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40.因一人而改变比赛 (第2/2页)
这重视程度并不对等。 恰是如此,这也说明,这欧洲的蛮荒民族拥有极强的文化的自信。这也说明,近代以来,华夏在国际上的积弱积贫状态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 因为,你万分重视的东西,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 李侃轻易的从一扇体育馆忘记关闭的侧门进入到了场馆之中。入眼看到的,就是塑胶铺地的篮球场地中,两排互相间隔三米的长条桌子。 还好上面铺的桌布还是很干净,但经过一夜之后,明天肯定会受潮。 然后就没有了。 没有什么主席台,没有什么国旗的展示区域,这就是最简单的比赛现场。李侃觉得就算是自己高中的辩论赛,都比这个场地布置来的认真。 中间选手的比拼,周围一圈观众的围观。 想必瑞典皇家学院对待这次交流的态度和对待一场篮球比赛是一样的。 看到这些以后,李侃也放下了担心,既然对方没有重视,那自己也不必担心对方作弊或做什么小动作了。 你会为一个并不重视的事情去付出什么心血和代价吗?肯定不会的嘛。而作弊或做小动作是要付出心智的,是要对自己重视的东西才会去付出的。 突然,篮球场的灯光大亮,一群人冲了进来,有搬桌子,有拉着背景板的,有拿着鲜花和花坛的。 李侃被突然打开的大灯晃的眼睛一花,然后就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切,他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又穿越了呢。 看到场地中一个类似于领导的角色在指挥,李侃上前用流利的瑞典土语和对方攀谈交流起来。 你要相信华夏人的交际能力,绝对是全球最顶尖的,一根烟,几句恭维话,一段同理心的抱怨,就让李侃清楚的知道眼前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了? 要知道北欧由于进入现代社会比较早,人们的公民权意识很强,没有什么大的、贴别事件,他们是不会加班的。 在现在如此晚的情况下,能动员如此多的人力进行一项工作,那一定是出了重大的状况。 结果绕了半天,李侃明白了,状况还是出在自己这里。自己是北大的参赛人员,这是早就在名单上提供给瑞典皇家学院了的,本来也没事。 可是今天自己在诺尔贝颁奖典礼上的风头出的太大了,以至于瑞典皇家学院的高层中,某位看过交流赛华夏北大提供的人员名单的校董,不小心想到了交流名单上也有一个李侃。 于是,这位负责任的校董连夜联系了北大,确认了此李侃就是今天一人获得三项诺尔贝奖的彼李侃。 于是,这位校董连忙动用了校董紧急会议的权限。联系了学校其他六位校董,召开秘密会议。 随后会议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利用这位诺尔贝奖得主李侃的热度,极力扩大瑞典皇家学院的影响。 为此,校董事会做出如下安排。 一是会议现场要重新、隆重的布置,以匹配瑞典皇家学院的实力; 二是要邀约卫星转播车,明天到场,向全球直播比赛现场; 三是提高交流会的等级,邀请瑞典皇家学院顶级数学家参加,并在现场致开幕词; 四是停止数学系整个系的学习一天,硬性要求所有学生到比赛现场,就是凑数,也要把比赛现场的空座位给坐满。 李侃通过和这个级别不高,但知道事情不少,脾气还很不好的校教务处主任的交流,基本上就全部掌握了瑞典皇家学院的所有动态。 怎么这么简单?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是校董事会临时做出的决定,他们又没有什么人去做基层的思想工作。只是强行的以工作通知的形式下发限期完成的工作通知单。 于是就造成中、基层人员虽然不得不去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但个个都抱有抵触心态,那自然也就满腹牢sao了。 没人问,自己都要暗地里骂几句校董的财迷心窍,就是想借机炒作一番瑞典皇家学院,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那样在明年的招生中就有了更多的议价权。 就可以多吸收更多更好的人才进入瑞典皇家学院,同时还可以顺便涨价点学费,这不是财迷心窍是什么? 我们这位教务处主任有时还会想起了罪魁祸首,骂几句李侃,好好的一个比赛交流人员,你跑去得个什么诺尔贝奖? 得了也就悄没声息的自己乐呵就行了,还搞出一个一人得三奖,闹的满世界都知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