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6章 议和?痴心妄想! (第1/2页)
一旁,王志微微一怔,下意识地问道:“不打信义城了?” 谢千望向他,问道:“王公公觉得,打了以后,能有什么好处?” 王志道:“那得看打不打得赢。” 说到这,望向身披战甲的乐凉,问道:“乐将军说个话,要是全力攻城,能有几分胜算?” 作为司礼监的人。 王志希望一切按照陛下的旨意进行。 来之前,陛下明确吩咐过,先派兵猛攻信义城,打出一个名堂,再与乾人谈判。 如今,连打都没打,直接谈判。 传回宫里,难免会让陛下多想。 因此,他才没有附和谢千。 “回王公公,若是援兵和辎重到位,胜算在五成以上,只是要耗费些时日。” 乐凉回答道。 王志追问:“要多久?” 乐凉估算了一下,回答道:“至少两个月。” 两个月的时间。 要是燕国置身事外,乾国就能腾出手来支援白起,到了那个时候,再想谈判可就晚了。 听见这个回答,王志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思索。 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他的眼见并不弱于首辅谢千。 很快,他就意识到。 面对拥有五万援兵的信义城,不打直接谈判,取得的效果,一定好过先打再谈判。 毕竟。 如今的虎贲军在白起的面前,可没什么优势。 想到这。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看向一袭绯袍的谢千,道:“既然如此,就依照谢阁老说的办。” 谢千眉头舒缓,点了点头,道:“虎贲军撤出后,本官会写一封书信,差人送到信义城,等白起有了回信,接下来入城谈判,就有劳王公公了。” 王志面白无须的脸上,透着平静,淡淡的回道:“分内之事,谈不上什么有劳......” 紧接着。 两人开始商议,谈判的流程与细节。 乐凉则是领了命令,前往信义城,指挥虎贲军后撤。 不到一天的时间。 一封由谢千亲笔书写的信件就送到了白起的手上。 白起看了以后,眉头紧锁。 仗打到这个阶段,确实到了议和的时候。 只是。 他刚刚得了援兵,入侵的燕军又被方相击退。 这个时候议和,总觉得有些不甘。 毕竟,对他而言,只要再多一些援兵,一些火器,用不了多久就能长驱直入,攻克周国京城! 当然。 他心里也清楚,就当下的局势而言,周遭的燕国、吴国绝不会坐视周国覆灭。 想要真正将周国纳入大乾的版图,还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以朝廷如今的实力,最好的结果还是与周国签订协议,索取足够的好处,积蓄实力,再等待更好的时机。 思索良久。 他唤来了副将,吩咐道:“将这封书信,一字不落的誊抄下来,八百里加急,送往卧川府!” 副将伸手接过书信,应了一声:“是!将军!” ............ 卧川府。 一袭便服的方修,此刻正坐在城里的某处勾栏,一边品着茶,一边听着曲。 燕军退去,已经有了一些时日。 原先没来及撤出雍州的百姓,从藏身的地方涌入了卧川府,让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渐渐的恢复了一些生机。 “唱得不错,当赏。” 方修看着台上唱曲的几名小娇娘,脸上露出笑意,大手一挥,便赏赐了一百两银子。 一旁的侍卫见状,似乎想到了什么,凑到方修的跟前,陪着笑脸,小声道:“相爷,您自从到了雍州,就没有一刻歇息,如今打退了燕军,也该放松放松了。” 方修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道:“本相这不是正在放松。” 侍卫笑道:“卑职的意思是,今晚要不要让台上几位,陪着您放松放松。” 话音落下。 方修抬眸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道:“不必。” 侍卫见状,微微一怔,忙不迭的道:“是卑职多嘴了。” 说完,站到一边,不再言语,心里却在想,方相真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即便是独眠了两个月,也不愿仗势欺人,霸占雍州的小娘子。 实际上。 方修只是单纯觉得,台上的几名小娘子,无论容貌还是身段,都差了一些。 毕竟在京城的时候,他身边都是武明空、杨玉环、妲己这样的绝色美人。 到了雍州,即便是憋着,也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看了一会戏。 方修感觉这段时间的疲惫得到了缓解,正要起身回衙门。 一名笼罩在黑袍中的影卫,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这是长安与信义送来的信件,请您过目!” 影卫端正的站好,毕恭毕敬的呈上信件。 “嗯。” 方修应了一声,接过信件,打开浏览。 第一封信件是从长安送来的。 不出意外是女帝的亲笔书信,内容不多,主要是表达对他的关切。 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隔着信件,都能体会小女帝写这封信时的真情实感,字字句句,皆是发自肺腑。 除了关切,还有就是简单的描述了长安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从兵部侍郎隋远意图与燕、周求和,到她一怒之下,问斩国公,再到后来的国子监祭酒程正道,抨击朝廷,以及最后的燕国细作散布谣言...... 言语之间,倒是有点儿向他炫耀的意思。 “看,你不在京师,朕一样能稳住局面!”。 小孩子向父母炫耀自己取得的一些成就,大概也是如此。 方修看了,眉目间不由的露出一抹笑意,心里想着,自己不在长安,倒确实让小女帝长进了不少。 继续往下看。 紧接着就是询问他什么时候回京。 前面讲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让最后一句话显得不那么突兀。 整篇信件,句句没有提到思念,句句却又都是思念。 方修才离开长安两个月,对小女帝而言,却好像度过了如此漫长的一段岁月。 看到最后。 方修不由的在心里叹了口气。 在长安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到了雍州,时间长了,他倒是也有点儿想念起了小女帝。 只是。 眼下燕国的大军还驻扎在边关,显然是打算隔岸观火,伺机而动。 这个时候撤回京师,并不是最佳选择。 当然。 经此一战,新招募的士卒的一颗心算是稳了。 整个乾国,从雍州到青州再到长安,各级的官吏以及百姓,对于抵挡燕国,也有了充足的信心。 只要能够觅得一名良将,接替方修,坐镇雍州。 方修立刻回京,也没什么影响。 思索了片刻。 方修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