长明道一声嗟叹。 秦卫江望着窗户的风雪,只觉得天地间,如此的浑浊不堪,便感慨道:“伴君如伴虎,柳将军英年才俊,空前绝后,守护汉州,如有铁壁,若不是他三次领兵出征,现在的江山早被蛮族的铁蹄踏成纸片了。皇帝还能在龙椅上高枕无忧么?还有那个狗屁jianian王。这老匹夫,心狠手辣,素与柳将军不合。以我拙见,这背后极有可能是jianian王搞的鬼!你想那区区十岁的小皇帝,懂个屁呀!可惜柳将军没死在敌人的手中,死在了自己人的权谋之下。” 长明哀叹一声,不再言语。 秦卫江所言,正道尽他心中苦闷。 近些年中,他巡游江湖,听来不少关于柳三与朝廷的事。 秦卫江口中所说jianian王,正是当今小皇帝叔叔,名叫童忠! 自先皇死后,小皇帝刚刚登基不久,童忠顺理成章坐上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的权座。 因此在朝廷之上握有重大权柄。 为人阴险狡诈,恶贯满盈,明着上行下效,暗地里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满朝文武,莫不惧怕,可谓一手遮天。 近些年来,jianian王觊觎王位,凶相毕露,无限扩充自己力量,不惜耗费重金,在江湖上四处招募好手、强盗,任其麾下饬令,爪牙极多,盘根错节,势力庞大。 气势中天,目空一切。 柳星元在京之时,早知童忠的手段,素来与他不睦,二人分歧很大。 因他是个武将,手握重兵,肩负护国之责,jianian王动他不得,便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数年前,初秋。 北方蛮族遭遇雪灾,各个部落饥荒严重,蛮族之王便联合十大部族,重兵南下,扰乱边疆。 汉州连丢十二城池,兵将死伤无数,百姓被当成牲口一样被掳走为奴。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 蛮族长驱直入,到达长城边缘而不停,大有夺京之势。 满朝文武,慌作一团。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哇哇大哭。 当皇太后站在丹墀上,大呼“蛮族来犯我神州中途,气焰嚣张,诸将谁肯领兵出征?” 柳星元第一个站出来。 他临危受命,募精兵扫北,达二十万众。 与蛮族打仗,无有不胜,短短数月,先收复周边失地,一直打赢到了边疆,一战达六百余里,堪称奇迹,北蛮士兵,死伤无数,大举撤退。 朝廷闻听,欢欣鼓舞。 这时候,小皇帝正在后花园玩着风车。 皇太后让年轻太监修着她的指甲。 柳星元本意收复失地之后,巩固防守。 不料,童忠建议皇帝下令,继续进击,直捣黄龙。 其时,柳星元所带粮草不多,士兵一直从长城边上,打到了边境,十分疲惫,他不赞成继续进攻, 于是写信劝说皇帝,说士兵需要休养云云。 皇帝和太后,受童忠蛊惑,以为一定要拔除北方蛮族,将他们赶出北方,才能永保太平。 于是,他们不顾柳星元反对,坚持要柳星元出塞进攻。 接到这个命令。 柳星元苦笑:“jianian臣当道,匹夫弄权!” 他绝不肯拿自己士兵的性命开玩笑,知道那北蛮地界,处处哭喊,二十万大军,进去则亡,于是假装生病,一连数月,朝廷实在派不出其他将军来,只得不了了之。 柳星元为何而死,长明不得而知! 官家的话,不可信。 只说柳星元拥兵自重,蓄谋已久,带兵逼宫谋反。 具体怎样,朝廷上口风极严,打探不到,知情者寥寥无几。 长明以为,柳三谋反,不啻滑天下之大稽,蒙群众之双眼,自欺自人。 长明道不堪回首往事。 周庭坐在秦卫江斜对面,伸手烤火,面色沉重。 余光中,长明道落入沉思,秦卫江收刀入库,周庭不善言谈,举杯沽酒。 刚喝一小口,见小二端粥走来,周庭想到婴儿,且看去,小家伙正在竹篮中望天,他招呼小二,问道:“米汤是稠,还是稀?” 小二似有心事,脚步踟躇,低头缄默,走来之时,身子撞到桌角,热粥溢出,淋在他手上。 岂料,他竟咧嘴不叫,双眼往左下赧然瞥去,三人均发觉小二古怪之处。 长明道立时一把拿过竹篮,将婴儿护在身边。 秦卫江一脚站立,一脚踩凳,扬刀叫道:“哪个不怕死的,打搅大爷的雅兴,给我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