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比之缑氏山,玉林观堪称福地 (第1/2页)
,三国:曹cao和刘备扶我登基 汉人的确不善骑术。 更别说是骑射。 这点,在三国这个时期格外明显,甚至在古籍文献的记载中,有“骑射”这项技能的武将不超过十个。 这足以说明,汉人在骑术一项上与胡人的巨大差距。 这是公孙瓒下意识的反应。 可接下来,他的眼眸就已经被薄子中的字眼深深吸引。 马镫… 就是一对挂在两边的脚踏。 按照柳羽的书写,它可以形成一个支撑点,支撑骑兵的双脚,从而使身体趋于平衡与稳定,同时又能保护骑兵的安全… 乃至于进一步的解放双手。 往往… 汉代骑兵作战时,需要一只手拉住缰绳,一只手握住武器,以此挥砍… 若是骑术精湛的则倚靠自己健硕的大腿夹紧马肚子,一次解放双手… 马背上,两个手打一个手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乌桓人便是如此! 只是,这需要铁一般的胯部,而汉人的胯部缺乏练习,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 可…这马镫! 公孙瓒眼眸已经眯起。 他在试着去凭空想象这马镫的效果,作为辽西人,从小与马儿打交道,公孙瓒最清楚不过。 骑术中最难的是什么? 是…平衡! 而这马镫似乎…似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个痛点! 等等… 公孙瓒的眼眸骤然睁大,这马镫的原理不能仅凭想象,必须…实践。 而实践其实也很简单。 公孙瓒敏锐的看到,屋子里有麻绳。 他按照薄子里的方法,将麻绳的两侧拉成两个圈… 这是简易的马镫,虽是麻绳…有些草率,但原理是相同的。 屋子里没有马,公孙瓒就寻来一处木桩,将其立起来后,又将麻绳搭在上面,一边一个圈,自己坐在上面…然后双脚踩住这两侧的麻绳。 嘶… 这不踩还好,一踩之下,公孙瓒宛若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是倒吸一口凉气。 凭着他驾马多年的经验,对骑术的融会贯通,一下子他就彻底明白…这…这马镫乃是神器啊!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公孙瓒对骑兵,对骑术太熟悉了,甚至…只这一个马镫,就让他觉得双手一沉,手中薄子的份量一下子重了不少。 如果… 没有马镫,或许,效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需要五年、十年方能见到成效。 可现在,这马镫大大的缩减了骑兵训练的时间,甚至,让骑术绝算不得精湛的汉人也能在马背上拉弓。 如此一来,胡人拉扯的战法就… 这一刻,公孙瓒的眸子里都在放光。 他也顾不上从木桩上下来,当即就去翻看接下来的内容。 胡服骑射,马镫之后…是马鞍与马蹄铁。 先说马鞍,放在骡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 两头高,中间低。 因为有此前木桩上的遐想,公孙瓒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这马鞍的效果,这是骑术中的另一个痛点! 一旦马匹快速奔跑,容易前后滑动,人在马上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骑手必须夹紧双腿才能够保持平衡,时间长了很容易感到疲劳。 可这个形状的马鞍… 按照薄子上的说法是“高桥马鞍”就完全解决了这个痛点。 使人在马上能够更稳固、更容易cao纵马匹。 当然…汉代其实是有马鞍的,却是木质马鞍,与这种“高桥马鞍”相差甚远,效果自然也是天差地别。 嘶… 公孙瓒倒吸一口气。 他眯着眼又一次感慨道:“若是坐在这高桥马鞍上,相当于纵向是稳定的,再配合上马镫…横向也趋于稳定,如此这般莫说是骑射,骑兵的耐力也会迅速的提升!” 有那么一瞬间,公孙瓒已经在畅想。 当这些马镫与马鞍大规模的作用于战场上时,草原上的局势将会彻底翻转! 每一个边陲的汉儿,都无比憧憬着汉武帝曾经的那一句豪言——“攻守易型也,寇可往,吾亦可往!” 是啊,如此装备之下,平原战场将不再是胡人的舞台,汉人亦能在平原驰骋… 公孙瓒心头一凛。 接下来,再往下看… 是马蹄铁…按照柳观主写的,是钉在马蹄子上的铁制蹄型物,与地面接触的一层是坚硬的角质,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 之所以要打上这个,这便是骑兵的第三个痛点——磨损与消耗! 通畅来说,马是消耗品。 因为马蹄与地面接触,受地面的摩擦,积水的腐蚀,会很快的磨损… 便是如此,好不容易训练成的一匹战马,他能够征战的时长也就三年左右,这对于缺乏马匹的大汉十分不利! 倒是那些量产马匹的塞外胡人,他们可以很轻松的忽略这个问题。 要知道…以往辽东郡国的军马,每一匹磨损,公孙瓒都会无比心疼,这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再训练一匹代价太大了! 可… 这马蹄铁,或者它的别名“钉马掌”真的能延缓马蹄的磨损么? 公孙瓒不由得提出质疑,这太大胆了,汉人的马匹本就珍贵,若是大规模的使用,出现闪失…那谁也担不起这责任。 故而… 公孙瓒觉得,若真有一日,他能当家做主,那马镫与马鞍可以迅速的投入生产,使用… 而马蹄铁则必须经过半年以上的尝试后才可以广泛推广! 当然,薄子里写的很详细,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 但说到底,这与公孙瓒原本的意识是有冲突的,故而,他也不敢太过大胆! 可即便如此… 单单这“薄子”的前三个内容已经让公孙瓒震撼不已。 ——柳羽… ——玉林柳郎! 这个人,对马,对骑术,对骑兵,对边陲,对乌桓…竟了解到这般程度? 了解到…能以工匠之法,悄无声息的弥补了汉骑的劣势! 为汉人在平原上的崛起提出了最可靠的方法! 单单这一点,就恐怖如斯了! 此时的公孙瓒已经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对柳羽,绝不敢等闲视之! 玉林柳郎,名不虚传! 再继续看下去… 还有汉骑的装备,摒弃了长枪,柳观主提出的是使用长矛… 战场上,特别是轻骑…一寸长一寸强,长矛可以在长度上克制胡人的弯刀。 而每一个兵马需要身背长弓…精于骑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