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一望千年⑴重要章节 (第1/2页)
穿梭在各大洲之间,乘飞机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除了扰人的耳鸣外,真的感受不出有什么欣喜的地方;对孤独的厌倦,如同对生存的本能一样理所当然。身边的乘客应该是第一次乘飞机,坐在窗户边的位置欣赏着窗外的风景。飞机在下降高度,没想到却看见一个让他非常惊讶的东西,怂恿着郝秋岩也看看。当然,对于初次乘飞机的人来说,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他挤在窗前看了看说:“这云朵是很奇怪的。”邻座乘客用手机拍下来,告诉他一开始看见还以为是热气球什么的,仔细看是一朵云,这样的云还是第一次看到,若不是坐飞机,恐怕不会有这样令人惊喜的经历,真是不虚此行。 “可是你看”,把照片放大之后让他看,说这一团类似云彩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云或者热气球,但悬浮在空中而且周围还有许多条条絮絮的东西;这不得不让人猜想是不是科幻片里的外星人,说不上这一团奇怪的东西就是他们的飞行器,真是恐怖到不敢想象。 郝秋岩说:“你的联想很丰富,希望这一次经历能成为你一生珍贵的记忆。”乘客回答:“肯定是。”郝秋岩:“美国前总统里根坐飞机就看到过UFO,在1985年的日内瓦美苏峰会期间,里根直接向戈尔巴乔夫提出‘外星人威胁论’。里根表示,一旦地球受到外星人入侵威胁,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应当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敌。”飞机左右倾斜地降低高度,降落机场后,出了候机大厅,郝秋岩同那人握手告别:“谢谢你,我同行的旅客,你让我感到旅途愉快。”乘客说:“谢谢你,我同行的旅客,祝我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旅途愉快。” 走出机场,坐上接站车,朝平塘驶去,沿路峰青叠翠,清澈河流蜿蜒流淌,公路两边的柳树枝桠互相缠绕,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车行155.6千米就到了中国天眼所在地大窝凼,大草坪、远处的林海、阳光下的雪山、开满野花的草坡,是这里的精华。到达后,郝秋岩下了车,他注意李仁东的眼睛里似乎有什么神秘的东西。 郝秋岩开玩笑说:“你的脸上总是恙着令人不解的微笑,让人感到很不自然。”李仁东说:“你不了解,少年时代的我有些自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比较特殊的存在;后来呢,经过反复捶打,才走出了那时候的阴霾。抛弃那些胆怯,理直气壮地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想,你现在看到的应该是我对外界真实的反应,尤其见到你,那可是不得了。”郝秋岩说:“不用揣测,也不用分析,这是你的经历,你说说,我怎么不得了?”李仁东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俩人嘻嘻哈哈几句,便谈起工作。郝秋岩问:“最近接收到什么信息没有?”李仁东说:“FAST已经在这条路上狂奔着,已经发现了几千颗脉冲星;但并没有接收到可疑信号,唯一接收到的,也就是2016年9月17日刚刚试运行收到来自太空的外星信号。现在越来越多的地外行星的发现,加上仪器和观测能力的革命性进步,将大大提升FAST对地外智慧文明的搜索能力。”郝秋岩:“我不希望只凭主观认识,便对研究的进展做出轻率的判断,这是个综合的体系和缜密的分析。世界上有能力的国家,大部分都参与到寻找外星人的项目中。民间的,政府的,参与者遍布全球,大部分是各国的科学家,表现了空前的合作。”李仁东说:“我们时刻都在努力,[蓝光计划]是何等的使命!” 进入综合楼,电梯快速上升,来到主控室楼层停住。走出电梯间,来到大厅,工作主机及现场监测控制屏幕时刻都在工作,每天FAST接受约2个T的信息传输到这里,进行储存和处理。大厅里的人很多,大的电子屏幕下是个集体cao作台,工作人员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大厅的面积很大,来到休息区坐下。李仁东说:“如果听到可信的,除了这些,我们是不是还应该考虑些别的?”觉得李仁东说的有道理,郝秋岩也没有确切的判断,所以他也不敢表态。他问:“其他的科学家都怎么认为的?”李仁东说:“对于‘天外来客’的声音,霍金生前作为监听计划的重要成员,曾发出过警告,希望世界上能够监听到宇宙信号的射电望远镜,不要回答任何可疑讯号。” 郝秋岩说:“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在信仰黑暗森林的宇宙,暴露自己,就等于被消灭。我能够理解大家的顾虑,不会主动去发射信号。虽然我不信仰黑暗森林,但有些观点还是值得考虑的。”李仁东说:“我们每天把信号发送到北京和贵阳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郝秋岩说:“未来,如果我们人类的星际战舰驶向太阳系之外,脉冲星就成了茫茫星海中名副其实的灯塔。FAST目前只是接收到来自外太空微弱的信号,还无法证实是米棣传回来的;但我一直觉得,米棣知道我们地球接收信息的方式,能够明白该怎么做。 李仁东问:“2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