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8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第1/1页)
王宁暂时还不想将自己搞网站赚了钱,并且已经买了部手机的事说出来。 毕竟这件事,前世一直是隐瞒的,现在突然说出来不合适。 “没事儿的,咱们家现在不比以前了。这几年你哥你姐搞的加工厂,生意越做越大,家里现在已经余下不少存款了哩。” 蓝金花语气中颇有些自豪的意味。 “妈,真的不用了,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挂了。 没有等母亲回话,王宁直接就按下了手机挂断按键。 因为,王宁真的不想再多聊下去。 一方面,他担心聊多了反而让母亲徒增无谓的担心。 另外一方面,王宁更不想让母亲误以为他打电话回家,真的是想问家里要钱买手机。 自始至终,王宁都没有说上一句诸如端午安康之类的话来。 王宁知道,按惯例,母亲接下来肯定会叮嘱一些在外照顾好自己之类的话来。 毕竟,做母亲的,总归是cao心孩子的。 哪怕孩子已经有了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也有了孩子。 但是,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永远是个孩子。 想想上一辈子,王宁觉得母亲蓝金花实在过得太不容易了。 由于是重组家庭,蓝金花带着一个女儿嫁到王家,成了两个孩子的后妈。 这两个孩子天性顽劣,在王宁的记忆中,他们可没少给母亲找气受。 如果单单小的这样,倒还罢了。 偏偏老的也是个不好伺候的主儿。 王宁的爷爷由于从小学习八股文,封建思想比较严重。 就因为蓝金花是续弦的身份,平日里总是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王宁由于为续弦所生,相较之下,同样不招待见。 不过,王宁不得不承认,爷爷是极有才华的一个人。 他的文章和诗作在整个J市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特别是古体诗,甚至还有几首入选了华夏百家诗选。 因为王宁的爷爷办过一段时间的私塾,所以,全村的人都喊他先生。 至于外面的文友之类的,则称呼他的号:凤占先生。 凤占先生给自己的独生子取名耀华,王宁分析,单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光耀华夏的寓意,期望不可谓不高。 而王耀华也确实不辱此名,从小天资聪颖过人,每次考试,成绩稳居全班第一。 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王耀华刚上完初中,就不得不辍学在家务农。 于是,凤占先生只好把希望继续寄托在第三代,也就是王宁兄弟俩的身上。 不过,有了前车之鉴,凤占先生给两个孙子的名字取得异常低调。 长孙王钦安,次孙王钦宁。 一安一宁,安宁者,静以修身也! 寓意虽好,但王宁的哥哥可不是个安份的主儿。 王钦安从小捉鱼摸虾,爬树掏鸟,弄得满身泥猴,那都是家常便饭。 虽然不至于偷盗抢劫,但打个架闯点小祸什么的,还是常有的事儿。 所有这些,都得蓝金花替他擦屁股。 因为爷爷凤占先生把长孙惯得没边,连重话都不舍得说过一次。 父亲王耀华倒是想管教,但是碍于他父亲的yin威,也只得作罢。 更何况,家中还有一个更不让人省心的大女儿王银杏,想管也根本管不过来。 王银杏不爱读书,初中毕业后就不肯继续上学了。 不仅如此,刚毕业就染上了赌钱的恶习。 在王宁的前世记忆中,大姐王银杏赌了一辈子,即便是后来结了婚,生了孩子仍然未曾收手。 以至于,大姐夫实在无法忍受对家不管不顾的女赌侠,两人大吵一场后,愤然离婚了。 王钦安的学习成绩比王银杏更差,光小学就复读了两年。 既使是这样,王钦安小学升初中的时候还是没能达到录取分数线,只得花钱上了一所民办初中。 王钦安初三又复读了一年,意料之中的,还是连普通高中都没能考上,最后又花钱了上了一所民办高中。 如果花钱能好好混个高中文凭也还罢了,偏偏王钦安又学人家早恋了。 好不容易升到高三的时候,硬是为了追求一个外省的小姑娘,从亲戚表哥处骗来路费,瞒着家人逃课近半个月。 最后,意料之中的,王钦安被学校直接开除了。 缀学在家的王钦安,每日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 用当初的话来说,跟二流子无异。 那个时候,王宁的同母异父jiejie蓝贞贞,也由于种种原因,高中只上了一年便缀学了,跟着村庄上的几个姑娘一起在外打工。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 在父母及家族亲戚们的极力撮合下,王钦安和蓝贞贞,两个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很多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名义上的兄妹成亲了。 王宁记得很清楚,哥哥王钦安和jiejie蓝贞贞结婚后不久,两人就一起开办了个加工厂。 经营范围是加工大米面粉和榨菜籽油之类的,这些也都是农村人家家必备食品。 王钦安虽然读书成绩不行,但脑子其实是顶好使的。 没过几年,他们就把这个加工厂越做越大,远近闻名。 特别是最热的三伏天,也正是油菜籽成熟的季节。 每年的这个时候,由于榨油的客户实在太多,王宁的父亲母亲也会去加工厂帮忙。 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王钦安招揽的生意,父母扮演的只不过是帮工者的角色。 因此,家里的财政大权自然而然地掌握在王钦安的手中。 由于兄弟俩年龄差距有些大,王宁和哥哥从小就没能玩到一块儿,感情也一直不深。 又加上爷爷的过分偏心,使得王宁年幼的心灵里,早早地便埋下了嫉妒的种子。 因此,哪怕后来家庭经济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王宁还是坚持尽可能地少问家里要钱。 因为每次从哥哥手中接过一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的时候,王宁都能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一些“施舍者”的意味。 特别是每年的暑假,也正是榨油最忙的时候。 王宁有心去加工厂搭把手,不过,父亲王耀华坚决不让,理由是,这不是读书人该干的事情。 所以,每年的暑假都是王宁最难捱的日子,因为全家除了小侄子王孝文外,就只有自己一个闲人。 往往刚刚才放假,王宁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什么时候能开学。 因此,大二那年的暑假,王宁特地没回家,想留在省城找份家教的工作。 只可惜,省城师范类的大学生实在太多了,王宁自己又性格内向,根本竞争不过他们。 无奈之下,花光了身上所有积蓄后,王宁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到家中。 为此,王宁没少受哥哥王钦安的冷眼嘲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