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张金山两个厂的煎熬期  (第1/1页)
    贾二娃成功逃跑。    这件事情导致张金林直接损失了17头30斤重的猪和2000块钱的现金。    而未获得任何赔偿。    时间就这么一天又一天地过去。    某个周末,张金山骑着张金林的脚踏车,早早地就等在青衣高中的门口,看着张金海出来后:“老四,老四。”    张金海循声跑了过来问道:“二哥,出啥事了?    你到学校门口来等我干什么?”    张金山道:“一言难尽,回去再说。”    张金山骑着脚踏车载着张金海,两兄弟默默赶路,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到了张金山的砖瓦厂。    下车后,张金山把脚踏车放好。    带着张金海在厂里转悠。    张金山缓缓介绍砖瓦厂的情况。    自从上次3号窑垮塌,把李窑匠救活后,他特别的认真负责。    亲自调教了一些年轻的窑匠,而且目前发展还比较顺利。    这样就整体提高了砖瓦厂的生产效率。    按农村正常情况,够一家三口住的小青瓦房一套,对红、青砖的需求量约3万块,售价1角1每块,对小青瓦的需求量约2万匹,售价2分钱每匹。合计约3700块钱每套的砖瓦需求量。    目前已经烧制好20万块青砖,24万匹青瓦。    销售出去的砖瓦少得可怜。    再这样拖下去,肯定是给窑匠们发工资的钱都没有了。    张金海问张金山道:“你想不想挣大钱?”    张金山想了想道:“你说的啥话。    我要是不想挣大钱,我还不如在屋头种庄稼。    跑到这里来干什么砖瓦厂。”    张金海:“你看现在普通老百姓家里的生活条件是不是都变好了。    该养点蚕的养点蚕。    该养点猪的养点猪。    今年一过了,他们的手里的钱是不是就肯定比原来几年挣的要多得多了。”    张金山:“这是肯定的。”    张金海话锋一转道:“但是大家家里的房子都还是茅草房,包括我们家的都是。    这个茅草房的痛苦,我们都是知道的。    时间久了要腐烂,要漏水。    风大了,竹尾扫一扫,易漏水。    甚至麻雀多了,在房顶上多糟蹋几天,也要造成漏水。    这房子一漏水,一家人就都没有地方住了。    都得起来,找一个不漏水的地方躲着。    地上放的粮食也会跟着浸水被破坏掉。    所以这个茅草房,是当前老百姓最痛恨的一个事情。    只要稍微有一点点钱,他们就要想办法把茅草房推倒,建成质量更好的小青瓦房。    对不对?”    张金山默默地点了点头。    ……    张金海通过长时间的沟通,说服了张金山找农村信用社贷款。    张金山为砖瓦厂贷款了10万块,为预制厂贷款了20万块。    继续坚持着砖瓦厂生产大量的青砖和小青瓦。    让预制厂正常运转,生产了大批量建楼房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板。    刚开始村民们也没有说什么。    随着时间长了,看着张金山的砖瓦厂、预制厂的成品越来越多,售卖出去的却是少之又少。    陆续就有一些认为与张金山关系不错的村民们,上门做说客,建议他少生产,或者是不要再生产了。    至少要等卖出一大批货后再生产。    这样的话,可以让两个厂子良性运转。    但是张金山具有一根筋的精神,凡是他认定了的事,不撞南墙不回头。    他也非常的认可张金海的分析,认为目前的销售不好,只是时间未到。    一旦村民们的手里经济条件好些后,必定第一要务是要采购青砖、青瓦修建小青瓦房的。    最后看劝不动张金山。    竟然发展成成批的人去劝说张父、张母,让他们出面阻止张金山这么蛮干。    说实话,本来心里就有点虚的张金山,是被整来心里越来越没有底了。    看见厂子里堆积得越来越多的成品,张金山的心情多少还是有一点点的郁闷。    ……    为了缓解心情,张金山把心思放到了一个新产品上,那就是当时农村还少有的收录机。    张金山去县城购买了一台上海L2400收录机,花费了340块钱。    经常播放的是《陈真》的主题曲《大号是中华》。    “孩子,这是你的家。    红砖碧瓦    ……”    现在的张金山,在内心里巴不得大家的房子都赶快修成这个红砖碧瓦。    那样的话,砖瓦厂、预制厂才有活路。    这一年还有一首歌比较出名《monica》。    “你以往爱我爱我不顾一切    将一生青春牺牲给我光辉    好多谢一天你改变了我    无言来奉献柔情常令我个心有愧    ThanksthanksthanksthanksMonica    谁能代替你地位    ……”    张金山已经对两个厂厂长的烦恼麻痹大意,转移到了潜心研究收录机飘出的优美歌声事情上。    似乎这些歌声可以给人带来天然治愈的能力一样。    短暂地忘掉烦恼。    这一年张金海15岁,张金林35岁,张金山24岁,张金城22岁。    张父、张母到处托人帮忙,给张金林介绍女朋友。    媒人们收了好处费后,时不时地带来一些长相好看,穿着时髦的年轻姑娘。    相亲了十多个,没有一个是成功了的。    相亲不成功的理由也是很奇葩。    有嫌张家在山沟沟里看不上的。    有嫌张家兄弟太多房子太小的。    有直接嫌还是茅草房太穷了的。    有嫌张家贷款太多了的。    有嫌张家老二不会做生意的,那么多砖瓦卖不出去。    这个理由就太那个了,让你跟老大相亲,你去管张家老二干什么?这是几个意思呢?    张家就这么闹哄哄,热闹非凡的渡过了很长的一段时光。    张金海放学回到农村,也经常给张金山打打气,让他静静地等待爆发的机会。    俗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像那毛竹一样,前四年,地面部分仅仅长了三十厘米。于是总有人埋怨它不争气生长太慢,却忽视它在这四年中,地下盘根错节,拓展几十平方米疆域的事实。而一旦爆发,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地面部分却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让人可叹的是,有多少人能熬过地面四年短短的三十厘米,而收获这长长的二十米?    张金山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很偏执地相信张金海提供的理念。    就这么咬牙坚守着两个厂的日常运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