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红星厂 (第1/2页)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到了十月,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寒流开始肆虐北京,护城河已经冻结,大街上的人明显少了很多,人们都开始了漫长的猫冬。 李浩知道明末的这个时代正好处于小冰河时期,冬天异常的寒冷。早在春天的时候,被李浩输血救活的那个茶商赵老板赵会元,就开始依照李浩的嘱咐收集棉花、兽皮、鸡毛、鹅毛、鸭毛等一切可以用来保暖的东西,骆养性从山西弄回来的大笔银子,让李浩的收集加速。因为有了银子,李浩又在城内建起了一个硕大的工坊,来缝制衣服。到现在,赵老板收集的棉花兽皮一类的保暖物资都堆满了几个仓库,兽皮大部分来自草原,都是那茶叶换的,这个时代互市还没有断绝。 工坊位于永定门东边法华寺附近,要占用法华寺的土地建厂,法华寺住持不想失去这些土地,召集僧众阻拦建厂,李浩带着锦衣卫直接闯进了法华寺大殿,一众神像被砸个稀巴烂,气势汹汹的说:“在天上,如来佛都不能把我怎么样,你们又算的什么东西!”。强行征收了法华寺的两千多亩土地,建造了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工坊。用砖或者土坯垒砌起了围墙,用石灰还刷了白,就连围墙里面所有的树木房屋都刷了白,一是消毒杀菌,二是为了整洁美观,有些像五十年代机关大院的感觉,显得庄严。工坊现在有四千多人,大部分都是从城外招收的流民,因为后金入境,一路上毁村灭寨,造成了大批的人无家可归,成为流民。工人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招进来的,男人负责一切力气活,或者保卫;女人负责纺织、缝制。就连七八岁的孩子都都有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工坊管吃管住。每个人每月还有三十文的报酬,李浩都觉得自己的心能当碳烧了,可工人们感激的眼泪哗哗的,坚辞不受,这兵荒马乱的,有口吃的饿不死就是福气,人得知足,现在一家子的吃住都不愁了,你还谈钱?吐沫星子就能淹死你。 这个大工坊李浩给起了个很霸气的名字:“红星联合工厂”,简称“红星厂”,门口的两扇大门,每个上面都有一个大大的红色五角星,霸气无比!,厂门口两边各有一个锦衣卫缇骑站岗,站姿及其标准,呈八字型向外张开,门口也用石灰刷白,都用红色的漆料涂写了几个工整刚劲的大字,左边写着“卫兵神圣,不可侵犯”,右边写着“团结友爱自立更生”,让人看了就好像是又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现在五角星已经成为了神祖府的象征,所以厂门上硕大的五角星就是在提醒人们,这是神祖爷府的产业,不要打它的主意。 厂里面积非常大,足足两千多亩,分成了几个大的功能区:生活区、工作区、养殖区、休闲区、医疗区等,最先建起来的是生活区,生活区就是五栋筒子楼,都有三层,筒子楼建的很长,足足5个单元门,一层就有五十个房间,北京的砖窑不太够用,为了赶在入冬之前建好,李浩还派人去外地买砖、木材等一切需要的物资。人手不够就从京营里面调,一口气调过来五千人,再加上四千多流民,上万人的大工地热闹异常。工部也派人前来指导,毕竟建楼跟建房还不一样,需要专业的指导。工部的官员刚到现场的时候,都差点惊掉下巴,一架架粗大的原木支起来的龙门吊,每架龙门吊都有两三头犍牛拉动绞盘,通过一组组的滑轮组,很轻易的就吧数百斤、上千斤的东西吊了起来。运输物料也不再是人拉肩扛,四轮的大车往来穿梭,牲畜不再负重,只提供拉车的动力,比两轮车轻松了不少,一次就能运起两三千斤甚至更多的物料,建楼的速度大大加快。工部预计得一年多才能完工,可使用了这些难以置信的工具,仅仅四个多月就完工了,到了9月就全部完工了。 工厂的管事现在是神府的管家李姐直接管,还有几个工部的官员协助。男人们在干活的同时,女人甚至是孩子们也都没闲着,烧水做饭、缝缝补补,就连孩子们都动员起来了,穷人孩子早当家,每天都赶着一群羊,鸭子、鹅等出城去永定河边放牧,甚至还带着几个小狗崽儿,每天放牧回来都得仔细清点,少一只都不行。现在城门官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