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皇朝_132 官家认真,事情一定能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2 官家认真,事情一定能成 (第1/2页)

    片刻后,杨顶天随姜义成,由严府中的一个管事引领,走进严辉前院和中院之间的品字型三堂房中的左边一个,严辉在里面等姜义成他们。

    进厅堂里,严辉的身旁已经有三个陪同的官员,个个都是穿绿色官服的大官。杨顶天看着他们官服,是真后悔自己为什么穿了官服进来丢人,换个便装多好啊!

    杨顶天和姜义成走进时,严辉他们正在进行便宴,其实是消闲解闷,以等姜义成的到来。

    不过这个便宴是这个朝代高官等级的,比如旁边有琴师拨弦弹琴,还有年轻漂亮的女侍伺候。所以杨顶天刚才走近厅房时,首先听到的是几下悦耳的琴音。

    跟着看到一个个穿绢披绸的,身形婀娜的,胸口上束着锦布横带,凸显着美好胸形的年轻侍女时,脑子里的兴奋立马来了,也忘记刚才在大街上看到的“锦云芬芳”里的姑娘们了。

    因为严辉这里的侍女,不仅穿着华美得体,年轻漂亮,而且比她们更优雅有气质。用二一世纪的话说,感觉个个都有大学毕业证一样。

    上次和徐光作孙修仁随从来时的郁闷感受,这一次彻底没有了,反而是作为里面唯一一个年轻官人而自豪。这一点杨顶天从美丽侍女们投过来的目光,也感受到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官服的品级低了点。

    同时,杨顶天已从《大成要典》中了解到,乐师是这个朝代官僚与平民等级的一个重要体现之一,比如官员品阶需达到三品,家里才可以养乐师。像县令的六品,家里就不能出现乐师,否则就是僭越,将受到查处。

    因为便宴气氛不错,所以杨顶天随姜义成走进时,严辉心情可以,姜义成和杨顶天向他行拜见礼后,严辉很爽朗地让人赐坐席,加碗筷。

    入座后,杨顶天发现,所有碗筷,包括茶壶酒盅,都是银子做的,用大袋子打包带走,估计都够县城里买一栋房子的了。

    上一次严辉过生辰的大宴会,杨顶天和徐光他们的那个自助餐式的厅堂,一副银碗筷,一个银酒杯都没见到。所以此时的私家型的小便宴,让杨顶天真的受宠若惊,心里很是满足。

    就可惜没有手机,不然拍几张照片,然而发个朋友圈,或者刷个抖音啥的,朋友圈和抖音里就热闹了,等过两天再回县城去时,那面子也就不用说了。一定是连县令老孙都羡慕嫉妒的效果。

    碗筷添加后,严辉给杨顶天介绍几个主官:州廷录事康世元、礼部令应山洪、工部令司马达、户部令谷正盈。

    介绍完后,杨顶天起身来对诸位高层一一拱手弯腰地拜见。

    可能是氛围不错,而且严辉他们都是知根知底的,没有什么可以消闲取乐的方式,严辉于是又想到杨顶天的诗才来,问杨顶天道:“这几日不见,你可有什么新诗出来?”

    杨顶天思索一下,道:“有一首,倒也应得今夜之景!”严辉欢喜,“哦”了一声,神情颇为期待,跟着急让侍女们拿文房四宝来伺候。

    在座的官员,都感到惊奇,他们惊奇的要点是杨顶天这个后生小子,究竟有什么样的文才,能够得到本州最高官刺史的青睐?

    纸笔到来后,杨顶天恭恭敬敬地执笔写到:

    人间何日繁华尽,天朝何时歌舞停;

    我将赤心与天地,愿同明月满乾坤。

    能读诗看文的人都知道,诗的前面两句虽是疑问,其实是赞叹,赞叹人间繁华不尽,歌舞不休。

    后两句抒发的则是作者享受了人间繁华和歌舞不尽之后的一种超脱意态,或者一种更为远大的心志抱负。

    杨顶天写完,首先请看的是刺史严辉,严辉看完时,微微一惊,继而惊叹之中有一种欢喜出神的感觉,因为这四句诗真的贴合他此时的心境。

    严辉出神时,姜义成、谷正盈、司马达和州廷录事康世元等人也看诗默念。姜义成看到“繁华”和“天朝”等字眼,觉得是对大成朝盛世的肯定和赞美,因此觉得不错。

    姜义成持肯定态度和谷正盈、康世元、司马达几个交换感受时,几人也点头相应。大佬们基本持肯定态度。一旁陪侍的美女们,也纷纷向杨顶天投来赞许和倾慕的眼光。这让杨顶天心里好不得意。

    不过杨顶天听说官场险恶,人心难测,所以竭力保持谦卑恭敬之态,以免遭到众官当的嫉恨。遭人嫉恨是很麻烦的,会让好事变成坏事。

    这时,严辉却意犹未尽似的把纸张卷了起来,跟着唤来侍女把诗文收藏放好,说改日得闲,要再拿出来品读回味。

    这又让杨顶天心里感动,同时他留意到州廷录事康世元的神色,那装出来的笑意干巴巴的,心里头应该是有点嫉妒。

    “录事”这个职务跟秘书、参谋差不多,可能是康世元见长官对别人好感,心里失落。其实上次搞房屋保险时,康世元是主办官员,他跟杨顶天是有点熟悉的。

    跟着,严辉退下了乐师和侍女,正式开会谈事情。本来开设钱庄这个事,杨顶天跟严辉认真仔细地讲过,但可能是严辉太忙了,或者比这重要的事情还有,所以忘记得差不多了,因此让原创人杨顶天亲口发言讲解。

    杨顶天打开腹稿,向大佬们讲解到:“开设钱庄一事,其目的有两个。于公而言,是为了便于本州州城和各个县城之间,商贾百姓的大笔金钱往来;于私而言,是为了给州廷创造财赋,开财赋之源。开设钱庄一事若能得成,开设者将能获得极大声誉和财利。”

    说前面两句时,姜义成他们的反应一般,杨顶天于是加说了后面一句,姜义成他们表情果然变化了一些。

    杨顶天道,“我是长清县来的,便以长清县为例。假设商贾李某,打算来州城瓷铺购买三千件百姓家用的瓷质器皿,去长清县城向百姓出售。假设这一批瓷器需要银钱五万钱,需要装载三个马车,同时县城与州城之间相距五百里,有二日行程。如此一来,李某如果没有得力的兵丁护送,这五万钱自县城运送至州城将会存在困难,也是极不便利。”

    “为此,官家于长清县城与州城之间开设钱庄两处,长清县城一处为分号,州城此处为总号,分号听从总号调遣与指挥。而后,李某把他的五万银钱放入长清分号,长清分号给李某出具字据,此字据可称呼为‘庄票’,庄票写明钱庄长清分号收到了李某银钱五万钱,李某持此庄票,可来州城钱庄总号提取他的五万银票。”

    “李某因此而免去了长途运送大笔银钱的麻烦与风险,获得了极大便利。而李某的五万银钱,连同其他商户放入的银钱,则由官家钱庄统一于州城与县城之间来往运送。这就等于说,州城有商户需去县城收购物品,也可以通过钱庄周转银钱。同时,李某需支付我官家钱庄利钱,假设此利钱为三千,则我官家钱庄便可获得利钱三千钱,李某于总号实际能提取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