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王延亮之厄  (第1/1页)
    自从飞鹰队剿灭天龙山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轰动了整个太原府。    大量的青壮前来王家庄,要求加入飞鹰队,足有一千多人。    这下乐的王淮安都合不拢嘴了。    王淮安让王大牛与陆登挑选一些耐力强,还有上升空间的青壮加入飞鹰队。    令王淮安意外的是,竟然挑选出来三百人。    这三百人都是年龄不超过二十岁的青年。    王淮安将这三百人全部编入了飞鹰队,由老带新,进行了严格的训练,王大牛负责。    至于剩下的七百人,都是年龄颇大的。    不过王淮安也没有将他们拒绝,而是全部带到了天龙山,令陆登进行常规训练。    至于天龙山,经过张天翼的管理,已经焕然一新。    王家酒坊也已经搬迁到了天龙山。    王家庄村民已经与王家酒坊绑定,也全部搬到了天龙山。    天龙山占地极广,足以安置。    王淮安让一部分人进入酒坊,一部分人开垦荒山,进行种植。    当然王家庄也不能放弃,仍然留有一部分人。    至于王淮武,伤好之后也开始了王淮安的计划。    所有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一日,王淮安正在练习凤翅镏金镗,突然王家老太太在王刘氏的搀扶下再次来到了王淮安家的小院。    “二郎,你可要救救你的伯父呀!”    二人刚刚进门,王刘氏便大声哭诉起来。    王淮安眉头一皱,看着王老太太与王刘氏。    “你们又在整什么幺蛾子?”    王刘氏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你大伯被抓了,而且还让我们出五千两银子赎人。”    “二郎,你看在他是你亲大伯的份上,就借给大娘五千两银子吧!”    闻言,王淮安顿时一怔,原来是想要钱的,怪不得会再次登门。    不过他王淮安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一分钱都有它的用处。    给一个记恨自己的人钱,他王淮安可不会那么傻的事。    “二郎!”    这时,王老太太也说道:“以前都是祖奶奶的错,看在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份上,你就救救你大伯吧!”    “算祖奶奶求你了!”    闻言,王淮安顿时一怔。    这老太太何时这般低声下气过?    看来自己的那个便宜大伯此次还真是摊上大事了。    犹豫了片刻,王淮安问道:“大伯究竟发生了何事?”    王刘氏娓娓道来。    原来王延亮是在介休知州衙门做书吏。    他坐上个小小的书吏之后便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借着知州衙门的名声四处捞钱。    许多商户看在知州衙门的份上都敢怒不敢言。    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踢到了铁板之上。    一个名为崔四的商户新进一匹粮食,由于没有正式公文,被衙役扣留。    这崔四可不是一般的商户,他的妹子嫁给了京城户部侍郎。    崔四很快便让户部给他出具了一纸公文。    有了户部的公文,知州衙门也不敢再扣留这批粮食了,要将粮食还给崔四。    哪成想崔四的粮食竟然不翼而飞,这下崔四了不干了,便告上了知府衙门。    经过知府衙门与知州的调查,是书吏王延亮伙同捕头将那批粮食给贩卖了。    知州一怒之下便将王延亮与那捕头同时抓捕。    如果王延亮想要脱罪,就必须弥补崔四的损失。    然而崔四却狮子大张口,要五千两银子。    虽然王延亮这些年捞了不少好处,但是五千两银子对于他来说也算是个天文数字了。    经过王刘氏的哭诉,王老太太终于放下颜面来求王淮安。    王淮安犹豫了片刻,只好答应下来,毕竟他们还是一家人。    假如王延明知道了此事也会帮忙的。    “帮忙可以,但是经此一事,大伯估计也无法在知州衙门供职了,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闻言,王刘氏当即喜极而泣,一把鼻涕一把泪道:“二郎,幸好有你,不然我也就不活了!”    王老太太也说道:“二郎,只要能把人保下就好。”    王淮安淡漠道:“你们回去等消息吧!”    王淮安说完,便离开了王家庄。    至于王蓉,早已随着酒坊搬到了天龙山。    此时的天龙山已经被打造的如铁通一般,由张天翼坐镇,应该没什么大事。    王淮安没想到张天翼竟然还有管理内政的天赋,将天龙山的一切事务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知府衙门。    王淮安与文良玉相对而坐。    “二郎,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呐。”    文良玉笑呵呵的说道:“说吧,你找老哥有何事?”    王淮安心中鄙视,接着掏出数张银票。    “老哥,这是这个月的分红。”    看着王淮安手中的银票,双眼当即成了圆形,使劲地搓了搓手。    “二郎,你太客气了。”    文良玉一边说着,一边快速接过银票,揣进怀里。    王淮安淡淡一笑,说道:“我此次前来还真是有件事想请老哥帮忙。”    文良玉爽朗一笑,说道:“兄弟有事就说,只要老哥能办到的,一定竭尽全力!”    王淮安说道:“兄弟最近要前往汾州一趟,不知老哥与汾州知府有没有交情?”    “汾州?”    “张新民?”    文良玉惊讶道:“兄弟找他有何事?”    王淮安将王延亮的事大概讲述了一遍。    听了王淮安的讲述,文良玉当即思索起来。    良久之后,文良玉才说道:“二郎,张新民好说,他也是家祖的门生,只要老哥我给他手书一封,便可解决。”    “只是那户部侍郎颇有着难办。”    闻言,王淮安眼睛顿时一亮,说道:“老哥,只要能解决张新民,剩下的事就交给兄弟我了。”    文良玉歉疚道:“没有帮上兄弟的忙,老哥实在抱歉了!”    王淮安握着文良玉的肥胖的手掌,感激道:“老哥能帮此忙,兄弟我已经感激不尽了!”    接着文良玉挥笔疾书,片刻后便写好了一封信。    文良玉不愧是文彦博的孙子,这手字写的还真是漂亮。    文良玉将信笺装好,说道:“二郎,此去介休多多保重。”    王淮安抱了抱拳,接过信笺,快速离开知府衙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