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回 不老峰上言天道 童子一执定乾坤 (第1/2页)
西洲,天极山,不老峰。 朝日初升,金光四溢,万里浮云在群山之间或腾或浮,翻腾不息,气象万千! 紫灵洞外一小亭,九宫之局,宽高各过一丈六,红木为梁柱,墨瓦为檐顶,九道分水檐如飞龙一般直入云霄,仿若即刻腾云之墨龙。 此刻亭中有人正在对弈,远看二者似为耄耋老者白须,皆过胸而垂,近观二老又面浮薄云一般看不清容颜,尤似苍龙游海若隐若现。 其一着灰袍老者半欠着身子手执黑子凝视棋盘,许久不见落子。 灰袍对面一着青衣老者好整以暇般一手抚须一手执黄梨木杖遥看万里腾云, 轻声道: “天道谓极则反,盈则损。公知否?” “所谓知不言,言不知。”灰衣老者坦然道。 “呵呵、、天道有所为亦无所为。”青衣老者轻笑好似自言自语道。 “那就推一把天道。”灰衣老者依旧盯着棋盘。 “道法自然。” 青衣说罢也不等灰衣应声,便起身在一童子陪同下缓步离开。 许久灰衣老者依旧盯着棋盘啧着嘴道:“难落子。” 言毕,起身掷子入笥。 清风徐来 转瞬间,亭中只余那盘残局与一收拾蒲团的童子,童子扶额立于棋盘边观残局。 只见黑白双子犬牙交错,杀机四伏,任一方错一子则满盘皆输,却又似暗藏有一线生机, 童子细观则神魂摇椅,不能自守,神魂受创站立不稳慌乱间碰倒灰衣老者留下的棋笥, 一子悄然落入棋盘之中。 刹那间 只见那一方天地风云变色,山势震动,一道金光如璀璨星辰般向东飞向神州大地, 不多时金光散,天地间又很快安静下来。 正所谓天意不可违,万事皆有数。 天下风云起,一子定乾坤。 神州大周王庭开国近二百年,鼎盛时辖九州八十一郡, 南北东西何止万里,子民无以计数,富有四方,万邦来贺。 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德宗大正四年,旱蝗起云青二州,延数年不息。 此时朝廷腐朽,致民饥相食,盗匪肆掠,军镇拥兵, 更有北戎寇边,东倭侵扰,南蛮劫夺,西境动乱,皇权陆沉,天下大乱。 昭宗永昌二年秋 扬州海城刺史府 只见月下刺史府内白墙黛瓦庄严肃穆,后园亭台楼阁错落其间一派苏州园林气息, 回廊中不时有府中家兵执灯按剑巡视,偶尔有丫鬟妇人穿梭其间。 书房中刺史李亨正与首席幕僚袁公德密谈。 “主公,幽州那边的消息,节度使谭忠越暗中勾结北戎似乎意在灵州。” 李亨放下手中的密信道。 “这几年朝廷势微,这些个军头都开始不安封起来。也好!北边越乱越好。” 袁公德略一沉思, “主公,自光德二宗以来,朝事糜烂,皇权无力,九州动荡。 现今陛下也整日沉迷丹药,不理朝政,大权旁落,各地节度使与刺史暗地里动作频频, 这是天下将大乱的征兆,主公需早作谋划。” 作为李亨的首席幕僚袁公德自然要为自己的主公做长远的打算。 李亨摆了摆手看了看袁公德。 “子炎啊~!扬州李家世承皇恩,当尽心尽力为国计,当下先扫除倭乱为陛下保住东南赋税之地。” 袁公德拱手道 “主公仁德。” “子炎继续加派暗卫搜集各地消息以备不时之需。”李亨嘱咐道。 “诺!”言毕,袁公德缓步退出了书房。 次日,李亨正在正厅用早膳,忽闻厅外一阵嘈杂之声。 管家赶忙出门训斥,不多时一子推门而入。 只见此子身高八尺,广额阔面,上着圆领苏锦白袍腰中束玉带,下身脚踩皂底靴长身而入, 郎声道: “父亲大人,我跟弟弟嬉闹不慎惊扰您与各位姨娘了。特来告罪。” “原来是坤儿。”李亨满目带笑道。 来人正是李亨长子李坤字世昌,不同于祖辈的文人气质,李坤自小体格健壮,在扬州三大门阀同辈子女中也是人中翘楚。 随后三子李元德迈入大厅,立于大哥李坤身后。次子也是龙凤之姿,面如冠玉,剑眉朗目,身形健美,只是年岁稍小不及其大哥身强,身着圆领青袍立于李坤身边。 二子李式也随后进来拱手告罪,李亨看到李式眼中的笑意就淡了许多,李式是李亨最喜爱的平妻林氏之子,林氏当年因生李式大出血亏了身子后来随精心调养也未撑过三年, 这让李亨以此子不祥而不喜,李式长的风姿倜傥,仪表堂堂,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双瞳为金色,少时李亨正视其瞳也有目眩之感仿佛有摄人心魄之力,李亨因而心中更加不喜二子李式。 三子落座,元德不时与大哥李坤轻声耳语,毕竟二人都是正妻王氏之子,血脉相通关系自然亲近。 “式儿今年已经十八了吧。”正妻王氏道。 “正是,大娘。”李式躬身应道。 “哦。那也该出去游学了,待我修书一封道给岳麓书院。”李亨接过丫鬟递过来的手巾擦了擦手。 “岳麓书院乃是江南文脉之首,我儿当潜心求学不枉您父亲的一番苦心。”王氏轻声道。 “诺。”李式俯首恭谨心中一叹。 荆南的岳麓书院乃是大周王朝开国设立的三大书院之一 其他二个是青州的泰山书院以及长安的鸿卢书院, 三大书院是皇帝设立专门为朝廷培养治国栋梁之地,文风鼎盛,天下学子无不心驰神往。 岳麓书院远在荆南长沙,李式带着数名随从出杭州城后由金陵坐上前往荆南长沙的商船, 一路沿江西进,于十月中旬抵达岳麓书院。 书院坐落于岳麓山下,东临湘水,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豪辈出。 随着马车停下,李式探头望向在林荫绿草环护下的岳麓书院,自己将在这里游学三年。 随从的家仆共五人,其中一名主管快步来到车边躬身道: “二公子,岳麓书院到了,先皇有诏大周三大书院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马车只能送到山门。下面的路,我们需要走上去。” “嗯,一路上辛苦了,王全,赏!”说完李式跳下马车。 主管王全立马拿出些许文钱递给了几人,几人千恩万谢地将钱纳入怀中, 虽然离开繁华热闹的杭州府来这穷乡僻壤,大家心里都不乐意, 但二公子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