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七十九章 女皇之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十九章 女皇之梦 (第2/2页)

间真正的帝王,决不会因部分大臣的反对就半途而废。但她还是心存顾忌,决定低调行事,只带皇太妃、皇后、妃嫔等女眷祭祀,并且在祭祀程序和服装上稍微变通,堵住谏臣们的嘴。

    农历二月初九早上,晨光熹微,皇太后刘娥带领宫廷女眷启程前去拜谒太庙。她乘坐装饰着琬琰象牙的玉辂,穿着皇后专享的深青色礼服。戴着为后妃定制的凤冠,雍容华贵,光彩照人。一切如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僭越。

    到了太庙落轿停车,刘娥并没有立刻向祖宗牌位祭献,而是来到休息室。换上了另外一套装束:着衮服、戴冕冠,一如皇帝穿戴。只是将衮服上十二种图案减去两种,变为十种;冕冠上的垂旗由十二道减少为九道。有史以来,还没有后妃戴过这种九旒的冕冠,刘娥特意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仪天冠。仪者,匹配比肩之意,天者,至高无上也。刘娥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称帝心思表达在服装礼仪上,又通过减少图案和垂旒显示出谦恭,以示与皇帝的区别。

    装束停当,祭献仪式正式开启。刘娥以皇太后身份首献,跪拜在赵宋历代帝王的牌位之下,心里默默念叨:“我打理江山十载,海晏河清、国富民安,上不负先皇,下呵护幼帝,这里也应有我一席之地。”接下来皇太妃、皇后、妃嫔依次献祭,一切进行顺利。离开太庙时,初春的阳光明媚而温煦,风中夹杂着花草的芳香。刘娥感到自己的人生臻于完美,了无遗憾。四十五天后,皇太后刘娥一病不起,不久她带着对权力的无比留恋终于告别尘世,驾崩时依然穿着她祭祀太庙时定制的准皇帝礼服。

    最让刘娥放心不下的,是赵祯如果得知自己的身世真相,会对她身后的名誉带来荣耀还是折损呢!为了保险起见,她立下遗嘱,将赵祯的小娘娘杨太妃立为皇太后,接过她的权柄继续垂帘听政。在宣读遗诏前,有大臣提出异议说:“陛下青春鼎盛、完全能够自己决断朝政,不需要再有一个太后垂帘听政。”群臣早就对刘娥不愿还政颇多微词,如今再无顾忌。一致同意略去遗诏中“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这一条。刘娥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她强势执政的痕迹被逐渐清除,重用的亲信悉数被贬官外放,排挤过的大臣重新回到朝廷。当然“拨乱反正”的高潮是皇帝亲生母亲事件。

    刘娥死后有好事者迫不及待向皇帝告密:“太后不是你亲生母亲,你亲妈被太后毒死了。”这个好事者是谁呢?那就是宋仁宗的八叔赵元俨,在听到赵元俨的这个消息后无疑像是一个晴天霹雳,让赵祯猝不及防,也悲痛欲绝。愤怒之下他下令包围刘娥娘家府宅,也就是刘太后的哥刘美的家,等待查明真相。如果确实如赵元俨所说,肯定得好好收拾他们了。宋仁宗还亲自打开生母棺椁,一定要揭开生母死亡之谜。结果却出乎赵祯意料之外,原来刘娥抢走李氏亲生儿子,心中有愧生前待李氏十分友善,加封李氏为宸妃,并且诚信的按双方达成的协议最终找到贫居的李宸妃弟弟授以官职,对宋仁宗生母一家可谓是照顾有加。一年前李宸妃去世,刘娥最终听从了宰相吕夷简的建议以一品礼仪安葬她,为她穿上皇后冠服,并用水银保养尸身,如今容貌宛如生前。赵祯从来没有见过生母,没想到还能目睹生母遗容,大为感动。他对身边人说:“人言岂可尽信。”宋仁宗内心充满了自责,于是为刘娥太后加谥号“庄献明肃皇后”(后为章献明肃皇后),亲母亲宸妃为“庄毅皇后”(后改为章懿皇后)。宋代皇后谥号大多二字、自刘娥起才有四字以彰其德。

    刘娥的“女皇梦”虽然破灭了,但她以温柔的力量感化赵祯,化敌为友,为自己留下后路为政局留下和平,这就是刘娥的智慧。从太祖起宋朝的统治者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性的温情,对百姓,对百官,对亲人,无不体现了这种温情。在温情脉脉中治世、安民、平天下。这是政治生活中新的气象,中国数千年亘古未有也是后人对宋朝最为欣赏的地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