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52、侠客传闻 (第1/2页)
1 月光。 停泊的孤舟。 破落却又温馨的渔家。 四下虫声唧唧,灌木丛里呼呼作响,透着凄厉的凄凉。 这里不见鸟语花香,更看不见盛世繁荣,却是大多数老百姓最为真实的画面。 此刻,一位头发凌乱的母亲坐在船尾一张矮脚板凳上,嘴巴里哼哼唧唧,哄怀中小孩入睡。 她的面容憔悴,精神萎靡,任何人都绝对看不出她只有二十七岁。生活能改变她那微不足道的外表,一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心境却改变不了。 她粗糙而蜡黄的手掌,有节奏地轻轻拍打她生命中的第二个重要的人,目光撒向湖面。 湖面不时泛起涟漪,仿佛水中鱼儿在嬉戏打闹。她将自己想像成一尾鲶鱼,希望自己能遨游四海,无拘无束的生活。 ——遨游四海,岂非就是我们少年时的梦,如今却成了湖面上一粒漫无目的的尘埃。 在她朴素外表下,双眉时不时皱起来,她绝对担忧着什么。 ——她到底在担忧什么呢? 芦苇荡推动着冷风,阵阵袭来,不光迎来了寒风,还迎来个虬髯壮汉。 扁担虽已破旧不堪,却在他沉稳的步伐中安然无恙。他整个身子如同虎豹一般,整个身子却又像只充气绵羊。红肿眼睛塞如两只火红灯笼,单薄的衣服忍受着寒风中吹来的片叶。 当那草鞋踏上孤舟之后,春天仿佛正站在她身后,之前所有的昏沉与局促不安,全部豁然消逝。 男人同她对视了三秒,千言万语也就藏匿于这三秒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可能就涵盖了他的所有思想,这就是最最纯洁,快乐的男女之情。 男人迅速生火烧水,将半锅野菜倒入铁碗中,想要掺着热水充饥。 船桨上方赫然放着一块发了霉的硬馒头,男人双眉猝然而紧,小心翼翼将馒头储存到小匣子中。 卖酒的人通常喝不到酒,因为在他们眼中那不是酒,是活命的饭。 这道理,渔民也同样适用。 男人叹了口气,四平八稳个地靠在船沿处,咽了口唾沫,将已经快修补好的渔网放到身边补修。 男人本该纵横四海,可这人却在叹气,只有消磨掉斗志的老头子才会叹气。 这沉重的生活,何时才能远离呢? 二人和天上的星月一样,沉默不言,又像阵阵芦苇浪花,并排有序的活着。 孩子被包入卧舱后,女子一屁股靠在男人旁边,握住了他厚重的手。 女子忍不住开口道:“账都还完了?” 男人如释重负道:“完了” 女子道:“薛大老爷没有找麻烦吧!” 男人冷静地道:“没有。” 事实上,他脊背上发着刺痛,但他全部忍受下来了,他不会让心爱的妻子因为自己而担忧难过。 女子哭诉道: “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哎!薛大老爷娶第十三位小妾,随礼都让我们揭不开锅,如今更要收保护费。” 男人将女子楼如怀中,深深闭上眼睛,能打败疲劳与悲伤的,或许是人的情。 人的情如同避风港湾,阻挡千险万难,能在顷刻间将不愉快消化掉。 女人说道:“官老爷作威作福,乡绅大老爷欺负我们,难道就没人管吗?” 女人的手握的更紧,她说的话恰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她三姐曾经断言道:“跟着个破渔夫,一辈子都得毁,毁在根子上。” 突地,西岸火把骤起。 将西面烧成一片红,随机而来的是人声鼎沸。 嘈杂喧闹声迅速席卷过来,人群与火把也同来快速而来。 男人和女人跳到岸边,满脸诧异望着这群“同道中人”。 最先冲上来的是王大嫂子,她本是县城高阁中的大家闺秀,父死母迁,财产被舅老爷霸占,自己靠着点人脉混到条船,苟延残喘的度日。 王大嫂子双眼血丝明显,整个身体如同快喷发的岩浆那样,火急火燎地。 “那狗大老爷被过路的英雄杀了,我们周围十几个乡正要去他们家抢钱。呸!是拿回我们的钱。那位英雄豪杰叫做丰年玉、荒年谷,这是他在墙上题的字。我们也有认识他的,都知道他是位劫富济贫的大英雄,大豪杰。 说完话,如弓箭一般,疾冲向人群,随着大队浩浩荡荡冲向县城。 男人紧紧搂住女人,身子微微抖动,激动地抖动。 幸福的泪水渐渐沿着鼻梁流到嘴角,女人心中非常开心。 三姐毕竟还是讲错话了,世界上好人还是很多,因为好人多,所以每一个人都能幸福。 2 四月十八日,晴。 曲江。 四海大酒楼。 四海大酒楼不愧名盖曲江南北。 厨师有塞外大胡子,更有达坂城人。不光厨师好,所有食材全部在太阳照射出第一束阳光前,运输到后厨。 更有妖娆漫舞,美人把盏,这其中滋味,又有谁能拒绝呢?有有谁想拒绝呢? 不过更为关键的是,这家店的老板正是方四爷。 你可以不知道公鸡会叫,也可以不知道哪家闺女出阁,但一定要知道这一片有个方四爷。 往来官吏,保镖卖艺的,如若不来方府呈上拜帖,那他就别想在这混。 此刻方四爷正坐在四海大酒楼天字一号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