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皇朝_161 诗文界的地位被人挑战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1 诗文界的地位被人挑战了 (第1/2页)

    这天傍晚,杨顶天他们在高德县的钱庄开设也基本完成了。

    第三天清早,杨顶天他们从高德启程回长清。大概一点时,众人进县城。

    杨顶天偷听知道,晓月他们已经在县城的新家里,而且雨菡不知道杨顶天已经盘过了孙修仁的宅子,所以杨顶天把她们送去安排好的馆舍,然后借口说去县衙忙公事,就回新家见小媳妇去了。

    雨菡还以为杨顶天的家人在乡城里,所以他没拦杨顶天“去县衙忙公务”,她也没想跟着去,她对那些没什么兴趣。

    杨顶天只有这半天和晚上的机会,因为明天他要和雨菡启程去州府向严辉他们复命,从而让钱庄真正运营起来。

    两点左右,雨菡她们进馆舍睡大觉,杨顶天回到孙宅新家。一家人见面,欢喜不尽。

    跟着,杨顶天带了晓年前天搬过来的七八万钱去县衙户部房。这钱有六万左右是杨顶天的卖房钱和其他的各种“非常收入”,有两三万是晓年的卖房钱。

    杨顶天借公廨的钱是十一万,还了八万,还有三万。这三万,就不用急了。

    户部房主官杨运见杨顶天真的把八万钱运了过来,心里对杨顶天还是挺认可的:长官说话算数,往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这当中,杨顶天顺便查看了一下这一段时间,就是杨顶天房屋保险收缴成功开始到现在,公廨的举债情况,他想知道借钱最多的是那些人。

    查阅账簿后,基本情况就了解了。杨顶天心里有想法,想去做点什么,但他没时间。

    跟着,杨顶天又办了一件事,就是把林家的民籍升成了下等中民。虽然是下等中民,但跟林家瓢子屯时的下等下民比,还是升了两个等次,而且没花杨顶天一分钱。

    户部不仅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门,还相当于民政部门,正好办理升籍问题。

    不过百姓升民籍是一定要交钱的,这也是百姓具备升籍条件的体现之一,也就是说,穷人是不能升籍的,所以杨顶天是暂时欠着——他是真没钱了。

    如果要杨顶天立刻还钱,他这个县令就得吃上顿没下顿了,成为县城里最穷的人之一。

    两件事都完成后,时间已是傍晚。杨顶天感觉挺轻松,他终于可以回家和家里人吃一顿团圆饭了。而且他们一家,从此成了县城居民。这个朝代,县城上面是省城,所以县城居民,相当于二一世纪中等州市级的居民。

    孙修仁的宅子距离县衙有一里左右的路程,所以杨顶天出县衙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家。

    杨顶天身边就带了晓年一人。一阵后,俩人路过一个茶馆,转头一看,看见里头的闲客在饶有兴致地对着一张纸上的东西传看着,还有不少人点头称赞。

    杨顶天此时颇闲,又有些心奇,于走上去观看,见众人传看的是一首诗歌,道是:

    飞雁本非高凉意,怎奈过处无可栖;

    你目一见我孤独,何处我觅你如初;

    二十寒暑犹一梦,恍恍惚惚喜与悲;

    年年春尽一人去,哪日可得佳人陪。

    杨顶天微微一惊,他是喜欢读诗写词的,现在忽然看见这个小诗的水平不错,或者说跟他的差不多了,挑战到他在这里诗文界的地位了,所以心里惊了一惊。

    杨顶天急问,这诗是谁写的。不问还好,问了更加心惊,原来这诗是这县城里所谓的最大的陶瓷商,东桥里的鲍家的公子鲍平安写的!

    五六天前,杨顶天还在州府的时候,偷听到柳夕她娘亲跟柳夕说对象的事情,她娘说的就是这个县城一等大富户鲍家。

    而且柳夕她娘说这个鲍平安还刻苦读书,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对鲍平安很满意,盼着宝贝女儿柳夕能嫁过去。当时柳夕不知道是真话还是假话,说鲍平安科举中举了就嫁给他。

    所以,现在杨顶天看到鲍平安,他的最大的情敌,竟然写出了这样一首中上水平的诗歌来,心里是真的惊了一下。

    杨顶天知道,他现在虽然是县令,但没钱啊!出身也没有鲍平安好,如果才情方面还让鲍平安赶超了,那就麻烦了啊!

    不过杨顶天急归急,总不能去把人家撕了吧。他可是要以德服人的,打闷棍、出老千那些事,他很不屑的。除非实在把他逼急了,眼前还没有。于是,杨顶天带着点不安,回家了。

    当然,家里的人是很幸福的,从当初的瓢子屯土人,住着又矮又小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的县城居民,住上了县城的顶级豪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