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外传_第四回 背信弃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回 背信弃义 (第1/4页)

    原来,赵匡胤陈桥兵变篡位建立宋朝后,为防止各地方节度使联合举事,当政后急忙安抚各方势力,纷纷给各地方节度使升官加爵,以期快速稳定局面。

    当使者到达潞州时,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不甘心归降于宋朝,想当初与周太祖、周世宗感情甚笃,现今怎能向贼人卑躬曲膝?其麾下有一幕僚名叫闾丘仲卿,甚有智谋。眼见使者将至,忙献计于李筠:“大人,吾等先假意归降,再从长计议。”万般无奈之下李筠不情不愿地受封后向宋称臣。除了保持昭义节度使不变之外,此次赵匡胤还加封李筠为中书令,属正二品官衔,可谓位高权重。

    招待朝廷使者的酒宴上,酒过三巡,俗话说闷酒易醉,李筠几杯闷酒下肚便已大醉,遂命随从取出周太祖郭威的画像悬挂于厅壁上,对着画像感激涕零道:“陛下,罪臣罪该万死啊……将来无颜面见于泉下啊......呜呜……”众人皆惊,在朝廷使者面前公然悼念前朝君主,这可是忤逆之罪。未等李筠说完,闾丘仲卿早已扶住李筠对左右道:“李大人醉酒,速安排歇息。”等李筠被左右架着扶去卧室后,闾丘仲卿对使者拱手施礼道:“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毋怪也。”使者道:“素闻李大人好酒,今日一见……”说到这里,故意停了停摇了摇头才接着道:“出人意料啊。”

    “李大人爱酒但不善饮,酒量甚小。其一日九饮,每次先嗅上半天才轻啜一口,像他这般饮酒,不要说一日九饮,吾等就是九十饮亦无妨。”闾丘仲卿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使者含笑道:“李大人对新加封的中书令不喜反泣,这却又是为何?”闾丘仲卿满脸郑重道:“李大人身经百战,早已看淡功名,席间失态实因其酒量欠佳,失其常性。”

    两人寒暄了一会儿,使者便匆匆起身回京复命去了。

    时光飞逝,两月之后。辰牌时分,李筠与闾丘仲卿等心腹幕僚正商议反宋复周大计。其子李守节则极力反对,认为与宋交锋,风险远远大于成功,不如安分地向赵匡胤拱手称臣,既能保住荣华富贵又无需动刀动枪。李筠听后直气得须发怒张,一巴掌把一张桌子拍得稀烂,骂道:“你个畜生,枉我为你起名守节,你应该叫失节、变节。”正在这时,忽闻有人来报:“宋国有使者求见“。闾丘仲卿瞪了那人道:”是朝廷有使者求见。”那人连忙道:“是的是的,闾丘大人教训得是。”闾丘仲卿转头对李筠道:“目前大计尚未成熟万万不能泄露,一会大人要不露声色,相机行事。”

    众人出门相迎,见一使者立于阶下,忙请进府衙,见那使者从怀里取出一物,高声道:“圣旨到!”李筠犹豫间,其子李守节早已安排人摆好香案,闾丘仲卿拉了一下李筠衣袖暗地里使了个眼色,李筠遂领着众人跪拜接旨,只听使者念道:“制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谊也,兹闻中书令李筠之子李守节为人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坚刚不可夺其志,巨惑不能动其心,现封尔为城皇使,速回京复命……”李筠听到此处头上直冒冷汗,后面使者念什么也没听清。

    待使者走后,李筠正与闾丘仲卿商议应对之策,李守节推门而入道:“爹爹,孩儿愿意孤身一人进京一探究竟。”闾丘仲卿与李筠对视一眼,闾丘仲卿微笑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劳贤侄了。”

    翌日,李守节带了几名随从,晓行夜宿,不一日来到京城汴梁,层层通报后来到前殿侯命。不一会儿,一个身材瘦削的太监手持拂尘来到李守节面前。李守节见那太监年约四十,眼睛精光一闪即逝,李守节禁不住打了个冷战。那太监姓王名继恩,为人八面玲珑在宫里左右逢源,深得赵匡胤信任,只听王公公道:“跟我来。”随后领着李守节穿堂过殿。

    李守节虽然来过京城两次,但皇宫却不曾来过。总觉得走在这皇宫里,心里没来由地觉得自身渺小,心里无端端地恐惧起来。

    来到文德殿,李守节恭立门口,王公公进殿道:“禀告陛下,李守节已到,恭候陛下传唤。”只听得一声音有如洪钟响起:“传他进来。”李守节大气不敢喘,忙进得殿来。眼睛余光看到一身形奇伟、龙威燕颔之人正端坐御椅上,不怒自威,睥睨天下俯视众生之势呼之欲出。李守节知是当今圣上太祖赵匡胤,双腿一软纳头便拜:“微臣李守节,叩拜皇上。”太祖沉声道:“太子,难得你来啊!“李守节半天没回过神了,见左右并无他人,等明白过来后汗出如浆,磕头如捣蒜道:“皇上明鉴,罪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鉴,必是有小人陷害罪臣父子。”“哈哈哈,你多次劝诫你父亲,朕早有耳闻,今召你面见寡人,朕自是看重于你。”

    李守节听闻后心里稍宽,内心充满无限感激,不知为何,总觉得有一股无形的强大压力,这压力来自一种居高临下的恩惠,自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不由得感觉自身渺小至极,恨不能为其粉身碎骨以报万一,当下不由得感激涕零,有感而言:“微臣即便肝脑涂地,也要力劝家父诚心实意归附皇上。”赵匡胤听闻后龙颜大悦:“好啊,那寡人派你回潞州劝你父亲前来面朕。”“微臣谨守圣命。”李守节恭恭敬敬地道。

    从皇宫出来,李守节如释重负,自己也不知什么缘故,连自己是怎么出来的似乎都记不起,只觉得皇恩浩荡,自己唯有遵旨行事。

    扬州城北面,一座雄伟的官邸拔地而起。白墙青瓦,朱红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书两个烫金颜体大字‘李府’。府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落英缤纷,暮春已至。

    暮色四合夜凉如水,窗内烛光摇曳,窗外斜风细雨,雨水沿屋檐悄然滴落,在地面晕开一圈涟漪,如泣似叹。

    书房内一浓眉阔脸年过半百的的老者正凝眉停笔沉思,只闻窗外屋檐水断断续续的滴落声。思忖良久,浓眉轻舒遂低头奋笔疾书起来。

    这阔脸汉子正是手握重兵叱诧江南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淮南节度使为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设立,置所在扬州。淮南节度使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