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格式塔三剑客  (第2/3页)
一个正统的德国人。    他于1886年3月18日出生于柏林,比韦特海默小6岁。    他的身世背景本来应该是很好的,他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律师,他的弟弟是一个法官,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信仰新教的犹太人。    我们应当知道,犹太人这个民族啊,一般来说他们有自己的信仰:犹太教,犹太教以圣经中的旧约为主要教义,旧约的第一篇是非常有名的《创世纪》(神说,要有光那一段),而新教信信奉的是新约,新约以《马太福音》为首,开篇介绍的是从亚伯拉罕到大卫、所罗门王、再到圣母玛利亚与圣子耶稣的家谱。    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宗教学原因(耶稣被犹大以十三银币出卖,犹大是是犹太人的祖先),新教与犹太教、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可谓是水深火热,然而考夫卡的母亲居然是一位信仰新教的犹太人……这就注定了他的不凡。    我们有证据说考夫卡接受的柏林文化和心理学熏陶比韦特海默更加深远,他从小就对哲学开始感兴趣,1903年到1904年的时候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哲学,在此期间,他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05年,他转学到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里,他的导师是斯图姆夫……韦特海默1904年刚走,他就来了,他们算得上是同门师兄弟,且都是师从斯图姆夫,师承布伦塔诺。    1906年到1907年的时候,考夫卡开始把心理学概念应用到实践中,他在心理实验室进行颜色弱化的研究,同时开始学习生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布伦塔诺一派的心理学家好像都、不那么重视生理学基础,他们研究的重点总是在主观心理范畴里,且由于整体观系统论的特点,他们非常反对构造主义那般的元素解构论,或许人体生理解剖学在他们的眼里看来也是要被批判的,被抛弃的。    不然的话为什么都成为博士研究生了考夫卡才开始学习生理学知识?只能说明他们确实不重视这方面。    考夫卡于1908年以《节奏理论的实验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在毕业后他曾作为屈尔佩的助教在符兹堡大学工作一年(韦特海默:这我熟)。    ·    介绍完考夫卡,我们再来介绍格式塔三剑客中的最后一位,沃尔夫冈·苛勒。    苛勒于1887年出生于爱沙尼亚的雷维尔,但他的父母都是德国人。    他的父亲是德语健身房的教练,不过这位教练曾在1865年获得过语言学的博士学位。    在苛勒六岁的时候,他和他的两个jiejie与一个哥哥全家迁居德国北部的沃芬巴特尔,那里是他童年成长的地方。    兴许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除了对科学感兴趣外,苛勒还喜欢音乐、钢琴和户外运动。    在1905年到1906年,苛勒就读于杜宾根大学,师从盖特尔学习哲学、历史和物理课程,此后两年,他又去了波恩大学,在埃德曼的指导下学习实验心理学。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盖特尔和埃德曼是谁,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哪些,这些更加详细的资料尚待发掘。)    当然,这不影响我们继续介绍苛勒,他于1907-1909年在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兼修哲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他的导师是斯图姆夫,这波属于是考夫卡还没走,他就来了,所以说斯图姆夫的现象学思想和布伦塔诺学派的心理学思想对格式塔三剑客真的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后面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立影响深远。    苛勒于1909年取得柏林大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那个时候的柏林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是属于哲学博士Ph.D的,咱们的心理学学位都是理学学位和教育学学位,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国情下的心理学学科发展大方向真的不一样,我们国家真的非常重视教育方向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其他方向的心理学依旧存在非常巨大的进步潜力空间。    ·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回到韦特海默,转移到1910年的那个盛夏。    1910年的夏天,韦特海默正坐在去往法兰克福的度假火车上,他一时无聊,就盯着远方的山外看。    远处的山峰,山上的花草树木,由于距离实在太过遥远,那时候的火车还是蒸汽动力,速度和现在的绿皮火车还慢,于是那远处的风景看起来就像是静止不动一样……    韦特海默突然发现了不对。    火车是运动的,大地是静止的,火车相对于大地来说是在飞快运动的,但在火车上的韦特海默看着窗外远处的山景来说是相对静止的。    当他同时看着火车内,火车外的飞速后退的地面,和远处仿佛静止的山峰的时候,那感觉就是……那远处的山峰和火车一起在相对着脚下的大地飞速往前跑。    但这是荒谬的,在客观物理上,山峰和大地是相对静止的,可是对于坐在火车上的韦特海默的视角里,山峰和大地是相对运动的……这怎么可能?    一道灵光突然划过韦特海默的脑海:人类对物体的运动感知在本质上是一种非客观的主观体验,一些本来在客观的物理世界上相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在特定时空条件的掺和下,于人类的心理中产生了“运动”的感觉。    或者说,“它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的感觉”,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一切的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