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大槐坡上魅影森 天各一方自求存 (第3/3页)
拉他上马,褚燕却拒绝了,并要王当去寻白雀,让他带着白雀先行撤退。王当策马寻雀,途遇左校,左校说白雀跟着褚松、萧云往谷外去了,王当便向谷外突围,一路上没看见这三人。不知不觉王当冲出了包围,再回去已经不可能了,于是索性一路向西逃去了。 到了清晨,人困马乏,随便找了片向阳地歇了下来。王当望着流云,看着新发的枯木,不由得想起了昨夜同生共死的兄弟们,不知他们现在何方?也不由得想起了家中的亲人,不知他们现在可安好?自王当离家入邺之后,无一日不思念自己的妻子;他与妻子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深厚,恩爱有加。也无一日不担心自己的父亲;身为县尉,儿子却成了贼寇,不知州府的枷锁何日会降临到父亲的头上。想到这里,王当不禁泪落两行:“呜呜呜呜......父亲......雯儿......” 泪也流过了,苦也叹过了,不能一直如此啊。于是,王当骑上了马,自思道:“既与兄弟结义,便不可弃之,我自当去寻他们。”但人铁饭钢,王当早已饥肠辘辘,东面是黑山贼窝,不能去送死。只好先往西去,找个安顿之处,吃顿饱饭,再想办法吧。于是,王当策马西行。 黑山之中,除了山贼,也有不少百姓人家。王当翻过了乌龙岭,来到了西黑山,解下头上黄巾,在一处好心人家吃了顿饱饭,便睡了过去。一觉醒来已日上三竿。王当腰中一直藏有一条丝带,那是妻子为他做的发巾,王当一直带在身边。而今在这里不敢再系黄巾了,便用这条蓝丝带束发,继续上路。 到了黄昏时分,王当正寻人家借宿,见到前面有一处村落,村口有一石碑,上刻“山阴”二字,便走进了山阴村。有一对老夫妻接纳了王当,相待甚好,王当也礼数周到,就住了下来。睡至半夜,忽然听见马蹄之声疾驰而来,紧接着便是怪叫与大喊,屋倒梁塌、火光冲天。 王当惊醒过来,心想:“莫非是山贼来了?”马上携弓执剑,出了门来。 屋外是一片凄惨的景象,活似人间地狱。百十匹铁蹄棕马踏破篱笆,踩碎农田,马上儿郎手执火把刀枪,烧杀劫掠,村民们哀嚎遍野、尸首横飞。王当借宿的这家老夫妻被一名骑兵挤到了死角,无路可逃了,骑兵满脸邪笑,抬起了手中的长枪,老汉挡在了老妇的身前,被骑兵一枪刺死,相伴一生的丈夫就这样倒在了老妇人的面前,老妇呆住了,骑兵哈哈大笑。随后,老妇发疯了似的冲向了骑兵,结果骑兵一勒缰绳,老妇被那铁蹄一脚踢飞了,倒在血泊之中。 王当看见了此景,不禁头脑发懵,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张起雕翎弓,搭上玄云箭,一矢穿喉,那骑兵顿时没了笑声。这一来,其余的贼人看到了王当,便冲了过来。王当解绳上马,逃了出去,骑兵们也跟着追了出去,留下了山阴村一片废墟。 时间倒退一下,大槐坡夜战的次日黄昏,那名“飞燕将军”吃了些刘三他们摘来的“贡枣”,还有一人居然逮了只兔子!自然是上贡给了褚燕。正当褚燕享受着神仙般的待遇时,自己忽然想起个问题:“这......好像我也不认路啊,能把他们带到哪儿去呢?” 果然,那个结巴却胆子稍微大点但不多的刘三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鼓了鼓勇气,问道:“飞燕将军,我我......我们要去哪儿啊?” 尽管褚燕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儿,但他大话既已吹下,也不能说不知道啊。褚燕故弄玄虚:“虔心到时路自开,汝无需多问。” 刘三众人一头雾水,也只好跟着走了。到了晚上,刘三和众人不禁问道:“将军,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去啊?” 褚燕心想,再不告诉他们个确信儿,恐失了威信被戳穿,只好说:“你去抓只野兔来,我占卜一番便能得知。”众人只好应答。 许久,众人累死累活的把兔子抓来了,褚燕说:“本将军的占卜与众不同,需用‘尝’方能得知。” 这些怨种小卒子们只好架火烤兔。不一会儿,香味四溢,众人直流口水,却谁也不敢去吃。兔子烤好了,褚燕狼吞虎咽,一阵功夫,骨头都不带剩的。众人看他吃得那么香,都快馋死了。 刘三问:“将,将军,尝出什么了吗?” 褚燕一抹嘴:“香!” 众人疑惑,褚燕登时反应了过来,发现自己失态了,遂又正襟道:“向,明日向阳之时便知结果了。” 这些黄巾小卒们窃窃讨论:“向阳之时?什么意思?” 有一人说:“笨啊!咱们现在在山脚下,明天上了山坡,看到了太阳,不就是向阳之时吗?” 众人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啊!”得到了答案,这些小黄巾们也就满足的睡了。褚燕听着他们的歪解,只好苦笑作罢。 第二天,上了山坡,一众人兴高采烈地上了山坡。他们都无比坚定的相信,只要上了这个山坡,就是自己逃离当下困境的出路,荣华富贵、珍馐美味什么的就都该来了!这可是天界的将军给自己保证的,用一只野兔占卜过的! 等到众人看见太阳时,众人停住了,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座大寨,屹然立于山头之上,四角皂旗招展,带刀持戈之人巡回往来,一张大匾高悬寨门之上,只见三个大字:九龙寨。 褚燕傻眼了。刘三悄悄地凑了上来:“将,将......军,你说的出路,就是这儿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