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十六、婚约 (第1/2页)
知字桥黍鱼坊有一早市,市衢中心有间腥膻铺。 每日东方既白时,铺主便会从屠宰场拉来一车rou来贩卖,将铺子挂得满满当当的。 但铺主的rou,却从不愁卖不完,因为在辰时之前,他铺子上的rou,必将告罄一空。 当屠夫的,哪个瞧着像面善的良人? 此铺主更是如此,因为他只有一只耳朵,乍然一望,必然生畏, 虽然铺主长得一副凶神恶煞的恶人模样,但铺子却极受老百姓尊敬,因为他正是井泉书院的先生——朱屠。 朱先生壮而不肥,魁而不悍,虽缺了一只耳朵,但莫名给人一种亲近感,这或许与他是教书先生有关,也或许与他爱笑有关。 所以,朱先生就如桃符上的门神一般,虽然瞧着吓人,但却不畏惧。 至于朱先生为何会少一只耳朵,还得从他坏了这卖rou的规矩说起。 rou可是奢贵物,只要暗地里动点手脚,便能多赚不少,哪个rou贩不是背地里注水,便是在秤上动手脚,反正就是缺斤少两。 朱家世代都是屠夫,自然深谙其道,这缺德事也没少干。 但朱屠继承家业之后,决意要一扫此不良风气,便在铺子上挂了一面木牌,上面书写道“缺斤少两,偿还十倍”。 身为书院先生,本就口碑极佳,有此承诺,自是令人信服。 自此,上朱氏rou铺买rou者络绎不绝。 其他rou贩见此,无不眼红,有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难免就起了歪脑筋,打算坏其名声。 一群rou贩合计了一番,决计买通一人去污蔑朱屠缺斤少两。 那人先是买了一扇猪耳朵,离去之后,便将其调包,换成一扇更小的猪耳朵,然后再拿回rou铺,大肆诽谤朱屠缺斤少两。 街市热闹,顿时引来许多人围观,rou铺被围得水泄不通。 那人更是摘下木牌,将之一脚折断,并指着朱屠的鼻子臭骂:“为了蝇头小利,以此噱头,哄骗百姓,此乃jianian商,如何配为人师?” 旁边更有几个托儿,起哄附和。 但更多人则是持以怀疑的态度,不信朱屠先生会做如此败坏名声之事。 朱屠拿不出证据,自知强行辩解,只会越描越黑,所以他一直沉默不语,而且他神色始终如常。 人群中,一位孩童为老师辩解道:“朱先生才不会干这种缺德事!” 说完,便哇哇大哭起来,仿佛受尽了委屈。 朱先生是才动容,拿起屠刀,对那污蔑他的人,冷哼道:“卑鄙小人,欲坏我名声,我便教你知晓,这世间读书人,胆魄之雄浑,岂会惧怕尔等宵小!” 话音未落,只见他手起刀落,割下左耳,然后丢弃于那人身前。 朱先生任血直流,冷漠道:“我朱屠卖rou,以性命担保,绝不缺斤少两。” 围观者且不说有孩子就读于井泉书院,更有不少本人就曾在井泉书院求学过。 见此一幕,众人先是心惊,后是愤怒。 不知谁人怒喝一声,打死这卑鄙小人,众人便蜂拥而上,将那污蔑者打得半死。 最后那人捱不住打,便吐露了真相。 朱氏rou铺的生意也就更上一层楼,火爆异常。 后来,有人问道,“若那人买的不是猪耳朵,而是猪心,先生又当如何,难道将心挖出来给他?” 朱屠笑道:“挖了便是!” “如此未免太过偏激!”那人讶然道,“人无心,何以活命?” 朱屠淡然道:“人可死,名不可臭也! 读书人背负污名而苟活,便如鸾栖樊笼,鲸困池渊,不得快活,活着有何意!” 每日卖完rou之后,朱先生便会回家沐浴更衣,而后再去书院教书,日复一日,寒暑不断。 按理说,朱屠靠卖rou营生,已然不缺钱,但他家反而愈发清贫,其父死后下葬,更是连一副好棺木都买不起,好在其学生听闻此事,凑钱为其买了一副。 朱家之所以穷,是因为他将钱,用以修缮书院,并资助那些穷学生,且资助的对象,不论天资,只论求学之心。 所有人知道,等井泉书院那位人瑞老山长过世,下任山长板上钉钉,非朱屠莫属。 但只有少许人知晓,老山长早就想告老让贤,颐养天年,奈何朱屠死活不答应,说是当了山长,便没时间卖猪rou了,赚不到钱,不少学生就要辍学了。 今夜,朱屠所写之信,尽皆是为还一人情。 这人情欠于一位少年,少年正是雨生,雨生每次在书院旁听的时间段,正巧都是朱屠在授业。 雨生后来打听到朱先生家之所在,便每日用荷叶包裹一块豆腐,偷偷放置于其家门口,而后敲响门板,惊动朱屠的妻子后,立马溜走。 朱屠自然知晓是谁干的,他本想付给雨生豆腐钱,又怕伤了其一片好意,故而想着以后下堂后,送给雨生一些书,或者笔墨纸砚,但雨生每次一下堂就跑的飞快。 此事,朱屠惦记了许久,不曾想少年却遭受横祸,含冤而死。 朱屠亦曾想过为其翻案,但他有太多顾及了,一旦出头,他那些门生,必会支持他,而只是庶民的他,士族们对他的顾忌,可远不如楚冬青,稍有不慎,便会酿成更大的悲剧。 而今有楚冬青有起头,他必然要全力相助,他写信便是号召曾经的学生,为楚冬青撑腰造势,虽是寒门书生,但比之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老百姓,更有分量。 朱屠二十五岁便开始教书育人,如今年近花甲,其门生之多,可想而知。 洪止楚只觉重任在身,当是义不容辞,就算一夜不停歇,也要将信送完。 好在裴氏知晓此事,派来不少马车,任他们驱使,让他们轻松了许多。 ...... 楚冬青陪同在娘亲身旁,一如往常般,将今日经历之事,讲述于她听。 苏氏听罢,叹息摇头:“庶族百姓之性命,在士族眼中,真真如砧板鱼rou般,任其宰割? 也难怪你兄弟俩都要为之出头。 但娘还是那句话,别断送卿卿性命。” 楚冬青点头道:“娘亲放心,孩儿定会万分小心。” “今日那顾小郎君,也是个侠义心肠的好少年,往后你们要彼此关照,一如你阿兄那般待友如亲,不过说来也巧,你们那麻衣客三人之姓,竟然与你阿兄的麻衣客相对应,想来是便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儿终将是继承兄长之志。”苏氏感慨道,“之前忘了问顾小郎君,他与顾笛公子,是否有渊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