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晚的月亮还怪好看 (第1/1页)
刚进书房,两人便听到一声怒喝:“跪下!”话音刚落便听到咚咚两声闷响,董行之和董知月俩人齐刷刷的跪下挺腰低头做忏悔状,整齐划一又具有美感,同步率也拉满了。随后董知月回过神来:“不对啊,我今个一天都搁家呢,我跪啥啊。”书桌后的人影背着手闷声回道:“也没人让你跪啊,你是心里有鬼?”董知月一边爬起来一边讪笑道:“父亲大人威严愈重,知月不胜惶恐,情不自禁罢了。”顺带着揉着自己的膝盖,心想妈耶,刚才跪快了,这下怕是膝盖又要肿了。 书桌后的男人听完此言满意的捋了捋下巴上那两寸胡须,随后遗憾的放下了手,心道这辈子是长不出那帮酸人的长胡子了。随即转过了脸,看着和自己有着八分相似的董行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无他这小子那络腮胡子和自己如出一辙。越看越气,拿起桌上的砚台就扔了过去。董行之看都不看,侧着身子就把砚台躲了过去,随即在心中默念着一二一左摇右摆躲过了接下来的镇纸和笔筒。一旁的董知月则是熟悉的收拾好四散的物件,把毛笔一只只插进笔筒之后熟门熟路的放在原处。看官老爷您问那墨水咋办?不碍事,咱这位参将并世袭忠勇伯董坚啊,他不识字的。所以甭担心收拾的事。 咱书归正传,接着聊这书房问对的事。董坚开口喝道:“董行之!今天管家去拜访陈先生的时候。听陈先生痛骂了你半个时辰,说你目无尊长,藐视天威;并行文不拘一格,无意科举,你是要气死你老子我?”喘口气喝了杯子里的微凉的茶叶水,想起等这个不孝子在书房里干站了半个时辰就感觉心头火愈发止不住。这时董知月在旁边插了一句:“爹,不拘一格是个好词,应该用狗屁不通。”董坚听了连忙点头“对对对,还是俺闺女聪明。董行之你这个狗屁不通的玩意!”董行之在底下跪麻了,也是心头愤懑,就斜瞥着自家老爹:“爹,你识字吗就在这训我?” 这往往啊,人越缺什么就越炫耀什么,同时也最听不得别人说他没什么,比如没文化。 没文化也不打紧,你有武力也行,以德服人和以德服人都一样的。您说这不是句废话吗。您听我解释,咱这个德行啊,分文德和武德。咱们的忠勇伯大字不识一个,但是武德充沛啊。 于是忠勇伯府内又响起了经久不衰的嚎叫声。夹杂着几句‘别打手,刚给包的’,‘爹不是女儿说您,哥这身子骨比以前硬了,都踹半刻钟了还没讨饶呢。’两边的邻居听到忠勇伯内的熟悉的嚎叫声,便去吓唬自家的孩子要努力用功,不然就把他送到忠勇伯府去。孩子听着嚎叫声,愈发努力用功不提。 这边忠勇伯董坚也已经结束了一天的晚练,挥手让俩人离去。董知月柔身施了个万福后便拖着地上翻着白眼的董行之退出了书房。书房里的董坚凝视着墙上的一幅画像:“夫人,若亮儿不能随你的意当那文状元,便随我行军入伍可好?”画里的人与董知月一模一样,巧笑嫣然,一颦一笑尽是风情;画外的人目光神色温柔,一举一动皆是追思。窗外的月光洒进书房,一如二十年前画内画外相遇时。 这边董知月将董行之拖出小院,踹了两脚。“行了别装了,爹听不见了。”刚才还在地上装死的董行之打了个滚就跳了起来,疼的浑身一抽:“乖乖,老爷子这次可是发了大火,多踹了快半个时辰。可疼死我了。”董知月看着眼前活蹦乱跳的大汉,也是啧啧称奇,须知她老爷子那可是打十三岁开始就上阵厮杀的人物,在大明军中也是以力大无穷号称,素有拔山将军之称,手下的步战军也号为拔山军。就这么打了快一个时辰,面前的人竞也只是吃痛而已。这其中固然有虎毒不食子的缘故,但董行之这一身精钢浇筑的体格恐怕才是主因。反观自己虽丰腴,但毕竟为女子,仍是柔弱的,据父亲说乃是随了她那刚出生便得了急病去世的母亲。由此陷入沉思。 一边的董行之没有听到往常惯有的讥讽,伸手在发呆的meimei眼前晃了晃:“嘿,嘿,在想什么呢?”一边的董知月回过神来:“没想什么,只是在心疼哥哥今日又挨了父亲的一顿痛打。”董行之冷哼道:“下次要不你别陪着试试?老爷子说不定还能少踹两脚。”董知月甜甜的笑道:“那好下次meimei便不陪了,免得哥哥挨打又要怨知月的不是。”董行之只觉后背生寒,暗暗叫苦。但又碍于颜面,不肯服软。俩人就这么一路冷嘲热讽的各自回了自己的小院不提。 在院中赤条条的董行之借着月光自行提起了井里的水桶,往自己身上浇着井水,冷水寒彻入骨,浇到淤青处也是不停地倒吸冷气。冲洗完毕后便进门熟门熟路的从床底下取出药盒,往淤青处涂抹药膏,又是一番龇牙咧嘴不提。董行之一边涂抹着药膏一边自怨自艾道:“跟着老爷子可是没享着啥福,别人家的小侯爷这时候怕不是早就从浴桶里出来,拥着那温香软玉的丫头共赴巫山了。”说到这又恨恨的骂了葛悟新两句,一不留神又磕到今天刚被老陈头打肿的手,又好是一番咒骂。 殊不知其实董坚压根就没寻思给他安排陪床丫头的事,葛悟新之事也不过是个由头罢了。忠勇伯里只有名为李让的老管家和李大娘老两口,李让乃是当年董坚初上战场时的亲兵,不知为何退了行伍,转为董府的管家。至于其他的下人除了马厩里那十九岁的老马就没有了,所以老两口总是忙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好在董府人丁不兴,满打满算也就五个人,倒也是忙的过来。 这边董行之也是涂完了药,便又挑了挑灯芯,想必李伯必然是天一黑就给点上了,想到那个向来温厚的老人董行之脸上也是浮现一抹暖意,随即从书架上取下了一摞熟宣来,咬着笔头开始思索今天的课业,虽说不服老陈头,也对科举没兴趣,但还是要好好做课业,毕竟他母亲在临别之际对他的嘱咐便是要好好读书,光耀门楣,他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恰好今天的课业他也比较感兴趣,乃是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属于是对以夷制夷的提问。不做多时便下笔行文,院中除了淡淡的虫鸣便只有唰唰的落笔声。 董行之正笔走龙蛇之时,忽听到远处传来琴声,想必是自家妹子提醒自己该就寝了。笑了笑,看了看桌上的课业,想来这次应该能过老陈头那关,便吹灭了油灯,上床歇息去了。此时的忠勇伯府都沉浸在淡淡的琴声中,明月挂枝头,佳人自抚琴;正是一片岁月静好。 与此同时,葛府却完全是另一幅场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