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楚汉之争(3)  (第1/2页)
    乌江自刎    参见:乌江自刎    是夜项羽抛弃大部队率800余骑兵趁夜突围南逃,天明后刘邦方才发觉,遂派灌婴率数千骑兵追击。    楚军渡过淮河后只剩下百余骑,逃至阴陵(今AH定远县西北)时因迷路,问路一田父,田父诓骗而左行,结果陷于沼泽,致使汉军追上。    至东城(今AH定远县境内)时,仅剩下28骑,项羽自度难以脱身,却依然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逃至乌江(今长江,位于今AH和县东北乌江镇)时,乌江亭长力劝项羽过江,以图东山再起,项羽却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    接着在力杀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而死。    战争影响    西汉建立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在这场角逐中,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统一王朝。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建立了汉朝。    长期统一    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后,便以“汉”为国号,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并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又经汉武帝一朝,达到了西汉的巅峰时期。楚汉战争造就了统一的西汉王朝,后历王莽短暂篡国后又进入东汉时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余年的长期统一局面,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    战争评价    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最终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项羽摒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分封制,恢复战国时期的封建割据,疆土分裂,天下不能真正统一,埋藏战争隐患。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为什么项羽失败了项羽不会知人善任,不信任手下,不爱听意见,又吝于封赐,不会识别和笼络人才,以致韩信、陈平、英布等先后归汉,不善于团结利用反汉同盟,致使魏王豹、代相夏说、赵王歇与楚各自为战,魏、代、赵国相继灭亡。且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不会抓准时机,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好哄。他嗜杀残暴,坑杀20万秦兵、屠掠咸阳、弑杀义帝,大失人心。时有人谏言建都关中,他不听而烹杀谏者,误中陈平离间计,致使谋士范增愤而告退。平定齐国叛乱后,杀戮过重以致齐地复叛。不都关中,放弃形胜之地。他分封不公,导致诸侯叛乱,疲于应付。又封秦朝三个降将于关中,因曾坑杀20万秦兵,三秦王在关中很难立足,以至汉军得以轻松平定三秦。    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定魏王豹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井陉之战拔帜易帜、背水一战;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    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    公元纪年    中国纪年(农历)    大事    公元前207年    汉元年十月    刘邦进至灞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汉元年十一月    刘邦灞上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    汉元年十二月    鸿门宴;    项羽火烧咸阳宫,屠咸阳。    汉元年正月    项羽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徙义帝于江南,都郴    汉元年四月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十八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    诸侯就国;    韩信离楚归汉。    汉元年七月    项羽杀韩王成;    汉王拜韩信为大将;    田荣使彭越攻杀济北王田安。    汉元年八月    九江王英布杀害义帝熊心;    汉军暗渡陈仓进攻三秦,楚汉战争开始;    雍王章邯与汉军战,不利,退保废丘;    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降汉;    燕王臧荼击杀辽东王韩广;    项羽立郑昌为韩王;    赵佗自立为南越王,称南越武王。    汉二年十一月    汉立韩王信为韩王    公元前205年    汉二年一月    项羽攻齐王田荣,荣兵败走平原县,为平原人所杀;    项羽立田假为齐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