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奶爸去种田_第九章 想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想法 (第1/2页)

    “你娃!”老村长满是老茧的手点点张扬,脸带赞赏,“不错!是个有想法的娃!行,你想好了,老汉我也不拖你后腿,到时候给你去问问!”

    张扬表示了万分的感谢。

    要说老村长人不错,之前干的生产队长,因为人能力足、服众,又干上了村支书。

    这一干就是许多年。

    那些年干的有模有样,走哪儿都有村人争先恐后打招呼。

    自分田到户之后,需要他当家做主的事儿不多了!

    人们都是单家独户的干,一个个的再也没有以前那活络。

    这心里免不了有点失落。

    不过老村长活到这把年纪,经历的世事多,人也活得通透。

    对于张扬的主动,老村长还是挺赞赏。

    这娃脑壳活络,有自己的想法,也懂得尊重老一辈,他这老胳膊老腿的,跑一趟也愿意。

    “那行!叔叔您先忙着!等我将来种了果树,再给你老提一大篮来吃!”

    老村长瞥了张扬一眼,调侃道:“你娃这地还没到手哩,先把愿许出去了!到时候别舍不得哈!”

    张扬哈哈笑,又正色道:“叔你把我当啥人了!到时候不说给您担一担兜,一两斤还是有的!”

    村长哈哈大笑,笑骂道:“看看!看看!怂娃倒是算账清的很!”

    张扬跟着嘿嘿笑,他怀里的张燕也不明所以跟着哈哈傻乐,把老村长逗得前仰后合。

    “看看,不给娃做个好榜样!当心把女子带坏了!”

    要说老村长年龄不小,比起张扬父亲大了十多岁快二十,只不过跟着辈分是这么叫。

    不然按年龄算,要说张扬叫人家爷爷也不违和。

    又在老村长家坐了会儿,张扬抱着孩子告辞回家。

    “张扬这娃跑过来搞啥?”

    刚从外面窜门聊天回来的老伴儿,看着张扬父女的背影,问着自家老头子。

    “没啥,就是闲聊几句,”老村长道。

    这事儿还没成,老村长奉行的是男主外、女主内,他也不习惯和老伴儿说这个。

    老伴儿知道他的脾气,见他不说也就算了。

    想起张扬刚没了的媳妇儿,村长老伴儿还唏嘘半天,“多好的媳妇,说没就没了!”

    “这人吃五谷杂粮,咋可能不得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老村长磕打手里的烟袋锅。

    现在人都喜欢抽纸烟,过滤嘴都不少人吸,很少人用烟袋锅子。

    可这满村里,也就那么一两个人。

    老伴儿道:“你也少吃点烟,这东西劲大,对身体不好。”

    “我都吃了多半辈儿了,土埋半截了,还管它好不好的?”老村长豁达一挥手。

    不提村长家的叨咕,张扬抱着女儿往回走。

    要说承包村后荒山这事,他也可以上镇上去咨询,只是想着到时候肯定也是要走村里,索性直接去问老村长。

    村后荒山是村集体的,到时候也绕不过老村长,如果绕过他也多少有点得罪人了。

    都是一个村子的人,现在村长虽然没有过去权利大,但芝麻大的官也是官,不能小看任何人。

    这人当兵出身,为人处世都还不错,是个值得称道的人,张扬也没必要轻易得罪。

    过了两三天,老村长来找张扬,“我去帮你问了哈,镇上也说不出来个啥,你要开就去开。”

    张扬点头了然,这意思就是,这山没啥承包价值,开荒多少看自己。

    说的也是,要是能承包的话,早就承包出去了!

    山上土质薄,又都是黄黏土,就连杂草生的都是稀稀拉拉,杂木都长不高,就是因为土质不好。

    张扬把老村长让到院子里,又搬了张板凳让老村长坐。

    他是不吸烟的,不过家里也备有待客的纸烟。

    拿出来一盒抽出一支恭敬递给老村长,“那叔叔你看,我是,开多少是多少是吧?有限制吗?”

    他倒是想多划点,来个几百亩最好了,但也知道不大可能。

    这个主要是考虑到后来,这说是荒地,你去一开垦,说不定本着不吃亏的心,村里人都一窝蜂去了!

    你要占的多了,说不得又要有纠纷!

    张扬不怕事,但不喜欢和人纠纠缠缠。

    农村就是这样,人情味儿是真的!

    但同时也有极度的自私算计!

    团结互助重视人情,又不忘利益算计,说起来很矛盾吧?

    但二者相辅相成,无比和谐。

    许多在农村长大的人,对农村爱恨交织就是出自这一点。

    这辈子的张扬是农村长大,上辈子的张扬活到不惑之年,自然对这一点是清楚无比。

    其实说起人性这东西,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一样,是人就免不了各种算计!

    这一点城里人和农民没有两样!

    所以他就想一开始尽量地避开这些。

    省的将来村里人看他开了许多山地,出手和他抢夺,双拳难敌四手,到时候少不得他要受些憋屈!

    这事可是有先例的!

    隔壁村八十年代分山上的果园时,没有一家要。

    后来村里动员半天,好容易才摊派出去。

    有一家也是穷则思变,索性多承包了些,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