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吾道不孤 (第2/2页)
也……”秦老师暗自嘀咕,然后跟赵琢一路排队进去了。 馆主为了保证浏览的质量,要求每次进入馆内的人数都是上限的,所以每次进来的人数有限,但每个出去的人,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当秦老师开始排队的时候,他就知道,这里的生意多么火爆!而队伍多么的长且阻! 要是论一個比较恰当的比喻的话,那就是秦老师这辈子排过的最长的队,除了和孙子在迪士尼乐园一起排的队,也就是今天这队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来这里排队的,并不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人,而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排队观看,这场面,仿佛朝圣一样。 秦老师傻眼了。 真……真这么多人看? 这里的人,可真是太好学了吧! 此时,秦老师心中更添了好奇,而少了奇怪的审视。 一路排着队,走进了展馆,终于轮到他们了。 两人一走进去,首先迎面而来的是两个年轻温和的女生,她们穿着统一的衣服,胸前佩戴引导员的工作牌。 “您好,在展览之前,请先阅读这个主题的背景。”她们给每个游客发了一份观展指南。 所谓观展指南,并不是一些规则类的注意事项,而是一篇故事。 故事的源头,要从一个叫宋纤的老头说起…… 秦老师本来只是随意的扫了一眼,但忽然顿住,再定睛一看,就放不开了。 这是一份人物简志和故事背景介绍,讲的是儒学离开中原地区之后,怎么在河西走廊扎根发展的过程! 这也是蓝星历史缺失的一小部分,然而秦老师在这里看到了,还这么完整,书写的人仿佛亲身经历过的一样。 那段岁月里,一代人,又一代人。 他们有的从中原迁徙过去,有的是本地学子。 有人背井离乡,有人故土难离。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他们家乡不同,爱好也不一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共筑一个干净的学堂! 这是……这是秦老师最后想赋予孔子传的东西,是师道,是传承! 所谓“孔子”,在秦老师看来,并不单纯指孔子这个自然人,而是凝结了无数人理想和追求的符化象征,他的学说和思想,经由弟子的传承和传递,最终变成一个符号流传下来,而“孔子”就是这种精神符号的代表。 这里的宋纤、郭荷、郭瑀、刘昞,都是“孔子”,都是秦老师追寻的东西。 今天,终于找到了。 虽然还没开始观展,但是秦老师已经对这个展的质量有了估算。 秦老师怔怔落下泪来,有种吾道不孤之感,路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早就被他抛之脑后了。 他这一哭,倒是吓坏了两个引导员。 杨楚楚看着这个老爷爷,赶紧跑上前来问:“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秦老师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观展指南,闻到:“这个篇文章,是谁写的?” “是我们老板亲自写的。” “哦哦,是他……原来是他!”秦老师声音忽然拔高了一些,回过神来。 这就是馆主陆言所写的文章,是那篇鼓动了所有人来观展的文章! 难怪如此,难怪! 秦老师为刚才的轻视懊悔不已,心中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之后,郑重说道:“我想请你联系一下你的老板,是这样的,我写了一本书,想要邀请他给我作序。当然这个要求很冒昧,但我实在很想见他一面。” 杨楚楚:“……” 杨楚楚惊呆。 这是什么发展? 老板有才她知道,看哭文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是为什么这个老爷爷一看就邀请老板写序啊! 写序诶,多正经的事情! 不对,写书诶,出书诶。 杨楚楚不知道的是,秦老师身边的赵琢比她还惊讶,嘴巴已经快合不拢了。 因为赵琢清楚的知道,一般能给老师作序的人,都是业内早有名气的人,可现在老师居然邀请了陆言! 赵琢心里忍不住酸溜溜的,他奋斗一辈子,都未必能给老师作序。 “我的老师,是京大历史系的教授。”赵琢给惊呆的杨楚楚解释,“在退休之前,想要圆自己最后的梦,做完最后一件事情。” 一句轻飘飘的话,把杨楚楚打回现实。 京大!!! 她当然知道京大!! 杨楚楚惊叫一声,因为过于激动,差点又把三好员工的美好素质抛之脑后。 此时的她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 她家老板,出息可大发了! 而此时,躺在家里肝文物的陆言并不知道,他已经被老教授盯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