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地道战三 (第1/2页)
岳从仁家没有地,租种的村东头王员外家的十亩地,全村的人大部分都是租的他家的地。每年六成的租子,粮食收完,交了租子,自家就剩下一百多斤的高粱和糙米。平时哥仨或者进山打打猎、或者编筐拿到集市上卖点钱补贴家用。 锦衣卫的差官,现在也叫武工队员,每个村都派有三五个,岳家庄的武工队有三个,队长叫张进学,是个锦衣卫百户,管理附近的十来个村子,带来不少的弓箭、刀枪等武器,负责组织领导村民。岳家庄是个大村,有一百多户人家,村里大多都是佃户,唯一的大户人家就是村东的王员外家。小户人家没有多少的粮食,也没有金银珠宝,即便是鞑子来抢,也抢不到多少。大户人家就不一样了,粮食、布匹、铁器、珠宝哪样都不会少,抢到一家,就能满足成成百上千人、甚至几千人的消耗。所以王员外家也就成了武工队员工作的重点户,按照李浩的意思,一定要让这些大户人家的财产、粮食入地道,坚决不能让鞑子抢走。 王员外起初并不配合,尤其是他那个夫人,嫌弃泥腿子脏,连门都不让进,二十多个护院堵着门不让进。一直说鞑子来了最要些钱粮,不会杀人,一直不肯挖地道。最后武工队长张进学被逼无奈,调来一个总旗的锦衣卫,逼着他挖,不挖你就是想资敌,抄家,砍头。王员外被逼的也没了办法,只能乖乖的挖了。张进学派了一个锦衣卫现场监督,所有的家丁护院、丫鬟婆子一起上,都要挖,哪个不听,立刻就会被砍头,王夫人刚想争辩几句,明晃晃的秀春刀就架在了她的脖子上,吓的那婆娘魂儿都飞了,直接昏死过去。 转眼见要进入八月了,再过一段时间就要秋收,驻村的官差要各家提前秋收。朝廷下了圣旨,今年建奴鞑子粮食不够,很可能会趁着秋收的时候过来劫掠,抢粮食,所以要农户们提前收粮。 王员外家大业大,光是地道口就开了十几个,用于盛放粮食的地下仓库是整个村的重点工程,武工队长张进学组织全村的青壮,帮着他家突击挖掘,十几把刚锨全都用上了,上百人二十多天的功夫,王员外家的地道终于挖好,成为全村防御设施最好、最完善的核心地道。秋收以后,粮食太多,只能提前下到地道,家里的金银钱财也都搬下了地道,以备不测,二十多个护院日夜看守。 一听鞑子要来,全村的人都慌了,赶紧收粮食,等打场、晾晒、然后交完租子,半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鞑子还没有来,有人几开始抱怨了,是不是官府在骗他们。武工队张大人都说了好几次鞑子可能要来,可这么长时间也不来,村民不免懈怠下来,王员外也是天天抱怨,担心他的粮食在地下会受潮发霉。 就在大家都以为朝廷和官府不过危言耸听,抱怨挖的地道没用的时候,崇祯八年秋八月十三,北边传来警讯,鞑子来了,鞑子绕过了辽东,从草原直入长城,到了密云,警讯是信鸽传回来的,传到了北京,北京又快马传警过来的。 村里的铜锣敲响了,村民的家当都转移到了地下,老人孩子都进了地道。青壮都被组织了起来,分发了一批长矛,这长矛只能顺着地道走,地道空间狭小,挥舞不开的,只能朝一个方向突刺,用于某个地段的防御。村里的儿童也被集中起来,在地道里负责传信或者带路。 寨墙上有一个高高的瞭望台,足足有一丈多高,面积很大,站二三十个人绰绰有余。跟寨墙一样也是用挖地道的土堆起来的。在距离顶端稍下一点的位置,有一个用砖和木头搭起来的大洞,里面放满了火药,四周都用土堆了起来,外面一点都看不出来。一旦有鞑子首领上到这瞭望台,带地道里就可以点燃火药的引线。听神仙讲这叫土飞机,飞机是个啥玩意儿谁也没见过,估计是可以飞的吧。张进学带着王员外和岳从仁等十几个青壮站在瞭望台上,极目远眺,北边和东边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了黑烟,应该是村庄被烧了。 第二天天刚刚放亮,太阳还没升起来,就听着一阵阵闷雷搬的轰鸣滚滚而来,连绵不绝,大地不停的颤动。村里的铜锣也响了起来,“嘡......嘡......”的响个不停,不用提醒。村民都知道鞑子要进来了,于是抱起小孩,扶着老人,纷纷钻进了地道,朝这预定的地点集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