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02章:私货生意起航 (第2/2页)
姜武把挂在车上的东西摘下,一脸欣喜道:“嚯,这条鱼够大的,还有两瓶小黄鹤楼。” 林逸掏出钥匙开门,直接进院,李向前在后面搬着车子跟着,姜武很自觉的去厨房收拾鱼做饭。 一个小时后饭菜做好。 一锅炖鱼。 一袋五香花生米, 两瓶小黄鹤楼。 这顿饭差不多要四五块。 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奢侈,毕竟如今一个正式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多块钱,干部不过四五十。 天色擦黑,院里灯打开,四角饭桌放在柿子树下,三兄弟吃喝起来。 “逸哥,小武喊我说你找我们有事,有人惹你了?家伙什我带来了。” 李向前说着撩了一下绿军装衣角,露出三菱刺把手。 李向前年初才从西南战场下来,经历过真正的战斗,杀过人见过血,不过他是农村兵,退伍不管分配工作,只能回江城郊县农村务农。 “我也带了。”姜武也掏出一把刀子。 林逸感叹, 这时代的人真血性。 连年的灾难和斗争,养出了更彪悍的性格。 不过心里也感动,有这么两个愿意为自己拼命的兄弟,值得一生珍重。 “把家伙收起来,没人惹我,也不捅人,我叫你们来是想问问你们,你们想不想赚钱?” 姜武和李向前都是一愣。 “赚钱,自然想啊,现在都穷死了,烟都抽不起。”姜武感叹道。 “你抽不起烟?我连窝窝头都吃不饱。”李向前道。 姜武和林逸一样,都是回乡知青,林逸家现在只剩他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姜武家六口人,回城后他爸托人找关系,好不容易让他进拉链厂做了个临时工,起早贪黑一个月,工资才十九块八。 说起来他已经算不错了。 李向前更难,退伍后回村务农赚工分,他家人口多,爷奶爸妈弟妹一共八口。 指着那点工分, 真是连饭都吃不饱。 做为家里老大,李向前赚钱改善家里生活的心更加迫切,他也二十三岁了,到了找对象的年纪,可都嫌他家里穷负担重。 “逸哥,有什么赚钱门路?”李向前问道。 “前些日子报纸上说,国家鼓励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不同经济形式同台竞争,外面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做个体户。”林逸道。 “逸哥,你想做个体户?” 林逸摇摇头,“干个体户能做起来的,大多以前有底子,咱们没本钱没技术插手很难。” 说完压低声音,“我打算倒卖走私货,那个来钱快。” 小武和李向前同时瞪大眼睛。 “逸哥,你想投机倒把?” 林逸喝了一口酒, 放下酒杯在兜里掏了掏,掏出两件东西放在桌上。 “这是,电子表?!” 姜武一眼认出电子表,有些激动的叫起来,伸手拿过一块在手里摆弄。 电子表在这个时代可是稀罕物。 李向前也拿起一块看起来。 “逸哥,你从哪儿弄来的电子表,这可是好东西啊。”姜武道。 “前几天我不是出门了吗,我去了一趟蕰州,进了一批电子表,打算回来卖卖试试。” “你们觉得这一块表能卖多少?”林逸看向两人问道。 李向前摇摇头,“我不懂这些逸哥。” 姜武想了想,“上海表现在120一块,梅花也差不多,还要工业券,这个怎么也得卖六七十吧。” “不要工业券,你们觉得50好卖吗?” 姜武脸上微微一惊,立刻激动道:“50还不要票?那绝对好卖啊,我要有钱必须买一块!” 这年头有四大件一说。 家庭条件好点的,结婚时要准备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和手表,俗称“三转一响”。 等到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电器产品逐渐兴起,四大件就变成冰箱、彩电、洗衣机和石英表。 现在施行计划经济,买工业品需要工业券,干部的还能攒一攒,普通工人和农民根本没有机会得到工业券,手表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稀罕物。 不要工业券,价格还比商场里卖的手表便宜一半,绝对会让很多人心动。 “逸哥,伱叫我们来是?” “卖货,你们拿着电子表去卖,卖一块提10块钱,有没有兴趣?”林逸道。 姜武用力咽下嘴里的鱼rou。 他在拉链厂辛辛苦苦做一个月才十九块八,卖两块表就能赚一个月工资,顿时心动不已。 “我愿意逸哥?”姜武一口答应。 “我也愿意逸哥。”李向前回答的更坚决。 贫穷,有时候反而会赋予人无穷的力量,反正都穷成这样了,老子不在乎拼一把。 富贵险中求! 林逸笑着举起杯,“好,为咱们的事业顺利干一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