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七十五章 真宗美人刘娥(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十五章 真宗美人刘娥(三) (第2/2页)

:“鄙人曾去过高丽,见过这种果子,没想到宋朝也有。”前文讲过淳化五年(994年),辽国攻打高丽,高丽被迫臣服。如今韩杞拿橙子和高丽说事,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听完韩杞嚣张的言语后,赵仁安第一时间反驳道:“橙子产于我朝吴楚一带,我朝是这种果实的发源地,高丽也有橙子应该是阁下记错了。我朝有掌管天下的图册,对周边各国的特产有详细记载,高丽不可能有橙子。而且我朝给事中吕忧也曾出使过高丽,根本就没见过这种果实。”赵仁安的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不管韩杞是什么意思、我一语道破你的谬误。韩杞听完后“大感惭愧”。后来两国交换完盟书时,宋真宗送给韩杞一套宋人官服,让他在钱别宴会时穿以示对宋朝的尊重。

    但是在钱别宴会那天,韩杞还是穿着本国的衣服前来。礼部官员挡住他问其原因,韩杞道:“不是不愿意穿,而是宋朝皇帝赏赐的衣服太大,不合身没法穿。”韩杞不肯换宋朝服装,礼部官员手足无措只得上奏给赵仁安。赵仁安易到韩杞后,对其小声说道:“阁下不穿宋朝衣服,本官不能强迫。但何题是阁下待会要亲自上殿,去从吾皇手中接过国书。如果吾皇见您这么一身行头,万一惹出了什么事端就不好了吧。我相信贵国也不愿意在这个和平的宴会中再起波澜!”

    赵仁安的这番话,软中带硬字字诛心。韩杞吓出来一身冷汗,是啊万一因自己个人原因,惹恼了宋真宗拿不回国书,怎么回国交差呢于是韩杞赶紧换上了宋朝的衣服,也没有再生其他事端。因为在接待辽国使者中的精彩表现,在罢黜寇准后宋真宗就提拔赵安仁为参知政事,成为自己新的副宰相。按照宋真宗的理解我提拔了你,你应该对我感恩戴德、倾力回报。然而在宋真宗最需要赵仁安支持的时候,赵仁安却公然唱起了反调,而且还反对得最为强烈。

    赵仁安反对封刘娥为后的理由,就八个字--来路不正、家世寒微。虽然在当时,宋真宗已经修改了刘娥的简历。皇家宗正司提供的资料是:刘娥,祖籍太原,其祖父是后晋、后汉时期的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父亲刘通是赵匡胤时期的嘉州刺史。刘娥出生时,父亲刘通就病故了,其母庞氏带着还在襁褓之中的刘娥投奔娘家。由于庞家家境一般,刘娥从小就干活维持生计。十三四时,跟随兄长刘美(改名后的龚美)来到京城。十五岁那年,遇到了还是王爷的宋真宗……根据这份简历,宋真宗立刘娥为后,完全可行,原因有二:一、刘娥是名门之后,血统高贵,可以立后。刘家是勋旧之门,选择刘家的女子为后,符合祖训。原来,宋太宗曾立下规矩,皇子的嫡妻,必须从家道已经败落的勋旧之门中话择。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保证皇族血统高贵,又可以防止外戚专权,可谓一前双雕。所以说,按照这个标准,宋真宗立刘娥为后完全合情合理。然而宋真宗提供的这份简历,赵安仁根本不信,他清楚地知道,什么名门之后,什么勋旧之门女子,全是胡扯!这个刘娥,就是一个来自四川的乡野丫头,一个在京城卖艺的歌女,她哪里有什么高贵的血统这么一个出身低微的女人,进入神圣的皇宫,已经是大宋皇室的耻辱了。还想册封她当大宋王朝的国母,就四个字形容--痴心妄想!因为刘娥的身份,赵安仁全力反对立刘娥为后,即使跟皇帝撕破了脸皮,他也绝不同意。当然了有不同意的,自然有同意的。唯命是从、马首是瞻的小人王钦若,自然听从皇帝的命令。皇帝要立刘娥为后,他当然是全力支持,认为完全可行。为此王钦若与赵安仁天天大吵大闹,舌战、笔战、骂战,争吵不断,连个中场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此时朝堂上的官员明显分成了几派,当然了有同意,有不同意的,肯定也有中立的。

    宰相王旦,就是这类中立人的代表,他不同意,也不反对,一直徘徊在左右之间。你们怎么吵,随便,只要别把我卷进来。殊不知王旦虽然保持中立,但聪明的刘娥,却将他看了一个真真切切。史料记载,每次朝廷开会讨论封后问题时,刘娥都会派使者秘密前往打探众人对自己封后的态度。使者回禀道:“对于封您皇后的事情,赵安仁强烈反对,王钦若全力支持,王旦则一言不发,不管别人怎么问,他一句话也不说。”在别人眼中,王旦一言不发,是保持中立。但在刘娥眼中,王旦一言不发,就是不支持。不支持,就是反对!事实证明,刘娥的判断完全正确。如今两派大臣争吵不断,宰相王旦的言语至关重要。他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反对派还没有落入下风,一旦反对派出现了劣势,王旦就会出手了。这个王旦也是不同意册封刘娥为皇后的。准确揣测到了王旦的心思后,谋略出众的刘娥选择了以退为进。她再一次故伎重演,对宋真宗道:“自己才德浅薄,不配封后,希望宋真宗不要再与称臣作对,强行册立自己为后了。”刘媛的这番话,让宋真宗长吁一口气。本来宋真宗跟刘娥打过包票说一定册立她当皇后,如今赵安仁等人全力反对,宋真宗都不知道怎么回复刘娥。现在好了,刘娥竟然这样“通情达理”主动退出,宋真宗对此大为感动从此更加敬重这位妻子了。宋真宗就告诉群臣,册后一事暂时搁置。你们不要再争了,让联清静几天。当然了虽然封后一事搁置了,但在宋真宗的心里,更加坚定“非刘娥不封后”的信念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