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分离 (第1/3页)
长江流入中下游,经大别山境内,有一条支流,溯河而上,进入重山莽莽之中,河面开始逐渐变窄。在百余公里处逐渐分成两个支流,望东去的支流名叫东河,沿河而上,河道逐渐变成了小溪。在东河的乡村,靠东边山脚处,陈中明正在一畦坡地上除草。 这时路边走过来本村的陈节,招呼说:“陈哥,上村的虎子在盖楼房,我去看看,听说他这两年去了城市,在建筑工地干活,挣了不少钱,现在靠种地已经不行了!”陈中明放下手中的锄头,站起来用袖口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说:“我也听说了,我也想出去,但家里孩子小丢不下。” “你出去挣钱,你老婆在家带孩子,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我过几个月也准备出去”陈节说完就摆手离开了。陈中明扛着锄头缓步回家,山区平地很少,能用于耕种的土地分散在山坳,河边,溪谷。各家住房也是稀疏零落的分布在适宜生长农作物的旁边。在当地农村大多都是这样的,陈中明的家是在半山腰南面的一处偏僻孤零的房子,青砖瓦屋,从中间大门进去是堂屋,左右是卧室,东边朝北是厨房、朝西的是杂物间。房前是用木桩连结起来的围墙形成的小院。这是一个非常简陋的家,烧柴禾的土灶台,饭桌斑驳的油漆面因年代久远而发黑,桌面露出两处半厘米宽的木板拼接逢。四只长条凳子,两把小靠椅。两间卧室除了床和衣柜别无它物,靠西边后面的披屋堆放农具柴禾。照明是钨丝灯泡,没有其它家用电器。在这重山叠岭之中阻隔了现代的工业文明,陈中明从没有走出过这大山。依靠贫瘠的三亩梯田和坡地,收成一家的口粮,遇上水旱之年,收成不足以填饱肚子。陈中明想着拮据的家庭,也曾经有了外出的打算,但是却舍不得离开两个年幼可爱的孩子。 陈中明进得屋来,六岁的女儿芸梦,四岁的儿子云扬看爸爸回来了,高兴的跑过来,争抢着要抱抱。陈中明顾不上疲倦,一连抱起两个孩子来到厨房,问:“mama呢?” 芸梦回答:“mama在屋后的菜园里摘菜。”三人来到屋后,沿着小径上到山谷中的菜园,两个孩子看到mama,就挣脱着跑到陆宇琳身边,芸梦帮着摘菜。 陈中明抱着云扬、宇琳和芸梦提着菜篮高兴的回家。宇琳要做晚饭了,可是芸梦还缠着要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爸爸做老鹰捉,芸梦云扬依次抓紧前面人背后的上衣躲在mama身后,“小鸡”云扬总是被捉住;后来换成mama当老鹰,爸爸在前,云扬居中,芸梦当“小鸡”,由于芸梦更灵巧这样总不容易被捉到。小院传来欢乐祥和的笑声。 游戏结束,宇琳生火做饭,老式灶台烟雾弥漫,陈中明到堂屋讲故事给俩孩子听。到了晚饭时间,桌上是大蒜、青菜汤和咸白菜。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宇琳说:“村子陈晓亮生了女儿,让这星期天去喝喜酒,要包红包,家里没有钱了,要么明天你去赶集,把家里留着自己喝的茶叶和干萝卜丝去卖了。” 陈中明说:“要么我现在出去打工?我今天碰到陈节说上村的虎子在依江市混得不错,两年就回来盖上了楼房!陈节准备过几个月也去” 宇琳有些担忧,在农村都是女人带孩子,种点自家吃的小菜,田地的主要农活都是依靠男人,还有亲朋邻居和同村的红白喜事需要帮忙的,我一个女人如何应付得了。于是有些忧虑的说:“虎子的爸妈健在,能帮着带孩子,可是我们孩子爷爷奶奶都过世了,你一走,就我一个大人在家,孩子还丢不开,又是农活等一堆事,我怕做不了!而且陈节会一些木工活,平时在村里给人家修修桌椅什么的,他在外面也算是有手艺的人,你什么都不会,你出去能行?” 陈中明说:“我也知道我要是出去打工,路途遥远,据说一年才能回来一次,家里事情全落在你身上,即使带两个孩就已经够辛苦了。可是我们田地又少又瘦,这两年又干旱。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开销也会越来越大,不出去挣钱,总是过着这捉襟见肘的生活。” 在农村生活,要随礼的地方很多,搞不明白,七大姑八大姨拉的拽的都是亲戚,想到这些宇琳就要抓狂,可农村讲究礼尚往来,按道理包出去的这些人情的钱款迟早又都会还回来的,可这些钱就在当时大吃大喝掉了,并没有落入口袋里。每到要随礼的时候,就得另拿钱出来。只能在生活中节约。宇琳是个小女人,不奢求生活的富足,只希望一家人能天天在一起,平平安安的就行了,于是说:“我担心一个人在家带不好孩子,你还是不能出去,我们走一步看一步。”陈中明只好不再坚持。” 在收拾明天去赶集的东西,芸梦好奇的问:“爸爸,你要干嘛呀?” 陈中明回答说:“明天去赶集。” “可以玩滑滑梯吗?那我也要去。” “我是到集市上卖东西,带不了你。” 芸梦撒起娇来吵着也要跟着去,陈中明只好让芸梦去和mama商议,如果同意,必须大家一起去。芸梦又来问mama,mama先是不同意,后来拗不过,只得同意明天一家人都去赶集。 晚上芸梦兴奋的睡不着,临近午夜才开始进入梦乡。次日一早,一家人收拾好东西出发。陈中明背着竹筐,牵着芸梦;宇琳背着云扬,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有些地方被山洪冲垮,陈中明便停下来扶着宇琳和孩子小心翼翼的通过。翻过两座山坳下了牌坊岭到了平坦的河岸。一家人坐下休息。芸梦一心要玩滑滑梯。催着赶路。沿着河岸走约一公里多,便到了东河镇集市。集市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生活用品应有尽有。陈中明找到一块空地放下竹筐。来的商贩都在拼命压价。半个小时过去了,宇琳问:“怎么还不出手,孩子都等急了?” 陈中明回答:“等会再看看,现在价格太低了,也许到中午价格会好一点。” 临近中午,茶叶和萝卜丝都卖完了,一家四口来到一个小吃店吃午餐。芸梦最爱吃这家店的和州煎饼。吃过午餐,一家人来到儿童游乐区,芸梦和云扬都很激动,在迷宫、滑滑梯,海洋球里玩的不亦乐乎。不知不觉接近两个小时了,可是芸梦云扬不愿意走,宇琳只好妥协,让再玩十分钟。可是时间到了俩孩子还是不愿走,在宇琳再次妥协后,俩孩子才恋恋不舍出来换鞋子离开。 刚出来,大家被不远处的锣鼓声吸引了过去,原来这里是新开的一家幼儿园做宣传。陈中明想只有城里才有。在这偏远的小镇幼儿园算很稀罕的。夫妻二人去咨询,工作人员说:“到下半年九月一日开始上课,现在就可以报名:一学期保教费八百元,包中餐,早晚家长接送。”陈中明觉得贵了。工作人员解释说:“这算便宜的啦,县城要一千多,大城市都要好几千。” 幼儿园是临街门面,面积不大,后面是教室,前面比较狭小,cao场还占据着一半的人行道,墙上绘有卡通图案。芸梦看着里面的小滑滑梯,问:“爸爸,我和弟弟可以在这里上学吗?” 陈中明苦笑着点点头,心里想着我们目前凑不齐学费,即使解决了学费,离家那么远,接送问题也没有办法解决。 旁边有一家照相馆,一家四口拍了全家福,芸梦笑逐颜开,用手指对着镜头做了个V的手势。 回家的路上,芸梦一路有说有笑,只有宇琳夫妻郁郁不乐,还得做出高兴的样子回答芸梦云扬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 夜晚,陈中明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发声说:“我看我还是出去打工,挣些钱回来,解决目前窘境?” 宇琳沉默着,一家人在家团团圆圆享受天伦之乐固然是好,但在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前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看来只有分离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唯一办法。良久,宇琳说:“那你出去看看吧,不行你就回来。”陈中明抱紧宇琳说:“我明天就去找虎子家要地址和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