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回 各个击破 (第3/4页)
我的明日,想到这里,李重进不胜唏嘘! 原来,李守节回到潞州,极力劝说父亲归降大宋,并随自己进京面圣。 李筠气愤填膺,抽出腰间长剑就要将李守节斩杀于剑下。闾丘仲卿立马拉住李筠让李守节赶紧逃跑,李筠一下将闾丘仲卿摔倒在地上,继续追杀李守节。 李守节正跑间,突然脚下踩到几颗圆溜溜的弹珠,脚下猛地往前一滑,身体往后便倒,李筠正在后面挺剑追赶,李守节身体刚好倒在李筠的剑上,剑尖不偏不倚正好刺入李守节的后颈,剑尖从嘴里穿出,李守节当场毙命。 李筠当场呆若木鸡,先前他虽然生气但也并不是真要儿子性命,必竟自己就一独子,妻子早亡,自己忙于军务并无三妻四妾也不曾续弦。本意只想多教训儿子一番,在他身上不打紧的地方刺他几剑吓吓他,没想到这下却失误要了儿子的命。 李筠心性大乱,认为这都是赵匡胤引起的。 四月,李筠派刺客杀死大宋泽州刺使张福,占据了泽州城,正式向赵匡胤宣战。 闾丘仲卿一看这形势不妙,还未打仗就已自乱阵脚了,便力劝:“主公,举事事大,不可轻举妄动,应按先前商议之计略行事,如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赵贼兵甲精锐,难与争锋。” 闾丘仲卿继续道:“当务之急,须立即派人通知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大人同时举事,双方约定举事时间,赵贼必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即便他兵分两处也兵力减弱。主公应西下太行,先出兵占据孟州和怀州,而后横渡黄河占领洛阳,继而占领豫西后,就可以一举虎视开封,如此一来,南此呼应赵贼必亡之。” 此时李筠丧子之痛,报仇心切。加之他认为闾丘仲卿高估了赵匡胤的势力,李筠了解赵匡胤,自认为赵匡胤亦不过尔尔,认为迂回作战费时费力,不如单刀直入直接在泽州与赵匡胤正面交锋。 赵匡胤登基之初,人心本就不稳,加之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地黄袍加身,各地方势力更是蠢蠢欲动,以李重进、李筠势力最大,故一登基便给二人大肆升官加爵,以稳住人心。岂料这南北两位枭雄不吃自己这一套,既然这样,便联合翟守珣先稳住李重进按兵不动(想动也动不了,几次送信都被截回,这也是赵匡胤安排其弟赵光义对付李重进的“困兽之术”。)自己御驾亲征剿灭李筠叛乱。 他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剿灭李筠,给那些蠢蠢欲动的其他势力一个下马威,更大的好处是让李重进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消灭他从而让这两个枭雄无法强强联手南北呼应,从而实现他的各个击破的策略。 果不出赵匡胤所料,从四月开始攻打泽州城,历经两个月,在六月成功攻破泽州城,称雄一世的潞州节度使李筠就这样被剿灭了。而淮南的李重进依然风平浪静,看来赵光义起作用了,想到这里,赵匡胤志得意满。 泽州城破李筠兵败,此役全军覆没,或战死或被俘或降敌。混乱中李筠点燃府邸从密道里逃出城外。 李重进闻罢,连呼:”筠弟,你糊涂啊糊涂啊…”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以我之前的性格,遇大事不应如此,即便误杀逆子,也不应如此糊涂,是我低估了赵匡胤的实力。” 其实李筠还真有些糊涂,从上次他在使者前来宣旨给他封官加爵时挂周太祖画像就可略知端倪。 这天,两人在书房外的一颗大垂柳下纳凉。 一壶西湖龙井,茶香清雅幽远,入口清香味甘,唇齿留香沁人心脾。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西湖龙井果然名不虚传。 李筠呷了一口茶,细品之后,长长的呼出一口气,甚是畅快惬意,毫无兵败城破家亡之态。 “世间其实仅有一杯清茶与君共饮足矣,何须其他?。”李筠无限感慨,经此人生巨变,似乎看透人生一般。 “筠弟,现今如此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实属难得啊!但眼下我尚需你助我一臂之力,岂可言与世无争呢,你我携手把赵匡胤这逆贼诛之,将江山交给恭帝,你我再隐居山林,饮茶喝酒养花钓鱼,岂不美哉?” “我如今孤家寡人,如何助你一臂之力?智谋我不如你,兵力我现无一兵一卒。再说我现乃方外之士,不再贪恋红尘,亦不在此道而在方外。” 李重进竟无言以对,虽然意外,但李筠似乎也言之有理,沉思良久,突然觉得自己孤独无比。 “重进兄,你眼下有何计较?”见李重进不再言语,李筠问道。 “实不相瞒,之前一直意欲与你联合举事,结果被翟守珣出卖了,导致计划失败。现在深感孤掌难鸣,进退维谷啊。” “愚弟亦有所觉察,是故有此一问。赵匡胤今非昔比,实力超乎你想象!” “筠弟何出此言?” “泽州一役,我改变了对赵匡胤的看法,我亲眼见到赵匡胤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为士兵正衣冠,在阵前勉励士兵冲锋陷阵。有一次双方交战,我在城楼连发七箭射杀赵匡胤,观察了几天,这次是最好的机会,你知道我不轻易出箭,出箭必中无疑。” “我知道筠弟的‘七箭穿杨’天下能躲者寥寥无几,想必他不死也得重伤。”李重进道。 “当时我手下最猛的大将‘赛张飞’辛天雄正率兵冲入敌阵,我趁乱连发七箭,被他一个侍卫看到了,他飞身挡第一箭的同时瞬间就有数十人把赵匡胤护在中间,以身挡箭,而那些侍卫与士兵非常愤怒,急红了眼欲上城与我拼命。“ “我能感觉到,他们认为我不是在杀他们的皇帝,是在杀他们的父母甚至是杀他们心中的‘神’,即便是在最混乱的场面,哪怕是生死攸关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要分心护他们心中那个‘神’的周全。“ “从那以后,我心里有预感,城破只是时间问题,兵强马壮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人心,我在城楼上看到赵军旌旗招展,盔明甲亮,步兵、骑兵、弓箭兵井然有序各施其职,即便阵形被冲乱了也乱而不慌,能前后呼应,左右互助。将军与士兵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当天晚上我夜不能寐,自己带兵多年,从来没将军队带到过这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我自认为到不了的高度,赵匡胤是个天生的将领,我甚至自己都认为他有帝王之相,甚至与周太祖、周世宗也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足…“ “你休得再说了,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岂可辱没先帝威仪?“李重进显然是有些生气了,打断了李筠的话,厉声说道。 “那好,那么你是为何而战?请你如实回答我。“李筠两眼发光,看着李重进,仿佛要看到他心里去。 “为光复周室而战,为淮南子民而战、为扬州子民而战!“李重进慷慨激昂地道。 “就算你光复了周室,将江山交还给恭帝,你能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