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名氏 (第1/1页)
籍籍无名的金锁镇,有个五队的姑娘,她家青瓦黛墙,有个阿婆,热心肠,那是她的奶奶。 五队的马路上,死过癞蛤蟆,蛇,它们被压成片子,印在水泥地上。 听老人们说,「路上不能光脚走,不然呐,死蛇的骨刺会扎进你的脚里,大罗神仙都救不了你。」 2020年的六月,江淮地区的梅雨季持续了62天。 青绿色的豆角湿漉漉的,少了点阳光的奶油小黄瓜卖相还不错,奶奶摘了两根,把稍大一点的给了我。我俩在细细密密的毛毛雨中不紧不慢地边吃边走着。 雨天打滑,我穿着一字拖鞋,走在烂泥路上,不时会来个拖鞋失踪。 离徐露家近了,穿过这层厚重的雨幕,大老远能听到孩子清脆的哭声。我那嚼着黄瓜的嘴渐渐僵硬起来,吞咽的喉咙堵得生疼。 她静静地躺在那块不算大的草席上,瞳孔发散,盖着她下半身的是薄薄的一条褥子。那是2000年的新生儿大多会使用的新包被,我也不例外,至今在盛夏的凉夜,留着盖肚子。 那褥子一面是滑溜溜的金色,一面是温软细腻的米白色,我出生的时候就被mama包在那里,抱着,晃着,睡着。 不知道为什么,面对冷冰冰躺在地上的她,我眼里能看见的只有那条褥子,其他的一切都那么模糊,失真。 一阵冷湿的穿堂风扫过,我光溜溜的胳膊和腿发烫,起了一阵鸡皮疙瘩。 我的眼镜失了焦,从鼻尖上灰溜溜地滑落下来,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的怀里被塞进一个指甲rou大点的小婴儿。那是奶奶抱给我的,她的怀里还揣着两个。 「这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这是活生生的人命啊,抱稳了,孩子。」住隔壁的姑奶不放心地叮嘱着我。 我怀里的这个孩子,还算安生,他不哭不闹,吃着小拇指,在我胸前留了一滩亮堂堂的哈喇子。 奶奶怀里的那两个小闺女就哭得不行了,母女连心,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吧。我鼻尖酸酸的,guntang的眼泪灼烧着我的脸,辣辣的一阵。 把孩子抱回家的路上,豆角都很沉默。婴儿响亮的哭声惊得豆角们一哆嗦,石头上的青蛙也一头扎进水中,紧急避险。 「哦哇哦,哦哇哦............」哄了好久,这些可怜的孩子,吃了奶,才都呼呼地睡去了。 奶奶和我一里一外,围着孩子,防止他们掉下去。奶奶的手酸疼,我让她歇了会儿,先睡去吧,明天红集,她还得上街买奶粉,罐子里都见底了。 凉凉夜色,我拿着挠痒痒的小耙子,这个拍拍,那个拍拍,睡得香的还会不时朝我打个奶嗝儿。 内心突然柔软之余,回忆如洪水猛兽般向我袭来,一桩桩,一件件,锥心刺骨的疼。 徐露,我的小学同学,我们都是五队的姑娘,隔着一条河,划开了徐家庄和汪家庄,只不过我是住在她们徐家庄子上的唯一一个汪家人。 小时候,我跟七队的沙雨打架,我抓破了她的眼角,被她告状,被老师同学们讨厌,被旁人骂,「这女孩真刁,打架专找人眼抠!」 无数个晚上,我侧躺在床上,撩开那缕厚长的头发,露出那块伤疤,自残似地抠下脸上刚刚结的痂,血条从我的眼睑到耳根殷红起来,漫漶,浸透了厚厚的枕头。 只有徐露帮我告状,说沙雨在我脸上用指甲挖了一道又长又宽的口子。 可惜没人信。 不怪旁人不信,是我自己从小好强,不肯把自己的伤疤露给人看。但是,她站在我这一边的那一刻,我确定她是我这一生官方认定的,最好的朋友。 五岁那年,我被爸妈带去上海一家大医院开刀子。 徐露和我一样,得了小肠气,可是她家孩子多,穷得叮当响,没钱给她看病。 mama说,「每次看见跟我们家阿雨一样大的徐露,她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小肠气疼得捧着下腹,一瘸一拐地走回去,我的心都揪着疼。」 「世界以痛吻我,却要我报之以歌。」我挚爱的女孩,让我们停留在那个夏天,从尘土里来,又归于尘土中去。 这三个无名氏,将与你我同在,今你托付于我,我愿为他们正名,向你起誓,照顾你的女儿,儿子,这辈子,不离不弃。 露水浓重,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