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阿斯顿马丁 (第2/2页)
都转移走了,估计是罢工罢的。 英法人民爱罢工,这情况哪个资本家受得了,而且英国70年代经济形势相当不好,高福利政策随着老龄化开始倒挂,高税收又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欲望。 英国政府财政赤字达到40亿英镑,失业率达到12%,人们罢工是常态了。 也就是后来的撒切尔主义还有北海油田的成功开发,让英国卖石油和天然气才缓过来。 以后想办法和华国合作生产汽车吧,这些汽车牌子有机会收到手里也不错,起码比福特讲究。 福特收购牌子后就是大量开发姐妹车,吃透你的车子数据大量开发,吃饱饭了再把你一卖,怎么都不亏。 买家说再生产汽车吧,满大街相似的福特车型,你就说你怎么办?开发新车?风洞了解一下。 很多设计师说福特收购车企就是拿来抄袭的,我不原创,我让原创无路可走。 路虎要不是让蜗居带火,福特越野系列在华国不至于是后世的情况,可惜广告在做的多,也没电视剧带出来热度。 人家有强大的生产体系,也就德国车企和太阳国车企能抗衡,看其他国家的车企都废了,漂亮国本土的几个车企也弄不过福特,通用算车企吗?好像福特也不是纯粹的车企了。 但福特有钱是真的,后世2008年经济危机时,福特是唯一一家没有经过国家救济而自己走出经济危机的汽车集团。 汽车行业没钱真玩不起,自己以后收购几个牌子玩大玩具好了,主业还是放在金融和传媒吧,其他的都是爱好。 倒是能把阿斯顿马丁的车型放进变形金刚系列里,带动大家的注意力,从小培养起来都是韭菜啊。 最终自己让管理层,将之前的订单尽快完成,推出新款概念车看看市场反应。 这么开挂大玩具还不能自己养活自己的话,邢承恩说不定也得转手卖了。 安排好马丁公司的事情,交代苏雨涵持续关注后,邢承恩就准备撤了,欢迎晚宴有苏雨涵代表就可以了。 家族财务和德勤签订了合作,有一些财务审计和监管由德勤负责,暂时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苏伯已经找猎头公司挖人,银行的扩张需要人手。 而且邢承恩比较中意国富银行的经营模式。 富国银行是以全能型的以客户为导向的银行。 银行的目标是满足客户在财务上的全部需求,帮助他们在财务上取得成功。 银行的服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这一点贯穿在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中,成为富国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的动力。 华美银行想要成功就需要学习人家的模式,而且华美现在和富国银行很像,都是社区银行,很像商店模式。 富国银行的交叉销售的模式为利润创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富国银行有一个与其他银行不同的地方,它的分支机构都不叫做分行,而是叫做商店。 这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叫法。富国很注重销售,尤其是交叉销售,平均起来,它可以向一个公司客户推销5.3个金融产品,向个人客户平均推销4.6个产品。 这种交叉销售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富国银行对客户资源的利用能力,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富国银行很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尤其是在风险的分散化上做得很好。富国拥有80个业务单元,分别为客户一生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金融需求提供合适的产品,这样就把业务的风险分散化了,使其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风险的分散化也是美国富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低的主要原因。 富国银行十分注重对于渠道的建设,美国富国银行的柜台、电话、网络和ATM的建设都十分完备。网络银行是全美最好的,ATM网络是全美第四大的。 这些措施能使富国的客户随时随地享受服务。 未来这些富国银行的策略邢承恩都和华美银行还有家族基金的负责人聊过。 大家正在尝试改变,但是需要一个银行业资深人士来设计和完善具体措施,邢承恩只能定出大概,具体细节就抓瞎了。 邢承恩不要那种嘴上高大上的,要能具体下到基层干事精通业务的管理人员。 现在的银行业务都不好过,还在大厅里当老爷的员工都不需要。 富国银行将自己的零售网点称为“商店”(Store),并在店面设计上采用了许多零售和超市的概念,以此强调顾客和服务的重要性。 有些金融商店还借鉴沃尔玛的做法,派专人迎接客户,为客户介绍新产品,按产品的相关性摆放宣传资料等。 华美银行的经营目标以后就学人家是“满足客户在财务方面的所有需求,帮助他们在财务上发展成功”,力图使自身成为一家能够提供客户所需要任何产品的“百货超市”式的全能金融机构。 让客户来自己银行开户之后其他的问题银行都给你搞定,根据客户自身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多个业务单元,覆盖了客户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产生的主要金融需求。 成为华美银行实施“一站式”金融超市服务的坚实基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