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记之五行八卦_东鳞西爪(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东鳞西爪(八) (第2/2页)

,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哪怕像筑墩养鱼这么难办棘手的事情也能够吉祥如意地取得成功。反之,心地不诚,偷工减料,朝三暮四,那么不是坝漏塘干,就是鱼尽无收,哪能办成大事呢?事实证明,秦始皇东巡取得“反之”效果。

    从战国时期的“震长子”到新生的“艮少子”来说,目前的秦帝国正处于山雷颐阶段,卦辞曰:“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颐卦象征着颐养,意思是说:“坚守正道可获吉祥。观察万物养育的现象,可知以自己努力谋取养口果腹的道理。”

    秦始皇劳民伤财地东巡违背了颐德,对上了颐卦六三不当位,爻辞曰:“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往。”

    意思是说:“违背养生之德,意味着凶险,十年中将没有作为,也不会有任何利益。”

    有诗叹曰:

    秦皇壬午东方行,为国延续十年命。

    十年杀人二百万,不知如何面百姓?

    在秦始皇巡视队伍前面,有一男一女催马疾驶,其一是荀子的学生、三十七岁属小龙的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

    张苍是阳武县(今原阳县)人,非常喜欢图书、乐津、算学及历法,他校正的《九章算术》是对中国及世界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这个博学之人得到秦廷的召唤,被委以阳武县县令,正在上任途中。那个女子是冯去疾的女儿、辰龙宫司空冯琴,因崇拜张苍特地护送张苍前往阳武县上任。

    当张苍、冯琴联袂奔出桃林塞的时候,两个“马门”为了“金星剑”,在桃林塞与函谷关之间古道南侧的羊蹄岭上大打出手。据《左传》记载:“文公十三年,晋侯使詹嘉处瑕,见山西猗氏县,守桃林之塞。”

    古人杜氏记载:“桃林在弘农华阴县东,潼关是矣。自函谷至斯,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桃林塞又名云潼关,亦曰冲关。河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也。”

    潼关设于东汉末,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潼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

    附汪元量《潼关》一首: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度关来。

    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莫上望乡台。

    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再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首: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区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桃林塞(潼关)段,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十五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是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起源地。

    用张良臣《老子像》一首为函谷关添彩道:

    函谷关头紫气浓,独教关尹喜相逢。

    如何道德五千字,不载周家藏室中。

    张苍、冯琴来到羊蹄岭山脚下时,被岭上打斗与咆哮声引上山来,见证了“黄金台”与“午马宫”的这场对决。张苍见他们打得难解难分,急中生智,高喊道:“今有素一匹一丈,价直六百二十五。今有钱五百,问得素几何?”

    顿时,打斗双方愣在当场。这不仅受张苍影响,还因为听到了凤鸣之声。冯琴见状,立刻喊道:“四丈(死仗)啊!”

    随即,张苍又喊道:“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三十步有木,出西门七百五十步见木。问邑方几何?”

    张苍话音一落,冯琴立刻喊道:“皇上车辇离这里还有一里路,大家快跑哇!”

    受其影响,黄金台与“午马宫”的人还是避开了,何况,当午马宫宫主马芜与黄金台台主姬嵚相争时,金星剑就不见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