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创作一 (第1/3页)
排除一些不符合自己人物设定的题材,剩下的选项也就不多了。 现在许多火爆的题材,比如宗教题材、暴露医学类,佩顿本来也不算了解。 即便是了解,内容写出来也不够惊艳,难以做到与那些成名的作家抗衡、争锋。 不要想着在别人的领域,挑战别人! 从心一些,挑选最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作才是最好的。 …… 悬疑推理、侦探小说——这是佩顿最后的选择。 这个类型,佩顿很熟悉。 上辈子他也算是一个侦探推理迷,或许是从“福尔摩斯”开始的。 后来渐渐对这方面感兴趣了,他收集、研究过许多的悬疑推理的小说、电影、电视作品。 从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开始,到黄金时期的三大巨头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逻辑之王埃勒里·奎因、“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等人的作品。 当然,松本清张、东野圭吾……紫金陈、宁航一、雷米等人的作品,他也拜读过。 美国三四十年代正是推理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三大巨头差不多在这一时期到达自己顶峰。 在黄金时代,这一题材基本上占据了美国通俗小说的半壁江山。 到如今,五十年代,通俗小说百花齐放。 推理小说虽不敢说依旧占据半壁江山,但是在通俗文学的领域依旧是最大的分类之一,只有言情和科幻题材能够与之争锋。 同时侦探推理涉及到犯罪,有一个警察局局长父亲的佩顿,能够最完美的收集素材,并且满足人类对于他能在这个年纪阶段写出小说的逻辑推导。 家学渊源!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能将之概述,解释为何他能在这个年纪写出这样的作品。 这种题材,很符合逻辑! 佩顿心中想着,觉得创作思路足够清晰,便开始对自己的第一本小说进行构思。 佩顿不打算写传统本格类侦探小说,有着福尔摩斯系列朱玉在前,这条路不好走。 即便是阿婆的大侦探波洛系列也要被福尔摩斯遮掩光辉。 同时,这条路对于作者也不友好,传奇的大侦探还会遮掩作者的光辉。 举个例子,提起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许多人会想到《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 提起福尔摩斯的作者,有的人搜了搜百科,才会知道阿瑟·柯南·道尔这个名字。 福尔摩斯光辉太盛啊! 而且这些年本格作家横行,三大巨头都还未封笔,想要和他们争锋,必须创新。 写新本格——披着推理的皮,写悬疑小说! 有过计较,佩顿开始下笔。 悬疑小说一定要惊艳,凶手让读者猜不到,让他们感觉到足够的反转,足够的烧脑,直到最后的那一刻,解密出来,给以最大的震撼。 前面绝对不留下丝毫的破绽,达到完美犯罪的形态,才能让人眼前一亮,足够惊艳。 很快,佩顿开始设定小说几个前提。 故事前提背景设定为密室杀人搭配暴风雪山庄模式。 密室这个设定很古老,一度被写烂,但是富有仪式感,推理犯罪的现场,与密室往往更配哟! 避孕套配床头,侦探配密室,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制造暴风雪山庄:一场连绵不断的暴雨,十个人相继被困在途中的一个旅店。 思索片刻,佩顿开始设定自己的第一个人物——教授老者。 教授,画龙点睛,增加小说的内涵,智慧的象征。 智慧、神秘、少言,但是语出惊人,这几个标签暂时被贴到教授的身上。 有时候,他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人们对这个故事有更多的联想。 总所周知,写小说作者最喜欢的,就是各种读者脑补。 历史证明,脑补将作者送上神坛。 教授角色可以通过动作指引、语言,让读者有更多脑补。 而且这几年魔幻小说题材很火热,其中的先知乃至是贤者,都是人气角色。 在这些贤者口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贤者的名言被反复的引用,佩顿打算借鉴一下,算是提升作品格调。 至于名言,可以引用一些东方贤者的话,要的就是似懂非懂的范儿! 同时,教授这个角色也是作者的化身,通过这个人物将节奏控制在手上。 设定了第一个正面角色。 佩顿开始制造第一个最明确的凶手——一个杀人犯。 这个抢劫杀人的犯人被一个警察押送前往剑狱,结果因为沿途的暴雨,从而不得不困在旅店。 故事的开始——杀人犯挣脱了束缚,紧接着大家发现第一个密室之中的第一个死者。 想了想,佩顿打算将这死者设定成为一个富二代。 为钱杀人。 在众人的推断中,密室里的杀人犯挣脱开来,准备逃跑,在这之前,想要得到一笔路费,于是杀了富二代,抢劫之后,方便跑路。 故事继续——众人开始在警察的带领之下寻找杀人犯,在教授的提醒之下,大家都没有分散,三五个人集合在一起,保持着对这个杀人犯充分的戒备。 警察的身份,想了想,佩顿打算之后反转一下。 正义最有可能是黑暗的。 这完美符合观众的认知。 黑警察、骂政府在自由的联邦甚至是等于政治正确。 这自由的空气之中,只要你不得罪大资本家,你就很自由,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 也算是修补一个漏洞——为何增强教授的作用。 假警察知道自己不具备真正的警察的素质,于是保持着沉默,将主导地位让给教授。 这里可以刻意淡化警察的作用,利用教授来指导人们的行动,代替这个“假警察”的作用,弥补漏洞。 这很合理性。 紧接着,开始第一个反转——黑店,老板开的是一个黑店,他是一个隐藏的杀人狂。 当然,人物需要反差,由此增加魅力。 表面上的老板斯斯文文,穿着干净整洁的西服,爱读圣经,喜欢祷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虔诚的圣徒。 看上去谦和有礼,和暗中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反差。 佩顿打算将老板设定成为一个接受过高级教育,但是心理变态,具有反社会心理,就像雨夜屠夫一般的心理变态,天生杀人狂。 这样的杀人狂很文静,不张扬,只要不杀你,其实挺讨人喜欢,原型参照梁家辉的“雨夜屠夫”。 老板无意之中发现了这旅馆原来的的经营者——一对没有其余亲人的老年夫妇,由此动了杀人的念头。 最后他顺利继承了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旅馆,开了一个黑店,多次对落单的旅客进行绑架、强jianian、杀戮、谋财害命…… 旅馆——他的狩猎场! 这里就是他犯罪的天堂! 人间恶魔,天使面孔。 佩顿甚至觉得可以用更多的墨笔将这个老板,设定成为资本家的隐射。 资本从出现在世上,每一个毛孔就充满了奶油和蜜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