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九十三章 扫北大捷 (第3/3页)
了文华殿、五军都督府,以及刚刚散朝返回养心殿的朱由校。 内外廷一片哗然,百官纷纷涌向了皇极殿,朱由校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木头,重新穿上常服,坐上大辂前往皇极殿。 沿途百官行色匆匆,脸上表情复杂。 有的人喜上眉梢,有的人面红耳赤,有的人面红颈赤,还有的人情不自已。 只是相比较一面倒的喜气洋洋,一些官员却脸色并不好看,虽然脸上在笑,但总感觉是皮笑rou不笑。 百官和五军都督府的官员纷纷涌到了文华殿,好似看八卦的百姓一般,一个个在朱由校未到来前交头接耳的讨论着战事。 “这才出征多久?好像一个月不到吧……” “有了,整整三十三天。” “可即便如此,这时间也太快了吧……” “确实快、洪武十三次北伐,永乐五征漠北,每一次都是长则一年,短则三月,还从未有三十三日便打得漠南无王庭的情况。” “听说诸部给万岁上了尊号……” “也没几个部落了……” 皇极殿上,百官探讨,从而争论。 不过争论的并不是朱由检的功绩,而是所谓的漠南诸部上表尊号一事…… 谁都知道漠南七部已经在去年就被朱由检扫了三部,加上土蛮部被袭击内附,草原上便只剩下了三部。 现在科尔沁大汗奥巴东逃,鞑靼部的虎兔墩和喀喇沁部伯晕歹北逃。 漠南连个完整的大部都拉不出来,所有人都在质疑诸部上尊号这事,是不是朱由检自导自演搞出来的。 毕竟就眼下的漠南千里无人,别说朱由检报捷说诸部为朱由校上表“博格达汗”,就是上表“成吉思汗”都没有人反对。 因此、百官们还是带着质疑看待捷报的最后一部分。 也在他们质疑的同时,朱由校走上了高台,而百官们当即作揖跪下: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传漠南捷报!” 朱由校在路上才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对于喜好虚名的他来说,被漠南诸部上表尊号无疑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他一坐下,便迫不及待的宣塘骑上殿。 “万岁宣塘骑上殿……” “万岁宣塘骑上殿……” “万岁宣……” 从皇极殿到皇极门、午门、端门…… 当一声声通传响起,最终迎来的是大明门的开启。 作为十二名塘骑的小旗官,一名三十多岁的塘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手持捷报开始了长跑。 他一边跑,一边喊着漠南大捷,扫北大捷。 从大明门到承天门、端门、午门、皇极门、皇极殿…… 近三里的路程如果不是上直人马都有跑早cao的训练,估计早就把人累趴下了。 当塘骑跑进皇极门后的广场,他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大,而殿内的百官们也是清清楚楚的听到了大捷的消息。 这大明门上次打开,似乎还是朝鲜之役献俘的时候,不曾想二十几年过去,他们之中有的人居然能经历两次。 一时间经历过两次的老臣们纷纷挺起了胸膛,尽管扫北大捷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们依旧认为,没有百官在朝中运筹帷幄,哪有扫北大捷这一说? 塘骑跑上了白玉台,经过门口大汉将军放行,他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皇极殿,并一路小跑来到高台下,双手呈上捷报: “扫北大捷,齐王破虎蹲兔于多伦草原,虎兔墩、伯晕歹北逃两千里。” “齐王于哈剌温山塔尔河破奥巴,奥巴东逃七百里,建虏黄台吉被逼退,自京城南北无王庭。” “漠南诸部臣服,共上表尊称陛下为博格达圣人可汗……” “齐王请朝廷于塞外设开平、朵颜、泰宁三府,移民实边!” 塘骑一边重复着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术,一边看着有人从自己手上接过捷报,交到了高台之上,皇帝的手中。 只是他的这些话,朱由校都是晕乎乎听进去的,他打开手中的捷报,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自己完成了明太祖、明成祖,以及大明前十四位皇帝都没有完成的壮举。 汉人皇帝被尊称为汗有多少年了?似乎从唐代的唐玄宗李隆基开始,就没有几个漠北部落尊称汉人王朝的皇帝为汗了。 尽管朱由校知道自己的这个汗,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都只是少部分部落的尊称,比不上李世民的天可汗分量重,但这也不妨碍他激动。 看着捷报之上的一笔笔斩首、一笔笔战功,朱由校双手都紧张的攥紧了捷报,随后过了数个呼吸,他才放下手中的捷报,隆声道: “着吏部、户部、工部三部同五军都督府一起,商议塞外三府的问题。” “此外、从内帑拨银,重赏扫北之役的将士们。” “另调山东布政使袁可立担任三府经略,再调李腾芳、陈于廷、魏大中、袁化中、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寀等十七人前往三府就任……” 朱由校的一席话,让殿上的诸党心中一紧,让他身边的魏忠贤都心里一痛。 诸党心里一紧,是因为他们知道袁可立请求返回京城为官的事情。 只是眼下皇帝将袁可立调往了关外,也就是说皇帝并不想让袁可立回来。 这点倒是符合阉党的利益,但紧接着外调十七名吏部的东林重臣就有些猫腻了。 谁都知道魏忠贤让锦衣卫彻查这十七人,也就代表这十七人死期实际上不远了。 然而眼下这十七人经过皇帝的手,直接调往了关外,看上去是明降,但实际上很难说是不是皇帝为了保全他们。 皇帝这样的布置,让处于百官中的崔呈秀、姚宗文、汤宾尹、顾天峻等人皱眉,而韩爌、左光斗等人则是松了一口气。 倒是魏忠贤,此刻的他并不在意什么东林的死活,他只听到了皇帝要调内帑银犒军的事情。 他刚抄了盐商的家,好不容易把银子弄到内帑,还没来得及抹平他这些年的亏空,银子就要被调走了。 难受、太难受了,银子被调走,比杀了他还难受…… 现在没了这批银子,他从哪里搞银子来抹平自己亏空内帑的账面?难不成真的要把自己吃进去的银子吐出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想到这里、魏忠贤一咬牙,双眼开始扫视起了百官,似乎准备找一方人下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