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三、辍学 (第1/1页)
牢房中,最终重归阒静,但不是楚冬青安抚有功,而是小豆花哭得心力交瘁,在他怀中睡着了。 楚冬青始终半蹲着,一动不动,生怕惊醒了她。 半柱香的时间,转眼即逝,狱差再三过来催促,他才轻轻地将小豆花从自己怀中掰拽,因为小豆花手中紧攥他的衣衫。 兴许是哭得太累了,小豆花并没有被惊醒。 但是楚冬青凝望着小豆花,却又迟迟狠不下心离开。 狱差劝道:“这丫头要是醒来,楚公子怕是更心痛不舍。” 楚冬青听罢,这才起身离去,但心情却万分沉重,每一步走得如针刺背,他根本不敢回头,仿佛是他自己弃小豆花不顾,怀愧而逃般疾奔出大牢。 钟渔并没有一同进去,而是在狱外等待,当见到徒弟一脸悲伤地跑出来时,上前抚慰道:“书上说,‘世间悲苦,沉浮在志’,沉者于悲中懈怠,浮者于苦中自强,若是觉得苦,那就去改变它。” 楚冬青若有所思,沉吟道:“师父,不想上书院读书了,徒儿想尽快提升实力,等机会来时,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唯有变得更强,徒儿方有更多底气,做更多事。” 四月初九,便是立储君之日,到时前太子想必会有所行动,所以他有些着急。 钟渔见少年神色坚定,笑道:“不去书院无妨,书可以少读,却不可不读。 但你要知晓,这书中的道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圣贤据自身知行所得,圣贤著之为书,教人以知行,不复求圣贤,是以求君子。 君子也,行事问心,但求无悔! 你心纯良,却仍需耕心自省,不求苟日新,日日新,但莫使之蒙尘。” “如何算是不蒙尘?”楚冬青问道。 钟渔解释道:“以人为鉴,以书为麈,为人不愧心,行事不皱眉,便无尘可染。” 师徒二人坐上马车,继续问答,一个谆谆善导,一个悚神以听,不过多是些修炼上的疑难。 马车忽然停了下来,马夫说道:“公子,孝字桥到了!” 楚冬青正欲起身下车,钟渔却阻拦道:“今日上司空府做客!” “好勒,公子坐稳了。”马夫说罢,便驾马上桥。 楚冬青愕然地望着师父。 钟渔揶揄道:“怎么,不欢迎师父上门做客?” “当然不是,只是过于突兀,学生有些诧异而已,师父莅临寒舍,自是蓬荜生辉。”楚冬青喜道。 钟渔笑了笑,“你就不问问,师父我为何突然拜访?” 楚冬青转念细想,蓦然想起一人,迟疑道:“莫不是因为初眉阿姊?” 今日与以往不同的,无非是初眉阿姊会看望娘亲。 钟渔毫不难为情,神情自若道:“人人皆知我钟渔是个书痴,却不知我更有痴心者,为师自幼爱读书,无有乱心者,唯初眉姑娘,令我一见钟情,意乱情迷,难以静心读书。” 楚冬青情窦未开,不太明白情爱之事,耿直道:“初眉阿姊是徒儿见过最美的女子,师父为之心动,也很正常。” 钟渔苦笑道:“为师在你心中就如此肤浅?” “怎会?师父高深得很!”楚冬青笃定道。 钟渔自嘲道:“师父确实很肤浅,不过有时肤浅,也不失为真性情。” 楚冬青蹙眉道:“师父,你出身高门士族,而阿姊却是......” 话未言尽,但钟渔自是明白他的意思。 自古婚嫁皆讲究门当户对,士族更是礼教森严,假借圣贤之名,将其凌驾于庶族之上,凡僭越者,皆是大不敬,无不诛之而后快。 他肃穆道:“你兄长能认初眉姑娘为妹,为师怎就不可娶她为妻? 什么门第之见,礼教之束,皆不可挡我。 只要初眉姑娘点头,为师便即日娶她过门。” 楚冬青沉默不语,他很清楚,真到那一步,必然有诸多刁难。 钟渔洞然了徒弟的心思,笑道:“你莫要担忧,你之前说没错,唯有变得更强,才能干更多事。 师父之能耐,远比你想象中的高深。 在晏国,这门婚事,纵然有人心存非议,但他们胆敢阻扰,那只能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楚冬青听罢,变强之心,愈发强烈。 当马车到司空府时,已是月上枝头。 楚冬青下马车,却见家门口聚集了不少人,瞧其衣着打扮,应是家仆,只不过这一群人,却并非来自同一家。 诸家仆见楚冬青回来,连忙上前禀明来意,“楚公子,小人是汪氏家仆,受我家小公子差遣,前来向楚公子递较艺书。” 随后下车的钟渔,笑道:“这就有人递来挑战书了?其他人,莫非也是?” 较艺书便是挑战书。 晏国尚武,却又不允许私斗,于是有较艺一说,一旦接受了对方的较艺书,三日之内,双方定要在阅武苑,进行公平较艺。 较艺书也不是非接不可,全凭自愿,但不接,难免落人口舌,遭人诟病。 楚冬青知道,迟早有人会向自己递较艺书的,但没想这么快,人这么多。 如今,宣安城名气最大的少年,当属他楚冬青,这块垫脚石,无疑成香馍馍,人人皆欲踩之扬名。 上一个受此待遇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兄长楚常青。 楚冬青望了一眼师父,后者只是朝他一笑,并没有任何表态。 他略微沉思,面对近三十位家仆,朗声道:“你们的较艺书,我尽皆收下,只不过,与谁先较艺,哪天较艺,都由我定。 在四月之前,我定会与各家公子都较艺一次。” “自当如此!”家仆齐声道。 钟渔却开口道:“这世上没有无本的买卖,你们各家公子想踩我徒弟的头扬名,自是不能空手套白狼,每家得付银五两。” 诸家仆还是头一次听说,递较艺书,还要收钱的。 楚冬青也是一脸讶然,但他转念便明白了师父的用意。 之前他在马车上对师父说过,他打算每日都去探望小豆花,打发狱差都是要银钱的。 他家一直缺钱,但却又不平白接受馈赠,今日打发狱差的银子,都是加以借的名义,才收下的。 汪氏家仆当即掏出五两银钱,“小钱,无碍之事,只求楚公子早些与我家公子较艺!” “好,那第一位较艺者,便是你家公子!”钟渔笑道。 其他家仆听罢,也纷纷掏银奉上。 须臾间,楚冬青收了上百两的碎银,从小到大,他还没见过这么多钱。 他之所以将较艺书尽数收下,是因为师父告诉他,最快的精进之法,便是与人切磋较量,哪怕是输了,也不要紧。 当然,最好是不要输,一旦输了,而且输得太难看,那庶族刚凝聚起来的锐气,势必大落。 但在及冠之下,能与之一战者,屈指可数,而且他们都是十八九岁,即便是赢了,也胜之不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