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泱泱华夏  (第2/3页)
可谓是相隔甚远。    按照老罗的推算,南北美洲距离华夏,起码也有好几十万里的距离。    殷商遗民,怎么会跑到如此之远的地方创建一个文明国家出来?    怎么看怎么不相信啊!    这老罗属于理工男,还真是喜欢钻牛角尖!    面对如此问题,方世玉叹了口气。    现在没法证明,但是二十一世纪,考古学家再考察的时候,可是再玛雅文明的遗址上,发现了不胜枚举的殷商遗物。    比如他们用来祭祀的金字塔,商周时期就出现过少昊塔,造型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一比一复制的。    再比如草药、针灸或者七孔竹笛等等等等。    甚至就连华夏流传的一些偏方,比如童子尿大补,小蝌蚪去火等,在当地也流传至今。    但这些东西虽然确实存在,方世玉却无法当面说出来。    万般无奈之下,方世玉绞尽脑汁,总算是想到了一个办法。    “你问我,我倒是才想起来,这些都是我从书里看到的,至于是哪本书,我平生阅书无数,实在是记不大清楚了。”    “但却记得,那个地方有一种飞鸟,叫做蜂鸟。”    “是所有飞行类动物中体型最小的鸟类,以花蜜为食,也是所有飞行类动物中,唯一一个可以倒飞以及悬停的鸟类。”    “春秋战国时期,殷商遗民,曾带回华夏六只。”    老刘听到这里,不由得眼前一亮。    《谷梁传·僖公十六年》中曾有过类似记载,曰“六鶂退飞过宋都”,《左传·僖公十六年》则作“六鹢退飞过宋都”。    “你所说的蜂鸟,想来便是这个鶂吧?”    “老夫平生未曾见过能倒飞悬停的鸟,原以为孔圣人记错了,却不知原来还真有,却是殷商遗民带回来的蜂鸟啊!”    “古人诚不欺我啊!”    方世玉乐不可支,见老刘这番话一出来,赶紧对着老刘一顿夸赞,夸的天花乱坠。    原本自己还想着怎么下台,忽悠这群古人,让他们相信自己。    没想到这老刘虽然是提出质疑的人,但也是解决质疑的人!    老刘说的好啊!    这于谦见了你,估计都得管你叫声祖师爷,你这捧哏得本事可太了不起了!    今儿个要不是老刘在场,这大明王朝满朝文武,估计还真没几个能接的下来这个话茬。    “纣王曾派大将侯喜,领兵二十万,东征蛮夷,但征伐途中,却又遇武王伐纣。”    “随后纣王在摘星楼自焚,商朝至此灭亡,周朝也由此建立。”    “但这侯喜以及麾下兵马二十余万,却是消声觅迹。”    “如今看来,定是这侯喜自知周朝已亡,无家可归了,遂领兵二十余万,到了那南北美洲,创立了玛雅文明!”    “想来定是如此了!”    随着方世玉一顿乱夸,这老刘也极为上道,话匣子一打开,顿时滔滔不绝起来。    别说方世玉了,就连剩下得朱元璋几人,对这些隐秘也都是闻所未闻,因此只得一边听一边疯狂点头,否则总显得自己好像没啥文化似的。    方世玉越听,笑的越开心,这老刘简直就是猴子派来的救兵啊!    不愧是大明第一智囊,此时有了老刘的加盟,自然无人再敢质疑方世玉了。    “大家朝南看,这里是博州,也作南极!”    “而最北边的瀚海,则作北极!”    “此两处,常年冰雪封天,四季如冬!”    “而且咱们这里的一年是三百六十六天,那里的一年则只有两天,分别是白昼以及黑夜。”    “白昼是一百八十三天,黑夜也是一百八十三天!”    方世玉跳过这个话题,再次讲解起来。    “九州讲完了,余下的则全是海洋,也就是地图上的蓝色区域。”    “这才是当今天下的分布,而非你们之前认知中的天下。”    “世界比你们想象中的大得多,你们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    方世玉终于说完了最后一句。    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是一副无限神往的表情。    方世玉旋即收好了地图,转而递给了老罗。    这老罗毕竟年纪不小了,又如此礼节。    比祝老四强多了!    “弟子谢过恩师!”    老罗再次弯腰,双手接过,行了一个大礼!    懂事啊!    放心吧,跟着本公子,以后好东西少不了你的份!    方世玉一边点头称赞,一边看了看一边一脸无所事事的朱棣。    同样是当弟子的,怎么做人的差别就那么大呢?    你看看人家老罗,年纪一大把了,还这么懂事,你再看看你!    又半点做弟子的觉悟吗?    朱棣扭过头,故意视而不见。    “方公子,你用这副世界地图,证实了诌衍的九州说确实是确有其事的,但与咱们之前的谈论,似乎并无关联。”    “但方公子是有大智慧的人,想必所说所想均有用意,只是老夫愚钝,还请方公子解惑。”    他们之前一直在谈论大明王朝的宗藩制度。    方世玉却把话题转移到了九州之说上。    虽然确实涨了见识,但这两者之间没啥关联啊!    但在老刘看来,方世玉之所以转移到这个话题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