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山野奇遇(一) (第1/1页)
戏近尾声,重量级人物开始粉墨登场,“冠军十八骑”这边“枪骑”亮相,“赤县十八骑”的探花郎、单父(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追风枪”吕泽闪亮登场。 “枪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剑弓,号称无惧无畏敢斗士,更是王贲倚重的得力干将。 剑弓是七星骁将之一,战功卓著,晋封中更。 吕泽家学渊源,家族功夫博大精深。吕泽父亲吕文精通堪舆、青乌、青囊等玄术,没有继承吕家武学。 然而,吕泽没有走父亲的路,而是拿起了枪。由于得不到父亲的指点,故而当肃潇邀请吕家人去东北肃慎参加肃桦继位典礼时,吕泽毅然跟随前往、进入江湖磨练。 结果,此行获益良多,吕泽将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附王炎《吕待制所居八咏·半隐》一首: 举世竞宠利,嗜进无肯休。 山林槁项辈,又乏经济谋。 朅来半隐寮,再拜瞻吕侯。 袖手辞富贵,结庐清且幽。 我从为儿时,久矣闻风流。 父老数时贤,若人真少俦。 已覆金瓯名,姑作绿野游。 四海望霖雨,争欲挽之留。 向来钓璜老,一出扶宗周。 廊庙方侧席,公肯幡然不。 附刘克庄《送赵司理归永嘉》一首: 终岁闭柴荆,于君面尚生。 客谈花判健,民道李官清。 方喜片言折,忽因微罪行。 吕侯今秉钺,羔雁必来迎。 枪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民以勇悍,不论男女都娴熟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其族尤以长枪法著称,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 由此看来,枪疑似传自西域羌戎。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一代新人换旧人,吕泽三枪击败剑弓。吕鸿见识过吕泽枪法,这次对它有新的感悟,不禁叫好道:“好,好,好枪法啊!” 借李咸用《边城听角》记录这场枪战道: 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 细引云成阵,高催雁著行。 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 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 第十七场压轴戏由“冠军十八骑”的“矛骑”主演,配角是“赤县十八骑”榜眼、六县(今安徽六安)人“丈八蛇矛”英布。 “矛骑”名唤休牧,通武侯儿时玩伴,有王贲“右臂”之称,更兼“气吞山河秦川勇士”的美誉。 休牧是七星骁将之一,战功卓著,晋封右更。 英布父亲、皋城守英帛就是武将出身,尤其擅长矛技。英布受父亲影响,再加生长的魁梧力大,自然而然地走上了cao矛练武之途。 幸运的是,英布除了得到英帛的耐心指点外,又结识了冶炼师陶安公。后者不仅为英布量身定制了丈八蛇矛,还传授了一套矛法。 英布没有辜负英帛、陶安公的悉心栽培,终于将丈八蛇矛练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附苏泂《晨起长哦后山秋怀十诗饮水一杯清寒彻心》一首: 长哦十秋怀,清韵绕屋梁。 曲逆有饿死,英布刑而王。 向来为长公,甘受三径荒。 一身讵无馀,百年信难量。 附周昙《前汉门薛公》一首: 黥布称兵孰敢当,薛公三计为斟量。 上中良策知非用,南取长沙是死乡。 矛至迟始于周代,为兵刃中最长之物,故有丈八蛇矛之称。蛇矛通体铁制,由矛头、矛柄、矛鐏三部分组成;矛头长二尺余,扁平,弯曲如蛇形,两面有刃,故称蛇矛。 从战国晚期开始,较多使用钢铁矛头,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主要架式为刺、挑、戮、划等。 即使休牧这样厉害的角色仍然奈何不了英布,两招就败给了“丈八蛇矛”。 用释原秒《偈颂六十七首其一》警醒这场矛战道: 指天指地展戈矛,直至如今战不休。 假使群灵都杀尽,一身还有一身愁。 附陆游《对酒》隐喻道: 温如春色爽如秋,一榼灯前自献酬。 百万愁魔降未得,故应用尔作戈矛。 最后,“冠军十八骑”由“戟骑”收尾,“赤县十八骑”状元公、十五岁的下相人“十字双戈戟”项籍来奏绝响。 “戟骑”实名祝成,自幼追随王贲,有王贲“左臂”之称,战场上所向披靡、杀人如麻,被誉为秦军英雄,晋封少上造。 特别一提的是,祝成作为七星骁将之首,应对许济、许日、靳寨、魏杨等人发起的荥泽突袭战方法得当,保护王贲有功。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匹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直到遇到一位真人,成就了项籍的盖世戟法。 陆游《项羽》描述道: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张耒《项羽》描述道: 沛公百万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李新《项羽庙》写道: 平生虎力鼎可扛,愤气不作咸阳降。 江东子弟累千百,谁知国士元无双。 一夕楚歌四面起,伯图未就人怀邦。 自古功业有再举,何不隐忍过乌江。 戟为古兵器之一,创于弓箭之后,形与戈略同,皆横刃也。实际上,戟是戈和矛的合成体,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 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戟的出现推动了战国时期的到来。 英雄也有垂暮时,祝成刚一亮相,一招就被“十字双戈戟”扫落马下。 用诗经国风《秦风无衣》留念这场戟战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附杜牧《赤壁》陪衬道: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总之,用杨维桢《寄小蓬莱主者闻梅涧并简沈元方宇文仲美贤主》赞赏“赤县十八骑”道: 罗浮主者是仙才,东老诸孙亦俊哉。 风雨春城花落尽,江山故国燕归来。 酒盟自有乌巾在,笑口应随皓齿开。 十八仙人重会处,劫灰不到小蓬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