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章 工与商,口干舌燥 (第2/4页)
只是小头,方修也没指望那些满肚子生意的商贾能捐出多少银子。 最关键的还是要找人承包修路的工程。 至于怎么找,能不能找到,就看给他们的好处,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 武明空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什么好处?” 方修看着武明空,回答道: “其一,在水泥官道上设置关卡,对来往的商队征收关税。 关税的标准由朝廷制定,地方官府不得干预。 在户部设置道路司,负责这一部分的关税。 每一年征收上来的银子,五成交给修路的商贾,直到付清修路的银子为止。 另外五成,一部分上交朝廷,另一部分用于道路的维护。 其二,只有朝廷允许,水泥官道的两侧才能设置驿站,供旅人休息,并且出售干粮和水等商品。 第一批驿站就交由修路的商贾经营,赚取的利润,朝廷分文不取,但经营的期限只有十年。 十年之后,修路的商贾可以选择缴纳一笔银子,继续经营,也可以选择放弃经营,由朝廷再选择合适的商贾。 其三,修路商贾的子女,可以向朝廷申请,参加科举。” 此话一出。 百官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议论声。 “水泥官道修建的成本高,给商贾一些利益,无可厚非,只是这第三点,修路商贾的子女,可以参加科举,是否有些不太合适。” “商贾乃四民之末,商人及其子女,不得参加科举,更不得入仕为官,这是祖宗的规定,怎能轻易更改!” “重农抑商,自古以来皆是如此,方相何苦坏了祖宗之法。” “设立关税,已经能保证修路的商贾收回成本,让他们经营驿站,则是让他们有利可图,在本官看来,这两点已经足够,为何还要有第三点呢。” “方相这么做,怕是别有深意。” 很显然。 不少官吏对商贾的子女能参加科举这一条很是不满。 只是。 方修坐在这个位置上,做什么,不做什么,不是为了让百官满意。 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 农业是重中之重。 重农抑商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技术的革新,生产力得到提升,减轻商贾身上的负担就必不可少。 国家要兴旺,社会要繁荣。 士、农、工、商,缺一不可。 无士不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这是方修的理念。 至于百官和士绅接不接受,方修并不在乎。 因而。 听见百官的议论。 方修并没有反驳,只是环顾一周,眸子中迸发出寒光,不冷不淡的道:“这是本相的意见,你们谁赞同,谁反对?” 话音落下。 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百官注意到方修的眼神,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敢反对。 武明空见到这一幕,心情忽然有些复杂。 只要实力足够强大,就能碾平一切障碍。 这也算是方修给她上的一堂生动的课。 她这么想着。 就听见秦兴言的声音忽然响起。 “不愧是方相,提出的方法,下官竟找不出一点漏洞!” 秦兴言苍老的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下官完全赞同方相,将各州府的道路承包出去!” 有人带头。 方党成员纷纷开口: “北伐周国,虽然募捐一批钱粮,但民间不乏富商巨贾,必定能拿出修路的银子!方相此法实乃绝妙!让人不得不赞同!” 其余官吏见到这一幕,虽然对最后一条有所不满,也不敢有任何的异议,纷纷行礼: “臣等附议!” 方修见状,环视一周,悠悠道: “既然无人反对,修路的方法,就按照本相说的去办。” 顿了顿,又道: “本相出资二十万两,承包长安城及周边的道路。” “其余的道路,由工部按照州府划分,按照水泥和沙石的成本,统计需要耗费的银子,交到户部,再由户部发布告示,招募承包之人。” 秦兴言和赵子正听见这话,不再犹豫,齐齐行礼: “是!方相!” 百官站在原地,面面相觑,蠢蠢欲动。 他们虽不是商贾,但凑一凑也还能凑出一些银子,承包一些路段,不成问题。 虽说关税的标准还未确定,但只是驿站,就让他们看到了利益。 若是能承包下来,即便是挣不到银子,有关税在,最起码不会亏本。 抱着这样的想法。 有人道:“方相,不知下官能否承包洛南府及周边的道路?” 方修看了他一眼,不冷不淡道: “你能拿出多少银子?” 那人犹豫道:“下官最多能拿出十万两。” 听见这话,方修看向一旁的赵子正。 赵子正忙不迭道:“若是长安府需要十万两,那洛南府及周边的道路最多只要八万两。” 得到这个答案。 方修看向那人,点点头道:“可以。” 那人脸上露出激动之色,忙不迭的行礼:“谢方相!” 其余官吏见到这一幕,不再犹豫,纷纷道: “方相!下官也想承包一段路程!” “方相!下官祖宅还有五万两银子,也能承包一段!” 武明空见到这一幕,懵了。 她本以为。 经过北伐募捐一事,这些官吏的手上应该不剩多少银子。 谁能想到。 竟然还有这么多人,能拿出这么多的银子。 简直颠覆了她的想象。 方修却是一副早有预料的模样,风轻云淡的摆摆手,漫不经心道:“想要承包的去找秦兴言,最终确定一个名单,送到养心殿。” 秦兴言忙不迭道:“是!方相!” 百官见状,全都望向了秦兴言,那眼神如狼似虎。 饶是饱经风霜的秦兴言,注意到众人的眼神,也不由一震,忙不迭道:“各州府的道路需要多少银子,还得等赵部堂统计结束后才能知晓。 诸位先随本官回户部衙门登记一下,到时候承包的事宜优先安排诸位。” 话音落下。 百官的目光全都落在了女帝的身上。 女帝见状,无奈的摆了摆手: “散了吧。” “谢陛下!” 百官纷纷行礼,转身离开。 武明空看着他们的背影,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好一会,才回过神,看向方修,问道: “为何你总能从这些人的手里弄到银子?” 方修道:“很简单,让他们看到有利可图。” 武明空陷入沉思。 方修问道:“陛下有没有想过,臣为何能赚到银子?” 武明空望向方修,好奇的问道:“为何?” 方修淡淡道:“很简单,两个字,工商。” 武明空眸子里流露出一抹恍惚之色,很快又恢复清明。 “你是想说,让朕重视工与商?” 方修道:“陛下应当察觉到了,臣之所以让修路商贾的子女参加科举,是为了提高商贾的地位。 在臣看来,重农抑商无可厚非,可是想要让大乾富强起来,离不开这些商贾,同时也离不开数以万计的工匠。” 武明空听见这话,眉头微微皱起,喃喃自语道: “士农工商,自古以来,工匠和商贾都是排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