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武装到牙齿 (第1/2页)
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起义,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黄巾教起义造反了,村里人不了解这次起义的造成的影响,不知道这是东汉末路的开始,不知道在未来的40年内全国人口由5500多万变成了1000多万。 但是胡贤知道,胡贤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是想要改变这些的。 黄巾起义慢慢影响到了刘家村,村口原来流民的安置点有了头戴黄巾的人出现。胡贤领着护村队开始骑马巡逻并且把巡逻范围扩大到了周边5公里,护村河开始充水,木匠铺开始打造床弩,铁匠铺开始打造破锋刀,青壮们开始带着长枪砍树,右北平郡是幽州人口最少的郡本身黄巾教众就不是很多,再者可能教众都集中在幽州蓟县准备攻打幽州府。右北平没有受到黄巾起义军的攻打。 村民还是按部就班的砍树、养鸡养猪准备春耕。胡贤安排村民多打深井补充水源,去年基本没有下雨估计今年的雨水也不多。附近村子已经有断炊的了,也只有刘家村还能吃饱,很多百姓拖家带口的想落户刘家村,胡贤要求现在想入村必须有两户村民担保,承担连带责任。 随着流民安置点人员的增多,胡贤继续安排村里食堂煮粥,只能保证每人每天有一碗粥喝,没有村民担保的只招收16岁以下的孤儿入村,每天尽力多招收几个民众干活,保证干活的人能吃顿饱饭。 3月戊申日,灵帝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刘家村除了必须的春耕外全员备战了,加高围墙,打造武器盔甲。 村子和配货车之间的树终于砍清了,清理出了一条3米多宽的路,胡贤带着电瓶把车开进了村里。胡贤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把车给拆解了。 用了5天的时间胡贤领着特训队员把车给拆解了,各个零件都分类包装好,等以后说不定哪天可以再研究研究,也许碰到个聪明人能促进自然科学的跳跃式发展呢,车皮护栏底板弹簧板后轴等都送到铁匠铺。 胡贤打算用后轴和弹簧板打造几把神兵。 护村队的武器就是长枪和破锋刀,制式长枪和制式破锋刀都准备好了给队员发了下去,每天护村队全副武装的巡逻安定民心。 特训队的主战武器就是斩马战刀了。战刀全长:110cm左右,柄长:40cm,特备一米附加手杆,用于马战时加长,也可作为短棍用。刃长:66cm,刃开三分之一处。刃宽:5cm,刃厚:1.2cm,重量:不带鞘2.5kg左右,带鞘4.7kg左右。特训队员辅助铁匠把自己的武器重新锻造以便更加适合自己。又根据自己的喜好锻造一把备用武器。 斩马刀作为古代的名刀,自有它的一套打法。斩马刀的刀法共有十二式,第一式是带刀势,双脚并立,右腿膝盖稍弯,称为“雌雄脚”。左手按住刀鞘,右手握住刀柄,左边肩膀前倾,进左脚向右,再向左转,进右步,拔出刀。这是最基本的带刀势,此外还有出刀势、压刀势、按虎刀势、背砍刀势等等总共十二式。胡贤把这斩马十二式教给特训队员让他们勤加练习。 程普想要一把短柄战刀和一杆长矛,战刀和特训队的战刀一致,长矛也让程普试用了好多次最终确定了长短重量。铁脊蛇矛,其矛杆为铁铸,铁矛全长:240cm左右,柄长:180cm,刃长:60cm,重8.5kg。程普本身功夫就不错,胡贤又把杨家大枪教会了他,让他和自己的功夫融汇在一起,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厉害的。 胡贤用撬棍改造的长枪也重新加重。 武器基本上确认好了,又要考虑盔甲,时间有些仓促,又不敢提前准备盔甲,刀枪之类的武器朝廷不管。可是有一副盔甲就要按造反罪论处的。还好胡贤早就让张世平、苏双准备了很多牛皮。胡贤考虑了好久最终确认了要打造皮甲锁子甲和步人甲三种。 皮甲多多准备,争取做到每人一具,优先给护村队着装然后是特训队最后是村里的青壮。 一套完整的皮甲由身甲、甲裙、甲袖三部组成。每部分又由数十个甲片编缀而成,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