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三章 以青巾为号 (第2/2页)
了挠头,转身向刘备说到,“玄德公,麻烦你去辎重队,拿匹麻布……拿匹绸缎过来。”“哎,好!”刘备立刻就走。李孟羲劳烦刘备,刘备不以为意,乐于跑腿。刘备借过游骑的马,向辎重营去了,不大一会儿,刘备去而复返,他怀里抱着一匹丝绸,丝绸青色,颜色青如嫩叶,好看的很。丝绸很珍贵,刘备出身贫寒,却对这些钱财之物,视如粪土,难能可贵。刘备义弟关羽关云长,未发迹前,也是穷比,可关羽一样视丝帛如粪土,财帛之物,丝毫不放在眼里。三弟张飞张翼德,其颇有家资,但以丝绸之珍贵,一匹上等丝绸放在豪门之中,亦是珍稀之物,张飞同样也视钱帛如粪土。再加上一个对钱财看不上眼的李孟羲,区区一草创义军,这么多视钱财如粪土的人杰,人杰聚了一窝,义军成就又能小到哪去。纵然没有李孟羲,志趣相投胸怀远志的刘关张三人,从汉末乱世中脱颖而出,似乎是必然。视钱财如土灰的人,凤毛麟角,这般凤毛麟角的人聚集在一起,还一下聚集了三个,啧。丝绸卖出去很值钱,而当下在军中,丝绸没多大卵用。李孟羲又要糟蹋刘备的丝绸,刘备丝毫不在意。刘备抻丝绸,李孟羲拔出腰间短刀,以刀做剪,拿刀在丝绸上刺拉一划,割断了一缕三指宽的丝绸。场下的青壮们看李孟羲糟蹋丝绸,都觉得可惜。“来拿。”李孟羲拿起丝绸条,向民夫们说道,“来,一人一条。”青壮们不知要干什么,一时迟疑,无人上前。“来拿啊,要我塞你们手里吗?”李孟羲笑骂。他这么一说,离得最近的那个乡勇上前接过丝绸条,丝绸都是贵人用的,这些来自穷苦人家的青壮,丝绸见都没见过几眼,更别说摸了,现在有一条华贵的丝绸拿在手里,拿到丝绸的那名青壮双手捧着丝绸条,手都不知该怎么放好了。李孟羲对丝绸毫不带怜惜的,尽管丝绸手感的确很好,他用刀,一刀一刀把丝绸划开,划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分于众人。四十个青壮全分到了丝绸。丝绸是用来作为区分的,用丝绸而不用麻布的原因是,李孟羲临时想起,民夫营中没有丝绸,用丝绸就绝了民夫再弄虚作假的可能。丝绸的材质放在民夫营中,很醒目,颜色鲜艳,比别的布料比如葛葛布能明显的能看出异于麻布,用来作为特殊标识物很好。“听我令,把丝绸缠在手臂上。”李孟羲下令。命令下达后,青壮们拿着丝绸条,小心翼翼的往胳膊上缠,有人缠在手臂,有人缠在胳膊上,有人缠在左臂,有人缠右臂,不一而足。是李孟羲命令表述不清的问题。李孟羲眉头微皱,“全部,把丝绸缠在左臂。”李孟羲重新下令。汉代的人,是能分的清左右的,只有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错把丝绸缠到了右边,然后一看跟别人的不一样,又忙换回左边去了。青壮们把丝绸统一换到了左臂,李孟羲左看右看,还是不太显眼。“羲儿,以丝绸抹额更好。”身后刘备适时建议。是个方法,李孟羲眼睛亮了。“听我令,丝绸抹额,重新戴。”等青壮们换了新的戴法,把丝绸抹额,在脑后系紧,打眼看去,一众青壮,个个头缠青色丝绸,隐约有那么一点气势。李孟羲不由的点头。“日后,以此青巾为号,不可遗失,不可转赠他人,违者,军法从事!”李孟羲厉声警告众人。身份标识解决了。“羲儿,是否开始?”刘备问。“……好。”李孟羲有些奇怪刘备的热情,刘备对练兵极其上心的样子。“那今早,是练站……站……”刘备想不起昨天说的口令,不由语滞。“站军姿。”李孟羲提醒。“奥,那今晚是否练军姿?”刘备主动问到。“今早不练军姿,练下集合。”李孟羲看着散乱的站的七零八落的民夫,皱眉说道。昨晚第一次训练,李孟羲只练了三个,一个是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大声答“收到”,一个是原地踏步,第三是最后练的军姿。回去之后,昨晚睡觉时,李孟羲在睡前回顾了一下,他发现,还有比立定更基础的东西还没有练,给漏掉了。梳理一下训练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流程,流程大概是这样的——新兵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首先得集合,然后对齐对正,还得清点人数,排头的人报数,这一些做完之后,才是开始队列训练,才开始练立定和踏步转向等。而昨天,就忘了集合这件事。于是趁今晚,亡羊补牢,今晚李孟羲决定专门训练集合,并且只训练集合。在训练开始之前,李孟羲先把队列拉好,拉成横四人,长十人的纵列。要求四十个新兵每个人记好自己的位置之后,然后李孟羲下令解散。“都走,走远一点再回来。”李孟羲驱赶新兵离开。新兵们不明所以,犹犹豫豫的边走边回头看。“再走远点。”李孟羲赶鸡一样,挥手赶人。新兵们只好再走。“停!”李孟羲大喊。“集合!”李孟羲朝新兵们大声喊到。新兵们慢腾腾的走了回来,看的李孟羲直皱眉。至于刚排好的队列,新兵们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算是小问题了。更要命的问题是,集合命令一下,有些新兵放羊一样,溜溜哒哒走过来了。面无表情的看着新兵们拉拉扯扯好一会儿才找好位置,李孟羲不用细看就知道,肯定有人没站到自己的位置上。“我说一下,集合口令一下,不管在哪,不管在干啥,立刻跑过来,我见谁敢再溜达过来,军法从治!”李孟羲吼到。目光狠扫了一众极其不认真的新兵们一眼,“解散!”李孟羲下令。“走远点儿!”李孟羲赶鸟雀一般,每次都得赶。新兵们走远。“集合!”李孟羲一声吼到,下达了今日第二次集合命令。新兵们很不认真,尽管李孟羲交代了,集合口令一下,要快步向集合点跑。可依然一大堆人,慢悠悠的落在后面,看别人跑起来,他们才跟着跑。尤其混账的几个人,依然慢腾腾的走了过来。“军法官!最后的三个人给我拉一边去,每人五鞭子!娘的,老子军令已下,你们放羊呢?”李孟羲气的嘴里脏话飙出,破口大骂。李孟羲年纪小小,叉着腰破口大骂的样子,又凶又萌,刘备都忍不住笑了。三个倒霉蛋被拉去抽鞭子了,侥幸到的及时,没落后边没有被抽鞭子的新兵不由庆幸。当惩戒了散漫的数人之后,军心由是一肃。古代的将军们,在接手一支军队开始训练时,难免会遇到士兵懈怠军令,或是仗着资历老,不把新官放在眼里之类的事。这时,一般将领都会杀几个刺头立威,一下便把军纪整顿了。曾经吴王要试孙武才能如何,就把后宫妃子交给孙武,告诉孙武说,让其把妃zigong女cao练成军。于是,孙武把宫女妃子分列数队,各发了旗号,然后交授号令之后,下令进退,妃子们仗着被吴王宠爱,嬉笑打闹成一团。孙武毫不犹豫,直接砍了吴王两个最宠爱的妃子,然后余者震恐,再不敢怠慢孙武号令。未出数日,孙武便把吴王后宫妃子并宫女cao练的令行禁止。吴王于是知晓了孙武的才能,开始重用孙武。杀人立威是很好用的方法,古代将领常用此法。若是有一个将领,奉命cao练新招募来的青壮,一通鼓后,看谁迟来,便推出去砍了,以震慑余众,那么这个将领如何?李孟羲视之为,蠢比将领。有句话,不教而杀,谓之贼也。他娘的,人家农夫整日土里刨食,人家哪里知道鼓声和军令啥概念。人家还没清楚咋回事呢,因为不清楚,犯了错,就一下把人家砍了,岂有此理。就算,事先说过若迟一步,就军法从事,可农夫们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军法是何概念,有何厉害。甚至,因为口音的不同等因素,或者环境嘈杂,将领在上边说了军令,下边后排的人都没听清楚。然后一通鼓,农夫稀里糊涂跟过来了,然后因为错过鼓点,把人家砍了。不教而杀,谓之戝也。视人命如草芥,便不是惜兵之人,不是惜兵之人,就不是好将领。因此,要服众,乱他妈砍人,此是蠢比将领。刑罚权柄乱用,今日砍人,明日砍人,天天砍人,终将至法无威严,如同虚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