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九、争吵 (第1/1页)
楚冬青祈福完,浑身尽湿,虽觉得寒冷,但身为炼气士的他,已然没有疾病之患,所以衣物也就无需更换。 但寒儒当中,自不缺有心之人,早就为他准备了一身干爽的衣衫,他本意拒绝,但转念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如今的他,已是身不由己之人,他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有整个庶族。 如落汤鸡一般去府衙,委实显得落魄,无疑有失庶族之颜面。 庶族也并非尽是寒门,也有殷实之家,更有富如裴氏者。 楚冬青被青年儒冠引领至一间雅致别院,进门便见一位白衣女子玉立于雨檐,雨珠衔接成帘,虽瞧不起女子的容颜,但其体态却是一目了然,丰神绰约,娉婷袅娜,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当他步入屋檐下,继而一睹其真容,只见白衣女子,杨柳为眉,芙蓉如面,瑶鼻玉口,笑眼横波,端的神采惊鸿,国色之貌。 尚是毛头小子的他,何曾见过这般美若天仙的女子,不由恍然失神。 白衣女子见状,非但没有嗔怪其失礼,反倒嫣然一笑,嬉问道:“你可知我是谁?” 自觉失礼的楚冬青,脸皮发烫,赧颜敛目,羞愧道:“小子,不曾见过jiejie,所以并不识得jiejie。” 白衣女子听罢,笑容愈盛,柔声道:“你虽是第一次见我,但我可见过你许多次。” 楚冬青沉思须臾,心中大致猜到了其身份,但又拿不准,唯恐猜错,惹人不喜,故而嘿然不语。 白衣女子笑道:“可听闻‘他日青丝落腰肢,百花羞颜万人识’?” 楚冬青惊异道:“竟真是初眉阿姊!” 一声jiejie,已叫得初眉心花怒放,这一声阿姊,不仅亲切,更是尊称,顿时听得她明眸盈盈,险些落下泪来。 她强忍着泪水,笑问道:“你为何叫我阿姊,只有自家姐弟,才会称为阿姊。” 楚冬青如实相告,“阿兄留下亲笔手札一册,上面记载了他在青玉楼,认了一个浣衣小婢为义妹,即是阿兄义妹,自是我阿姊。” 饶是初眉性子坚毅,但眼窝的泪珠,终是滚落于脸颊,泪眼婆娑的她,一时间竟是无语凝噎。 她一直私以为,当年麻衣郎君叫了她一声吾妹,不过是一时兴起,不曾想,并非是自己一厢情愿,而是两厢有意。 青年儒生却是开口道:“初眉姑娘,且容楚小郎君换身干爽衣物,再作叙谈。” 初眉颔首道:“是该如此!” 说罢,便掏出一面绣工极差的花鸟图手绢,擦拭眼泪。 楚冬青瞧见那手绢,一时惊愣住了,那刺着丑陋花纹的手绢,不是出自家娘亲之手! 苏氏曾好奇过,她那些不堪入目的刺绣是如何处理的,若裴氏纯粹是为了资助她母子俩,收购之后,却又将刺绣丢弃,那她便决意不再刺绣了,缺钱时,便去裴氏立契贷银,待家中有余钱,再逐一还清。 为此,楚冬青特意去问过裴氏的商贾,得知他们以收购的半价,将刺绣尽数卖于了一位女子,至于其身份,却不愿透露。 一眼认出这手绢的楚冬青,旋即明白过来,那女子便是这眼前人。 不过,他没有点明此事,而是不动声色地摇头道:“今日就不叙谈了,不可让外面的儒士久等。” 初眉闻言,略微有些失意。 楚冬青继续说道:“阿姊,有空来家里坐坐,咱娘早就想见你一见,听说你是舞魁,奈何眼睛看不见,要不然非要你给她舞一曲。” 初眉悲喜交迸,激动道:“明日我就上司空府看望咱娘,莫说是舞一曲,便是舞上一天,我也情愿。” 楚冬青换完衣物,便与初眉姑娘辞别了。 他领着数百名儒冠,浩浩荡荡朝京兆府走去,不时还有老百姓加入其中,队伍愈发壮大,抵达府衙时,竟有上数千人之多,将街巷围堵的水泄不通。 人越多,楚冬青的底气就越足。 奈何,这场官司的结果,并非人多就能左右的,拿不出证据,一切都是空话。 最终,薛府尹按照圣上的意思,将这个命案给拖延了。 楚冬青也明白,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至于之后会怎样,只能等待时机了。 然而,老百姓显然对此并不满意,哪怕是当年楚常青在世,也不曾造就如此声势,他们难免有些冲昏了头脑,试图仗势逼迫圣上就范。 有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是,这股洪水还不足以倾覆圣上那艘巨舰,反倒会殃及楚冬青这艘小船。 一旦引发暴乱,事后追究问罪,罪责轻则是聚众闹事,重则如同造反。 始作俑者的楚冬青,必然是首当其冲,反受其害。 这一点,钟渔考虑不周。 好在得道者多助,钟渔的遗漏之缺,朱屠却有先见之明,所以他才连夜书信,摆脱学生送于昔日门生,便是为了补缺遗漏。 群儒来此,不止是为了助阵造势,还有充当定海神针的作用,用以安抚民怨,疏散民众。 此事知易行难,单凭楚冬青一人,断然是势单力薄,难以办不到。 这场造势,若说楚冬青是主心骨,那寒儒就是四肢百骸,而寻常老百姓就是血rou经脉,如此缺一不可。 经此一遭,楚冬青虽说虚惊一场,但仍心有余悸,若非有群儒在,必然闯下大祸。 离开府衙时,雨霁天晴。 因为钟渔替他告了假,所以他今日无需去书院,但他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出了西南郊外。 一出城门,他便望见阿兄在《神京札记》里记载的独秀峰,它突兀地插落在平野之上,顶上云烟连天,仿若擎天之柱一般。 他不是来观望独秀峰的,而是来寻花的,寻的是那种香气极其浓郁的花卉,打算移植在自家的院中,供躺在卧病在床的娘亲嗅闻。 在来此之前,他曾认真考究过,最终决意移植栀子花,不为别的,只为好养活,且其芬芳馥郁,香而不腻,难于企及者。 但他寻了许久,才寻到一株小树苗,欲求好事成双的他,非要再觅一株。 深林曲径,蜿蜒清溪,身在其中的少年,穿林涉水,不知不觉间,他竟逐渐临近独秀峰。 忽俄,野风四起的平原,天地为之一静,只见那孤峰之上,山巅云霭翻滚,状若万千最终分化两端,一端如张牙舞爪的凶兽,一端如祥和安宁的瑞兽,彼此争势,互相厮杀。 此异象,方圆数里之人,皆为之瞩目。 楚冬青亦是抬头望去,恍惚间双目失神,脑海中响起两道声音。 其中一道十分温良,“少年来吧,上山来......” 另一道则异常暴戾,“滚!不许来,来了,本魔君非将你那羸弱之魂魄,吞噬殆尽.....” “别怕,你心质无邪,灵魂纯净,他无缝可钻,奈何不了你,有我助你,你定然经得住其蛊惑......” “他骗你的,你的灵魂太弱小了,你根本扛不住那份痛苦,你会魂飞魄散的......” ...... 两者你争我吵,不可开交,作为意识之主的楚冬青,却渺小的如蜉蝣一般,不容置喙。 最可怕的是,二者语言间,各自蕴含着不可抵抗的威势,前者闻之,令人心驰神往,后者闻之,令人忤逆不得。 久而久之,便搅得楚冬青神志不清,头痛欲裂。 他顾不上肩头的树苗,双手捂住头,痛苦难吟,最后更是倒地打滚,疼得神志崩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