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二章:高岗之情一生所约 (第2/3页)
口问道:“尔等的杀手之道,莫非只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行事举止就只看一个‘钱’字?” 听到马羽的问话,几个杀手面面相觑,都有些发懵,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冒着随时都要丢掉性命的危险,也要当个刀尖舔血的杀手,所谓的岂不正是一个“钱”字? 若不是为了金钱,谁愿意当个阴沟里的老鼠,受尽嘲讽与唾弃而见不得光?谁愿意整天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随时都有可能付出生命?谁愿意随意夺走一个与自己素不相识之人的性命?谁愿意双手沾满鲜血、死后还要在神的脚下祈求原谅? 可这话,当着马羽的面他们又不敢说,只得彼此对视几眼,又各自沉默。 马羽一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当即缓缓摇了摇头,轻声道:“这世上,总是会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无法明白这一点,你们就永远像只无头苍蝇,找不到前进方向,也永远无法,真正地成为一个刺客。” 刺客?杀手?难道不是说辞上的不同罢了?这二者有什么区别? 杀手们目光很是迷茫,其中有人忍不住向马羽开口询问道:“刺客?何为刺客?我们如今潜行黑暗之中,神出鬼没地取走他人的性命,难道不是一个刺客的所作所为?” 潜行黑暗、暗杀他人,就是刺客了?马羽不气反笑,这些人对于何为刺客的理解可真是浅薄。 他端正面色,一脸肃然,语气不咸不淡地开口解释道:“隐蔽身形、神出鬼没,这是刺客必备的技艺,是刺客身份的代表,却永远不是刺客的精神内核,若是不懂得刺客该为何而战?刺客真正该杀之人究竟是谁?那不过是徒有刺客的躯壳,而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刺客。” “为一己之利而行,不过是行尸走rou,一生都不知自己该为何而战,临死了回顾这一生,留下的只有死伤者的悲鸣,和唾弃与厌恶,这一生岂不是白活一场?” 杀手们下意识抬头望向马羽昂立的身形,舷窗外月光洒下,竟让他看起来有几分圣洁而不可侵犯之感,马羽头发虽已花白大半、脸上也有数不清如同刀刻般深邃的骤闻,如今一看便知他已然上了年纪、青春已逝,然而他的身形却依然挺拔、眼神依旧锐利得让人望而生畏,先前的一番交手更是让杀手们不敢因为他的年纪而对他有任何轻视。 听到马羽的话,杀手们纷纷沉默下来,心中咀嚼着马羽一番话,原本早早就已经对未来不报希望的他们,竟忽然间觉得脑子里多了几分灵醒,就像是在nongnong的雾气之中,有一道光像一把利剑般撕碎浓雾,照耀在他们的身上,为他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真是奇也怪也,马羽分明也是一个刺客,做着与他们看上去并没有多少区别的事,原本在他们看来,二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你不过是给官家做事,而我等不过是为钱卖命,实际上大家都身在黑暗之中,谁又能比谁高贵呢? 可当听完马羽这一番话,他们忽然就意识到,也许他们与马羽之间,确确实实犹如天差地别。他们就仿佛泡在黑暗的沼泽之中,向着黑暗的深处一点一点沉沦,任凭黑暗将他们完全吞噬,而马羽虽然同样站在黑暗之中,可在他面前的,却是无边无际的光明。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杀手们麻木的脸上多了几分神采与向往之情,也对马羽兴起了几分敬佩与羡慕,他们不约而同地垂下脑袋,态度诚恳地齐刷刷向马羽行了一礼,恭声道:“我等愚昧,还请贵师教教我等,何为刺客之道!” 马羽没有应话,只是领着几人走上甲板,遥指向古里国国土,眼下正是午夜月明星稀之时,本应是万籁俱静、沉入梦乡之时,可那古里国境内却仍是火光点点,吵闹的喊打喊杀声、惨烈的痛呼惨叫声即便是隔着一片寂静的深海,依旧是清晰可闻,乍一看仿佛是人间炼狱,哪有半点一个正常国家该有的模样? 杀手们从未从这个角度观察过自己的国家,内心忽有一种震撼而又悲悯的感觉油然而生,一时间又五味杂陈,竟不知这种感觉因何而起,而又该如何消弭,个个站在甲板上呆若木鸡。 又听马羽沉声道:“看看你们国家正在受苦受难的人民们吧,那才是你们应当为之而战的目标,身为刺客,应当:杀伤扶度、民之大义;愿以此躯、砥砺先行;潜匿黑暗、心向光明;刺客之志,为国为民。” “这是刺客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信仰与毕生志向,现在,我将这句话送给你们,身为刺客,手中的刀,从来不是用来滥杀无辜,而是用来保护弱小的,只有当你们明白‘委身于黑暗,是为了更美好的光明’这个道理的时候,你们就能够真正的意识到,何为刺客?” 这番话就像是醍醐灌顶一般,让五人心头多了些明悟,一个个低着头,只觉得马羽的一番训导从在脑海中、两耳间不断循环反复,渐渐地要刻入他们的心底之中。 也许眼下乍一听他们尚且不能理解马羽所言究竟是何意,但马羽今日的教导,就像是海港上的灯塔一般,为漂浮在无边无际大海上的他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假以时日,若能明白今日马羽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他们、还是对古里国的人民,都将受益无穷。 五人脸上的戾气渐渐平复了下来,真心实意地向马羽行了一个当地最高规格的礼仪:“多谢贵师教导之恩!” 一直在旁目睹了一切的三保适时站了出来,他能够看得出马羽并无要取几人性命的意思,因此虽然遭遇暗杀心中恼怒,但他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今日之事,我可以既往不咎,不管是谁想要我的性命,你们回去告诉他,大明舰队是为了和平、交流而来,不是为了纷争而来,可若是谁胆敢挑战大明的国威,大明的千千万将士都绝不会善罢甘休。” 五人讪讪答应,最后又朝马羽行过一礼,便翻身跃下船舷,消失在大海之中。 马羽站在船首眺望古里国,但愿今日的劝导,能让这群迷途的人知返。 一夜过去,也不知回到古里国后的五人做了些什么,可古里国境内的大范围冲突却开始渐渐止息,两教教徒首领联袂而来,邀请三保和大明舰队抵赴此行的最后一战——古里国,正式开始国事访问与经济交流。 三保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开始调停两方之间的战争,要求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信仰,尽快平息战争。 双方人员即便心里嗤之以鼻,但面上却又不敢忤逆有大明为后盾的三保的意思,三保的调停见到了成效,就连民间的局部冲突都渐渐平息了下来。 三保将古里国定为日后访问西域的补给基地,又在副手的建议下,为了纪念此次出使西洋顺利完成,在古里国建立了一座颇具中原特色的碑亭。 一切都尘埃落定,三保率领大明舰队从古里国南海岸扬帆起航,正式踏上归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