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序一 新颜 (第2/2页)
平最恨的便是欺男霸女,强取豪夺,便由得他去,他并不在意眼前的几人是否真是什么前朝余孽,隆朝气数已尽,就算真有几个忠君之人也翻不起什么风浪,至于屠城劫掠他虽然心中厌恶,但也知道这乃是兵家常事,若真是严令禁止,只怕这群乌合之众早就作鸟兽散了,哪里还能撑到攻进涿鹿,所以只要不让自己碰上,那便罢了,但这几人堂而皇之的抢掠生事,无视禁令,更是撞到了自己面前,那无论如何也要严惩才行,所谓杀鸡儆猴,也得让城内的各部将领认清如今的形势,新皇如今不便立威,怕寒了将士的心,那这个恶人便只能他来做了。 打定了主意,于是对那伍长道:“我虽然刚入城,但也知道前朝乱党现在由侦缉营的人查办,什么时候轮到王辽的天兴军来管了,这几人有罪无罪侦缉营自有定论,圣上早就下了谕令,不许在城内劫掠生事,你们行此勾当却还撞到了我面前,如何饶得你等?” 说罢对那穿白小将道:“将他们绑了,带到建安门前等我命令,再通知城内营字以上将领到宫门外等我,就说我请他们观礼。” 说罢又指了指逃难的几人道:“这几人暂且将他们送到赵栩那,嘱咐他好生查办,另外再告诉他,如果他要是连一个小小的涿鹿城都管不了,就早些回去养老,盯着他那个位置的人想必不少。” “是”,那白袍小将诺了一声,转头招呼部下将那十几人绑上,一时间求饶声一片,但韩起下定了决心,丝毫不予理会。 处理了小小的插曲,韩起这才重新策马朝宫城行去。 隆朝皇宫本就极大,后又经历代帝王多次修缮,如今更是大气磅礴,按《涿鹿志图》上记载,广约三里百二十八步,纵约五里九十一步,光是绕宫墙走一圈也需要一个时辰,整座宫城背靠天宿山脉,据高处朝南俯瞰整座涿鹿城,外城墙南面有宫门五座,以迎旭门为尊,正对着御街。 韩起还未到宫门前,便远远瞧见前方有人矗立,似是在等候自己,驱马上前,这才看清,原来是左翎卫大将军刘敬,左右翎卫乃是天子禁卫,担任此职之人身份自然非同一般。刘敬此人,乃是当今新皇陛下堂兄,深受新皇信任,但怎奈他着实没有领兵打仗的资质,只好将其放在身边,以便看管。 韩起看清来人,这才勒紧缰绳,翻身下马迎了过去,双手抱拳带着歉意道:“韩某何德何能,怎敢让刘将军在此等候。” 刘敬浑不在意,笑呵呵道:“韩将军这是说的什么话,您可是开国功臣,什么样的礼遇都不为过,陛下可是亲自嘱咐过,只要你一到,立马带你进宫,我怕手底下的小子们误事,便亲自来这里等着您,赶紧随我入宫吧,陛下和诸位大臣可都等着你呢。” 以刘敬的身份而言,如今整个天下值得他放低身段等候的人屈指可数,所谓怕手底下人误事的说法也纯属无稽之谈,他这番姿态也只是一种拉拢手段罢了,但也足以见得韩起如今在新皇心中的地位。 两人又客套了一番,韩起这才让随行将士在宫外候着,随刘敬入了宫。 相较于宫外的杂乱而言,宫内要显得安静了许多,应该是有提前进城的队伍打理过,此时此刻能进这宫城的人不多,韩起自然是其中之一,此外也尽是亲信之人,辅国将军魏达、镇军将军郭轩、左丞相东方信陵,右丞相楼东湖等人皆在其中,此时众人正在宣政殿外候着,见到韩起到来,众人心中终于松了口气,此时不是寒暄的时候,韩起朝几人点了点头,便算打了招呼,抬脚向宣政殿走去。 来到殿前,便看到一人背手站在殿内,仰头看着殿内深处那隐约闪着金光的巨大龙椅。韩起走了进去,在那人身后半步站定,同样抬头看着那巨大龙椅,谁也没有说话,两人就这么保持一个姿势看了半晌。 “诶……你说,是不是太快了?我总觉得不太真实,这天下,从今以后就是咱们的了?” 韩起笑道:“怎么?觉得自己在做梦?” “胡说八道,怎么能是做梦。”刘裕摇了摇头…………随即又自语道:“做梦也没敢这么想过。” 韩起大笑…… “也对,你当年做梦念的最多的也就是隔壁冯家刚过门便守了寡的儿媳妇。” 刘裕无奈,旁人对这位充满神话色彩的上将军充满了敬畏,却不知道这家伙也有不正经的时候,当然,这话用在他身上也是如此。 扭头看了一眼这个不正经的家伙,有心想戏弄他,用手肘推了他一下,撺掇问道:“要不要上去坐坐?” 韩起断然摇头:“不坐,那玩意儿太邪,非得至圣至明之人才行,一般人的气运可压不住,我有多少斤两我可是知道的?” 刘裕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傲然道:“那倒是,至圣至明,这天下除了我还有第二个人配得上这四个字吗?” “没了。” “我也这么觉得……” 两人胡侃了一通,刘裕终于正经了些,侧过身子望着韩起道:“还记得当年咱们在汝阳先生的学堂里说过的话吗?” “自然记得。”韩起回想起当年二人一起在溧阳县汝阳先生门下读书的光景,不由得有些唏嘘。 “你当年许给我的,如今已经做到了,我许给你的,我也一定给你,我保证,让你马踏南北,让这普天之下,尽归我兄弟二人所有!让那些名臣良将,都只能在你身后仰望你!”刘裕眼神坚定。 “我信你!” 刘裕哈哈一笑,抬起手肘,送到韩起面前道:“那还不快扶朕登基?” 韩起正起神色,微躬身子,扶起刘裕的手肘,一步步将他送到了龙椅前。随着刘裕坐到龙椅之上,殿外众人匍匐在地,宫城前,十几颗人头骨碌碌滚到了地上,宫门前一众将领纷纷跪倒,所有人心中都知道,这天,从今往后,改姓刘了。 新皇的登基大典自然无法如此草率,但在刘裕心中,由韩起亲自将自己送上那方宝座,远比那些繁文缛节来的更让人安心。 中洲纪,二千三百五十二年冬,廿九日,刘裕于涿鹿称帝,国号宁,年号太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