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一线天_第三章 一十三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一十三年 (第1/1页)

    “这孩子我就留在一线天,待到时机成熟时我再来带他离去,而在这之前望二位能给他一个安置之所。”留下陆冶的佩剑后,萤火石灯下,元滇昨夜就只留下这么一句话,并未再多说什么,随后洒然离去。

    陆之母子面面相觑,时机成熟之时,那又是何日。

    夜观满城车龙,

    绕城尽散如空。

    岁月无情老,

    四季听风不同。

    匆匆,匆匆,

    正值春夏秋冬。

    一线天地处西北,在这里可没有多少春秋,有的只是夏冬,而在转眼之间就已经送走一十三次夏冬!

    十三年间,大事不断。

    由其以中州文庙联手中州道宫的一连串大动作,牵连甚广,动荡整个人族。

    一是文庙一位达事通人的老夫子历时百余年绘制成山河大泽图,引得各州王朝山头纷纷向文庙敬上贺表,同时希望文庙能够发放山河大泽图的拓本,允许其在各州俗世中流通,而文庙一向以教化万民为己任,当然是很快允诺。

    二是文庙道宫联手推动人族化零为整,不但各州王朝得在俗世中推行通文字,通言语,通货币等。还为各州的山头修士明确了修行境界划分,一练筋骨皮是为筋骨境,二练精气神是为气海境,三练结金丹是为金丹境,四练出元婴是为元神境,每境再分三小境,共十二境。十二境之上修士没有小境之分,十三境仙人境,十四境闻道境,十五境超凡入圣是为圣人!

    修士之中剑修杀力可谓最强,但修行却异常凶险。剑修不结金丹,转修剑丸。金丹称作剑丸境,元婴称为出鞘境,十三境已是剑仙,十四,十五境则没什么不同。

    比较特殊的是武修,武修杀力强悍,只要对方不是大成剑修对上普通修士往往能够越数境杀敌,但因为不感天道,还未曾有人以rou身成就仙人之姿,因此只有四个大境界,筋骨,气海,开窍,洞府。每个大境界同样分为三个小境,共十二境。

    在划分境界的同时,暗地里文庙道宫还设立了一个名为校事司的机构在人族大地四处开花,将修士十三境及以上,剑修剑仙境及以上,武修十境及以上的姓名,修为,所属山头或世俗王朝等等通通登记在册,送往道宫一一审阅。

    第三件事则跟一线天城有关,自陆冶身陨,文庙和道宫推举了剑州陈清源继续坐镇一线天,但剑州也就只有陈清源这一位仙人境,他这一离开剑州又是空悬了。因此改为轮守制,在陈清源镇守十年后由文庙又调派一名仙人境前往继续坐镇。与往些年不同的是,现在前往镇守一线天的修士被允许携带几名年轻弟子一并前往历练。

    任由城墙之外风云涌动,一线天城之内倒是十几年未曾有大改变,除了城中的街头巷尾不知从何时开始多出了一个乖巧灵动的身影。

    城还是那座城!

    一线天内城的规模与那些个城池相比确实不大,甚至有些寒酸。从东城到西城晃晃悠悠也只需要小半个时辰,城中修士只有几千人多点,凡人尚有万多人。

    从南城头到北城头这一段是一条宽阔平整的青石板路,道路两旁店铺林立,靠东侧街道上尽是些茶楼,酒馆,当铺,作坊之类的商铺,在空地上还有不少撑开大伞卖些零碎的小商贩,而对面西侧的街上卖的更多是与修行相关的事物。

    东侧商铺的背后则是一条潺潺河流,河流一眼看不到头,直直的向南北一直延伸。河流的对岸袅袅炊烟,一排排屋舍宅院错落其中。几座别致的石桥将热闹的街市和宁静的居住之所连接在一起。时间久了,那片坊间就被称为桥里,铺面那边则称为桥外。

    在这桥上桥下还不乏有驻足观赏河中景色的,或者要撑船的艄公一会儿捞几条鲜鱼卖给自己的。人来人往,形形色色,好不热闹!

    而西侧的铺面之后,却是一亩亩良田水渠,修士或许可以辟谷拒食,但在一线天里生活的数万凡人,他们可离不开衣食住行。大多数的凡人任劳任怨的一生,就是留守城中,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垦荒地,挖渠引水,供给着整座城池的吃穿用度。

    青石板的道路两端,南面是人族,北面对蛮荒。南面为下城,北面为上城。南面城头与普通城池的城头别无二致,主要是北面那一道需要阻挡蛮荒的城墙有很大不同。

    这面城墙之上不设城门,上下城头必须领取令牌飞身上城,不携此令,触发城头禁制立斩之!在无事离开城头前,还需归还令牌!

    有仙人坐镇城中,城头之上无兵无卒,平日里城头之上除了一些前来猎杀胆敢越线的无太多灵智妖魔的修士外,只有五位持剑人悬剑于此,不分日夜的注视着蛮荒的一举一动,五柄神兵震慑宵小!

    一线天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河边酒楼的二楼靠窗的雅阁中,一个剑眉星目的俊俏少年正对着楼下路过的妇人们摇手致意,凭着一副生的着实俊郎帅气的皮囊竟是惹得妇人们嘤笑连连,掩面奔逃。但其看似是放荡不拘,实则眼中时不时冒出的精光却让人不敢小觑。

    “陆台!你说我俩就这么偷跑出来喝酒,要是让熟人些看见,不会一会儿有人通风报信给你娘吧!”这时,一双手在男子的眼前摆了摆打断了少年继续卖弄。

    “我刚才好像依稀瞅见那算命的李老头鬼鬼祟祟的上桥里去了,他该不会是见了我俩跑去告状了吧!我可说好啊,今天是你拖着我出来的,要是一会儿你娘或者你大哥真来了,可不许扯上我啊!”不等少年回答,一个脑袋从窗沿底下小心翼翼的探了出来,一双眼睛先是打量了街上的众人,确认没有眼熟之人,这才放心的整个人站起了身子,一身与陆台差不多打扮的少年钻了出来,模样也是不差。

    也不怪他如此紧张,他打小就对这陆台的娘怕极了,小时候俩人一起闯祸,他娘从来都是不由分说扯过藤条,两人一起趴在板凳上挨打。偏偏这陆台每次闯祸前都会拉上自己,自己爹娘前没受多少苦,一天尽挨陆台他娘的藤条了。

    陆台打眼一斜身旁东张西望的少年,昂起脑袋拍了拍胸口自信满满的保证道:“你就放一万个心,我大哥去了北城头,我娘去下城串门,一时半会儿都回不了。再说了,就算那李老头去桥里真是告状,还真能碰到我娘,咱也不用担心,这靠窗的位置可不是瞎选的,咱只要瞧着不对,立马就能溜之大吉!”

    就在陆台眉飞色舞之时,突如其来的一道银光打断了他继续说下去的勇气。

    一把飞剑悬停在了窗外,一个充满怒意的男声同时响了起来。

    “陆台!领着张家这小子赶紧给我滚回来!”

    “回……回哪儿啊,大哥!”

    “回哪?回家挨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