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京营一 (第2/2页)
其他的全被李浩留下了。户部尚书侯恂这几年为钱都快愁疯了,见到这么多钱二百万辆银钱被李浩留下,堂堂的户部只分了那么一点,一封弹章递到了崇祯面前,弹劾李浩克扣钱粮、私自募兵,图谋不轨。崇祯皇帝看了看奏折,乐了,太爷请下来的神仙,朕可不敢管,这封弹章还是交给太祖爷看看吧,于是一把火烧了。内阁想阻止,可皇帝说的没错,冠冕堂皇,一点毛病没有,内阁没有理由阻止。侯恂气了个半死,这陛下以前规规矩矩的,从不乱来,自从神仙来了,跟神仙学的油滑了不少,长此下去可怎么得了? 李浩知道了,嘿嘿一乐,朝崇祯一伸大拇哥:“兄弟,够意思!”。 “还是兄长教的好”崇祯回话,李浩满头黑线。只有在这神仙府里面,崇祯皇帝朱由检才会如此放松自我,半年多的接触,崇祯深受李浩的毒害,急躁易怒的性子有所收敛,不苟言笑的皇帝大人偶尔也会开开玩笑了,这要在皇宫里会被人喷死。 在后世征兵很容易,军人地位高,受尊敬,人们都抢着去。可在这大明朝不行,武人地位低下,一个七品的县令也敢指挥五品的将军,“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大明朝人们的信条。征兵的告示贴出去十几天,应征者寥寥无几,一个月过去才招了不到二百人。李浩愁的没办法,朝堂上的大员们都等着看笑话呢,这要是征不到就丢死人了,以后还咋混? 一文钱能难倒英雄汉,二万兵员难倒李神仙。李浩愁的头发都快掉没了,还是招不到兵,文官们在看笑话,勋贵们也在看乐子,都在等着看李神仙如何变出这两万兵员。管家李姐见李浩整天愁眉不展,心里有个主意,可不知道该不该跟老爷说,在李浩门口徘徊了好几圈。李浩正烦着呢,见李姐在门口来来回回的走,知道有事,于是把李姐叫到屋里问:“李姐可有事情?” “老爷可是为征兵的事而烦恼?”李姐弱弱的问了一句。 “是啊,这不正发愁呢吗?”李浩挠挠头。 “老爷啊,您是当局者迷啊,在这京城,人们都能吃得上饭,这兵荒马乱的,谁愿意去当兵啊,指不定哪天被派去打仗就回不来了,虽然吃不饱饭,只要能吃得上,总比丢了性命强啊,老爷何不到那些受灾的地方去试试?受了灾的人流离失所,几天吃不上饭,饿死人都是常事,但凡有活路,有口饭吃,他们什么都干。” 李姐一席话点醒了梦中人,李浩激动的“啪”的一声,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李姐你这次帮了大忙了,回头再谢你!”说完就跑出去了。李姐吓了一大跳,从没有见老爷这么激动过,摇摇头苦笑一下:“神仙也不知道凡间的疾苦啊!”,找了快抹布,擦干桌子上溅出来的茶水,关上门离开了。 一会功夫,李浩跑到锦衣卫教导营,喊来李若琏,让他立刻派出快马去西安找杨鹤,要他征集两万青壮送到京城,李浩还写了一封信,让信使交给杨鹤。李若琏不敢怠慢,立刻派出了10个信使,一人双马,连夜驰往西安。哪里灾情最重?陕西啊,那里也是流贼的发源地,去那里最合适了。 杨鹤从狱中出来,李浩和皇帝都向他道歉,皇帝向臣子道歉,大明朝立国二百多年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对李浩这位神祖爷感激不尽。当他知道朝廷有意派他再去招抚流民,于是不顾身体尚未恢复,连着上了几道奏折,请求立刻出行,以报皇恩。崇祯被他缠的没办法,下旨同意了,并且派了个御医随行。临行前杨鹤带着儿子杨嗣昌来到神仙府拜见李浩,并向李浩问计求教。李浩跟他谈了好多,还专门拿出了之前写好的几个手册交给他,流民如何组织、如何防疫,如何防乱、如何耕作都做了详细的意见,杨鹤如获至宝,然后让他到太原去带走那里的粮食和银子,具体的数量李浩没说,直只说要他全部带走。最后让他带走一些红薯和土豆,李浩把种植方法详细的写了下来,交给杨鹤,要他去那边试种一下,剩下的李浩打算亲自种,比较这东西太宝贵了,好东西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个弄不好全损失了,就麻烦了。 根据李浩的旨意,俘虏的流贼中的死硬分子和骨干,还有一些罪大恶极的都被洪承畴杀掉了,剩下的全都交给了杨鹤,由他进行招抚,杨鹤两个月前就已经走了,这会应该有了一些进展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