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二百七十章 岳飞征战(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七十章 岳飞征战(四) (第1/2页)

    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结束,伪齐刘豫就立刻组织反攻,也是凶悍之极啊。刘豫先是向金廷请求援兵,这时金太宗已经病死,原来的当权人物,也是刘豫的主要靠山高庆裔被杀,曾经执掌大权的完颜粘罕(汉名宗翰)也已失势,完颜挞懒(汉名昌)一派开始掌权。完颜蒲鲁虎(汉名宗磐)反对派援兵给刘豫,新继位的金熙宗于是只让完颜兀术(汉名宗弼)屯兵浚州黎阳县(今河南浚县西北),以观动静。刘豫未请到金兵,便强行在伪齐境内签发乡兵二十万(一说三十万),于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兵分三路向南宋的淮南西路发动进攻:一路由刘豫次子刘麟从寿春府(治下蔡,今安徽凤台县)进犯庐州(治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一路由刘豫侄子刘猊自紫荆山出涡口攻濠州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一路由孔彦舟由光州(治定城,今河南潢川县)趋六安军(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市)。这样的部署,正击中了南宋军事布局中“张俊、刘光世、杨沂中、韩世忠、岳飞分屯诸州,而沿江上下无兵”的弱点。

    刘豫谎称联合了金军一齐南下,南宋方面驻屯庐州的刘光世和驻屯泗州盱眙县(今江苏盱眙县)的张俊闻讯大恐,马上向宋廷请求增兵,而且准备放弃庐州、盱眙南撤。朝中左相赵鼎也主张退保江南,并建议宋高宗调岳飞全军东下支援淮西,高宗同意了。在镇江府(治丹徒,今江苏镇江市)视师的右相兼都督张浚接到赵鼎为宋高宗草拟的“条画项目”,马上上书表示反对,认为一旦放弃淮南则江南亦不可保,向高宗提出各军掩击可保必胜的策略,并反对调岳家军东下,“岳飞一动,则襄、汉有警,复何所制”。宋高宗接到张浚奏札,认识到守卫淮南的重要,转而同意张浚的主见,但他仍把保淮希望寄托在岳飞身上,下诏急令岳飞“催促全军人马急去江、池州”。岳飞因多年在盛夏冒暑用兵,又为母丧痛哭过甚,目疾正剧烈发作,以至住所中都要用厚重的帘幕遮光,但他还是奉命遣发兵力前往江州(治德化,今江西九江市)。

    张浚坚持贯彻自己的主张,当他听到刘光世开始后撤的消息,便立即向刘光世下令:“若有一人渡江,即斩以徇!“宋高宗也授命张浚:“有不奉命,当依军法从事!“刘光世慑于军令,不得不重返合肥。伪齐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没有金人作靠山,其战斗力并不强,三路进攻分别被韩世忠、杨沂中、张俊等部击退。淮西宋军乘胜追击,然而刘光世遇伏大败,张俊、杨沂中攻打寿春府,也不克而还。

    在宋廷不断向鄂州岳家军大本营递发诏旨和省札时,淮西的刘光世、张俊等已奉命还军迎战,但宋高宗仍然坚持召岳家军东下。当时情况下待岳飞率军赶到江州,淮西战事已成定局,高宗只得又命岳飞回师。然而岳家军主力部队和襄阳府等地前沿守军的调动,却给了伪齐可乘之机。十月底及十一月初,刘豫又卷土重来,联合部分金军,向岳家军防区发动猛烈进攻,这次是真正的齐金联军,战斗力可不是伪齐的部队可比的,因为金兵也视岳家军为劲敌对他们是相当重视。

    金齐联军有两个主攻方向:

    一是指向岳飞军新收复的商州(治上洛,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虢州(治虢略,今河南灵宝市)地区。

    另一是直指唐州(治泌阳,今河南唐河县)、襄阳府(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邓州(治穰县,今河南邓州市)地区,而以后者为此次进攻的主要目标。金、齐军出动的兵马相当雄厚,仅向虢州进攻的金军就有一万五千余人,马三千余匹,伪齐军二万余人,马二千余匹,进攻商州的一股为一万余人,侵犯唐、襄、邓、信阳军的兵力也非常“厚重”。岳飞于十一月上旬左右启程返鄂,途中就接到部将的告急军情,十一月十五日,岳飞即亲自率军连夜渡江,支援前沿部队。

    岳飞出师之前,部将们就已多次抵挡住金、齐军的进攻。在虢州,统制官寇成两次击退上千骑兵的进攻,十一月十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