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汉献帝不比你更冤?  (第1/1页)
    “多谢先生指点,杨默心中有数了。”    这一点杨默倒还真没想过,在他看来,李世民是有容人之量的。    自己这个没有权势的宗室,又依附他们李家。    就算日后李家夺了天下,也是能容得下他的,最不济当个没权没势,但有富贵荣华的驸马。    但按照荀彧所说,李家现在的处境并不是很好。    很可能不会像前世那样,统一天下。    就算统一了天下,李世民登基的可能性也没有之前那么大了。    荀彧与曹cao的推算,不出意外的话,李建成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前世自己和兄弟的爱恨情仇。    要不然的话,根本无法解释,为何一来到太原,就把太原的军务和政务全都攥在自己手里。    这种行为很反常,就算现在太原面临济州大军的威胁。    可越是这样,李建成越应该放权才对。    只主抓一样,要么政务,保证粮草器械供应。    要么军务,保证可以击败济州黄巾军。    像现在这样军务政务一把抓,全都交给自己带来的手下人,连赵洪都闲置起来的架势,完全是一副要防备内部人夺权的状态。    就很不对劲。    如果最后是李建成当了皇帝,他能不能容下杨默这个前朝宗室,可就两说了。    荀彧的分析更坚定了杨默要把他留下来的决心。    有个谋士在身边替自己cao心提醒,感觉很好。    “多谢先生,愿意为杨默费心。”    又郑重的给荀彧行了一礼,而且还是鞠躬大礼,着实把荀彧吓了一跳。    “公子莫要如此,若真要感谢,还请以后不要这般羞辱曹公。”    荀彧扶着他的手臂,满脸苦笑。    “先生换个要求吧。”    杨默站直了身子,面色略微阴冷,语气也淡了下来:“这个要求,杨默做不到,日后不仅不会收敛,甚至还要变本加厉,让曹cao在太原生不如死。”    荀彧很是不解,曹cao和杨默有夺妻之恨,杀父之仇么?以至于在这一点上如此斤斤计较,丝毫不退?    “敢问公子,这,这是为何呢?”    “我没给先生说过么?”    杨默一展眉头:“在下前世里,乃是徐州人,虽然和曹cao与先生的时代相隔千年,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徐州人。”    徐州!    荀彧猛然明白,脸色跟着惨白。    这就解释得通了。    原来杨默是徐州人。    而曹cao在自己那个时代,刚屠了徐州没多久。    一想到自己当时力劝曹cao,他却不听,荀彧只能长叹一声。    随后满脸落寞,想起了徐州城破,曹军在曹cao的授意下,在徐州城内造的孽,忍不住闭上眼睛,流出悔恨的泪水。    “实话也告诉先生,曹cao以后的每一天都比现在要痛苦,我要在精神上折磨他,羞辱他,让他毫无尊严,最后杀他祭奠徐州父老。”    杨默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很坚决。    杀他祭奠徐州父老!    荀彧听到这句话,抬起头看向杨默,满脸震惊。    他是相信的。    杨默既然这么说了,他就一定做得到。    虽然自己认识杨默的时间不长,但荀彧却十分清楚,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好多岁的年轻人,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主。    他既然说曹cao必死,那么自己的主公就一定不可能活着走出太原城。    荀彧喉头苦涩,想要开口劝一劝杨默。    但却开不了口。    荀彧前世出身“颍川荀氏”,是“荀子”的后人。    荀子被称为儒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其祖父荀淑是东汉的鸿儒,大学者,为郎陵侯相,外号“神君”。    因此身为儒家门徒的荀彧,对于杨默这种类似血亲报仇的行为是不能开口反驳,甚至要支持的。    因为在儒家之中,血亲复仇合乎孝礼。    儒家十分认可的《烈女传》中,有个叫做赵娥的女子,便是因为为父报仇,手刃凶手而被皇帝赦免其罪,甚至嘉奖。    在荀彧生活的时代,很多官员都是认同“礼”高于“法”的。    尤其是当“礼”、“法”发生冲突时,宁可让“法”屈从于“礼”,也不愿意让“礼”屈从于“法”。    毕竟在儒家门徒的眼里:“礼”代表着儒家的治国理念,是“修齐治平”的大根大本,而“法”不过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而已。    再者来说,杨默和曹cao之间的仇怨,真要较真的话,比血亲更大。    他是背负了一城的血恨,更像是国仇了。    谁能说楚国的项羽反抗秦朝是不义之战?    楚国人项羽反抗灭掉楚国的秦,简直不要太正义。    “先生,杨默先告退了。”    见荀彧陷入了沉思与纠结中,杨默知道需要他自己消化,因此主动告退。    荀彧也只能应了一声,目送他离开。    -------------------------------------    接下里的日子,似乎真如曹cao预料的那样,杨默被闲置了。    整天在国公府哪里也不去,早晨起来,在院子里做一些奇怪的动作,美其名曰叫做锻炼身体。    甚至还拉着自己一起。    锻炼完身体,就带着嬴政读书,两个人一人一本《论语》,先摇头晃脑念上半个多时辰。    然后杨默再把书中的意思给嬴政说一遍。    当然,杨默讲的是错误百出,曹cao站在旁边听了十分的不屑。    吃了午饭转一会就午睡,下午的时候下下棋,看盖聂练练剑。    晚上李白下值回来,几人一起喝酒,拉着荀彧和自己,帮着李白捋一捋白天遇到的问题。    日子过的极其无聊,似乎杨默对此没有任何的怨言,反而很是享受。    被迫要跟在他身边的曹cao,因为这种枯燥平常的节奏,以至于忘记了太原马上要有一场大战的事。    在国公府待了三天,曹cao终于憋不住了。    借着杨默又给嬴政讲《论语》的时候,忍不住插嘴道:“公子,这句不是这样解释的。”    “哦?不是这么解释,那该如何解释?”    杨默见他终于憋不住了,面带微笑看向曹cao,将书放在桌上。    坐在旁边与蒙恬下棋的荀彧,听到曹cao搭话,啪嗒一声,棋子落在了棋盘上。    引得蒙恬抬头看他。    “曹公这是在太原待烦了呢?”    杨默根本不给曹cao解释的机会,他一直在等着曹cao主动和自己说话呢:“我还以为,多年征战的曹公,会很享受这种难得平静的日子呢。”    曹cao见他主动提这个话题,当下也没有其他顾忌:“对,公子打算什么时候放我们回去?辛弃疾一时找不到,若是找不到的话,公子要一直将曹某二人软禁在太原么?”    “真是笑话了。”    杨默哈哈一笑,随后面带讥讽:“这种话曹公居然也说得出口?当年若是汉献帝问你什么时候放他回长安,你该怎么回答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