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7 还不算真正离开,因为家人还在 (第1/2页)
不过窦见山认为他的建议是正确的,不能放弃,所以竭力劝说余谋和三皇子。 窦见山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三皇子和余谋都应该忍辱负重,趁四子的人受挫,趁他们冷静的时候,去向他们展示盟友之心。 反过来说,如果三子和四子一直争斗下去,这就给了太子各个击破的可能性,是明显有利于太子的不明智抉择,这样的话,三皇子就很难有机会了。 朱佑光本来是沉思的态度,听窦见山这么分析后,就表态了,支持窦见山的建议。这样一来,窦见山和朱佑光对余谋就成了二比一的情况,余谋就不得不妥协了。 第二天,六月初四日午后,三皇子带了窦见山去四皇子的“大燕王府”找四皇子商量。 四皇子和他的人果然跟窦见山猜测的那样,受到了打击,没有了此前的傲气,看见三皇子不计前嫌和降低大哥的身份来握手言和,心里挺感动,也很开心。 最终,四皇子答应了三皇子的请求,等明后日朝议时,声援严辉。 不过四皇子一边也提出了交换条件,那就是等严辉做御史大夫后,御史中丞的人选由他们举荐,到时候三皇子的人一样要出来声援。就这么,双方交易完成。 果然,第二天,六月初五日,宣帝去户部查看了严辉运送上来的银钱无误,龙颜大悦,并召见了严辉,窦见山陪同。 严辉趁机向宣帝奏说钱庄的事,以他来时的亲身体验来说,说得生动深刻。宣帝听得也就更真切。还说钱庄就如同户部的“泉署”一样,可以不断生财,很值得做。 宣帝不昏聩,一听即明,采纳了这两个建议,决定召集宰相们,商讨在全国开设官营钱庄和开展众款御灾的事情。 最后,窦见山说了举荐严辉为御史大夫的建议。宣帝说要跟宰相们通通气,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就任命严辉为御史大夫。窦、严二人安心回府,等候第二天的朝会。 第二天,宣帝果然向宰相们提出来了这个事情。 宣帝宰相一级的朝臣有尚书令李阳春,尚书右丞焦遂,尚书左丞朱佑光;中书令冯夷,中书舍人曹孝章;门下侍中方正硕,门下侍郎段微。 以上七人,除了尚书左丞朱佑光是三皇子的人。尚书右丞焦遂是太子妃焦玉清的父亲,中书舍人曹孝章是曹贵妃兄长,也就是太子母亲的大哥。所以,这个两人都是太子党骨干。 门下侍郎段微的父亲段宏是开国大将军陈伯廉门客,受恩并忠于陈家,同时陈伯廉的孙女陈锦华是四皇子的母妃。所以段微是四皇子的人。 尚书令李阳春和门下侍中方正硕属于中间派。窦见山是太中大夫,实际上也是宰相一级的官员,所以宣帝跟李阳春他们谈这个事情时,把窦见山带上了。 窦见山进来后,三皇子一边就有朱佑光和窦见山两人,太子一方有焦遂和曹孝章两人。 如果四皇子的段微声援三皇子的人,同时李阳春和方正硕保持中立,那么严辉的事情就是三比二,再加上宣帝的支持,就肯定能成了。 不过,结果有点意外。尚书令李阳春觉得御史大夫职位太高,严辉虽然有功劳,但一下子从州刺史的地方长官升到御史台的朝廷长官,有点太草率了,只怕难以服众。所以李阳春觉得严辉做御史中丞比较好。 太子的人,也就是焦遂和曹孝章两人,听见这个提议,马上附和,他俩刚才看见段微竟然帮朱佑光和窦见山说话,都有点惊讶,很担心严辉会上位,此时听见李阳春说出来反对意见,很是惊喜,所以立刻附和。 段微是四皇子的人,始终知道他的立场,听了李阳春的话也觉得把严辉降一格比较好,御史大夫是从一品,高得段微都感到嫉妒,能降他一格确实是更好的结果。 跟着,门下侍中方正硕也表态了,支持李阳春的提议,显然他也不希望严辉爬得太快。 宣帝听完,仔细想想,觉得李阳春的提议确实不错,让严辉在副御史的职位上历练一下好像更稳妥。宣帝于是心中欢喜,拍板决定了,命侍官起诏封严辉为御史中丞。 诏书下来后,窦见山想想,好像也不错,毕竟严辉是他门生,而御史大夫的品阶比窦见山的正二品还高一个品次。 如果是御史中丞的话,是从二品,比他低一个品次,同时也不影响严辉发挥监察与弹劾的职能,确实也不错。 跟着,这天午后,窦见山带着这个消息见严辉时,严辉也欢喜,而且并没有感到不满。 严辉自己也觉得御史大夫位高权重,他真的去做,恐怕会树大招风,而且御史大夫职位空缺,御史中丞的作用就跟御史大夫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御史中丞作为副官有两个人,并不是严辉一个。 谢过皇恩后,这天晚上,严辉随着窦见山正式去拜见三皇子。 严辉也不想贪没杨顶天的功劳,况且杨顶天还拜他做恩师和义父了,而且他确实认可杨顶天的才干,想把他带在身边,作为助手或者应变参谋人员。 毕竟京城权贵满地,形势复杂,朝廷官场波诡云谲,暗潮汹涌,多一个忠实而且能用的人,是多一份保险。 于是,严辉向窦见山提了杨顶天。又过一天,窦见山和严辉得了面见宣帝的机会,一起把这个事情说了。 严辉跟宣帝奏说,收纳保险和开设钱庄这两个事情,最初都是杨顶天提出来的,当然不是说“绿柳乡乡正”,而是“长清县县令”。说乡正的话,宣帝可能都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的。 又加上严辉有意替杨顶天讲好话,还说杨顶天不仅有理财天赋,还有些政治头脑,于是宣帝听完,心中颇为惊奇,说让吏部给杨顶天在朝廷里安排个职位。 严辉心里欢喜,代杨顶天谢恩。又一天后,吏部的任命书发往长清县。 信使一人单枪匹马,而且所过驿站都有马匹更换,速度比一般人快,所以六天后,也就是六月十四日,就到长清了。 接见信使后,才知道是传杨顶天去朝廷觐见皇上谢恩,而后在朝廷户部任金部司的“金部员外郎”。 信使到的时候,杨顶天正在县衙刑部房查看档案,想看当初龚云飞掌管下的刑部还有没有什么比较严重的贪赃枉法事件。所以信使到的时候,杨顶天很意外,知道自己要升迁去朝廷任职时,心里也惊喜。 杨顶天记得《大成要典》中的“朝官篇”中有写道,中央朝廷的六部二十四司,每司设长官”郎中”一人,官阶从四品;郎中下面设“员外郎”三人到四人,官阶从五品;员外郎下面设“主事”六到八人,官阶从六品;主事下面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