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乐撰、愉著、悦享好文之心路历程 (第1/2页)
历经一年多的笔耕不辍,三百章、六十多万字、个人精心拟就的第一部小说《剑出别动鞘》,终于是在网上全文顺利刊出了。 很早便与网络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犹记得初次赏鉴的便是禹岩的《极品家丁》,遂惊为神作,相较于传统小说,其兼备的前卫、多趣、灵动等特质,令人大开眼界,大彻大悟,方知撰文的艺径绝不单调闭塞。 于是食髓知味,接连赏玩了鱼人二代的《重生追美记》、《很纯很暧昧》,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锦衣夜行》、《步步生莲》等作品,皆沁人心脾,意犹未尽。 那些年,网络小说蓬勃发展,百花齐放,多姿多彩。 但也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萎不齐、泥沙俱下等现象,使得诸多问题于此界,如那野草般迅速滋生蔓延开来。 有人奉行高产才能高收,于是那注水rou、黑心rou、挂羊头卖狗rou,便大行其道;附庸作品、逃逸作品、无良作品,应运辄生;无逻辑、无文采、无阅历、无知、无畏,挡不住有人气。 因此,对待个人的第一部小说,笔者是慎之又慎,决心采众家之长,既集齐网络小说创新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色,又延揽传统小说的逻辑性、文艺范、全面性等特点。 力求打造一部基于创新意义上的传统小说。 多年前,在聊到网络小说时,有不少朋友皆认为笔者文笔好,建议笔者可以写一写网络小说,并言明届时定当捧场。 殊不知,文笔好的人很多,但能写小说的并不多。 要写好小说,首先要懂得讲故事,擅长讲故事,能讲好故事,讲的故事必须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些味如嚼醋的作品,说到底,只能私下孤芳自赏、自得其乐喽。 但会讲故事的,也未必能写小说,不然,那么多自编自演、自说自话的说书人,自古至今,能成为小说家的,不也寥寥。 所以说,要写好小说,除了文笔好、会讲故事,最重要的是要有系统的创作能力,即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娴熟的文字造诣、全面扎实的写作功底等等。 首先,你要有高瞻远瞩的谋篇布局,要有严丝合缝的逻辑脉络,要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前后呼应。 其次,你要能出其不意地设置故事悬念,要能推波助澜地催动情节发展,要能煽风点火似地鼓动剧情跌宕起伏。 还有,你要有催人泪下的煽情手段,你要有感人至深的动人桥段,你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神奇魔力。 众口铄金,慢慢地,这写小说的念头,便成了笔者的心头之痒,很有了些跃跃欲试的想法,然则久久没有付诸实施。 皆因每年的寒暑假,出国旅游成了雷打不动的铁律,因此没有时间,便成了迟迟不敢吃螃蟹的借口。 直至疫情袭来,延绵时间几近三年,彻底阻断了出国游的路径。 前年夏日里的某天,百无聊赖之际,忽然心血来潮,遂把脑海里早已多次出现、反复酝酿过的小说场景,提笔记录了下来。 冲破心魔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一时间文思如泉涌,气势磅礴的文字喷薄而出,洋洋洒洒地流淌着、洋溢着,就这么着,首部小说新鲜出炉喽。 对第一部作品,笔者可谓是呕心沥血、精益求精,把每一章都当作精品来写,章节内容写好了,通常还要再多读几遍,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情节渲染,再反复斟酌一番,力求尽善尽美。 每回新启一章,落笔之前,无不战战兢兢,谨之又谨,自觉先前的章节内容已相当地经典,因此不敢贸然下笔,不想玷污了前面的汗水和努力。 近三个月来,更是从第一章开始,对小说进行了严谨认真的修订。 就笔者而言,那是把写小说当成了学问在做,除了要能吸引人,要达到诙谐幽默、情节曲折生动、剧情扣人心弦等高标准外,最根本的要求是,所写的东西要能说服自己。 首先是逻辑须能自洽,还有就是写出来的内容要有理有据,最起码,要经得起科学的检验、实践的检验、时间的检验。 作为教授,笔者一直是个完美主义者,所以无论做事,还是写小说,都是尽量追求完美,这样做虽然累,但却是累并快乐着。 笔者曾调侃,要努力打造自己在文坛上的精品工程,即做到三个一,一流的构思、一流的创意、一流的写作,俗称“三个一”工程。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