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4 天下人似乎都知道我结婚了 (第2/2页)
,正好听到你们公所的吏员说到这个事情呢!” 杨顶天道:“什么文书,我怎么不知道?”杨顶天的意思自然是,他乡公所的大当家,他应该知道。 听得柳夕道:“是县廷让各个乡城清算乡城中家产五万钱以上的商户有多少。其实也不是什么要紧事情。”杨顶天瞧见柳眼角微微有些透红,才醒悟过来,想:“她心情不好,是不是跟知道我结婚了有关?看来很可能是的了!哎……” 杨顶天不知道说什么,随口问柳夕道:“昨天我不在,有人来交钱立契吗?”柳夕道:“来了七八家,交了一两千钱。” 杨顶天听了话,觉得很对不起柳夕,满面愧疚地道:“县衙没你要料理的事么?这么早就来了这里。”柳夕道:“谁知道你要来啊!知道你要来,我就不来了呢!” 杨顶天知道柳夕什么意思,但她的这句也说明了她对公屋的责任心,意思就是杨顶天不在,她就会在。这一句让杨顶天感动,心里也更加愧疚,随口道:“昨天一天忙完了,我今天没什么事。”柳夕随口应了一声。 沉默一下,柳夕可能是觉得不自在,随口道:“你今天没事?”杨顶天急道:“有事!”柳夕向他瞅来,杨顶天道:“我真的有事呢!”柳夕见他面色不虚,道:“什么事?” 杨顶天道:“现在县城这里的立契户差不多了,所以我想建议孙大人,去各个乡城去做这个事。毕竟那里的百姓房屋都一样的,都有可能出现火灾事故。”柳夕见杨顶天说的确实是正经事,应了他一声。 杨顶天又道:“长清共有几个城外乡城呢?”柳夕道:“一十一个。”杨顶天道:“一个乡城大概多少人家?”柳夕道:“大概一百户。”杨顶天道:“如果一户人家交两百钱,有六成的人家立契的话,也能有十多万钱。除掉一二万钱的人员成本,也能有十一二万钱。”柳夕道:“那就去跟我伯父说说吧。” 正要走时,杨顶天想到昨天偷听到的骗保户,跟汤阖和朱日华他们道:“另外走访查户的事情,咱们还得继续。比如前天高台坊有一户叫彭真英的,他立契极有可能是想骗取咱们县衙的钱财!” 柳夕一惊,道:“你怎么知道?”这一点杨顶天主要是靠偷听确定的,柳夕这么问时,听到杨顶天话的其他吏员也看了过来。 杨顶天道:“簿子上写他交的钱是四百文,可我们去他家里,发现他是个破落户,屋子顶多只值个一二万钱。像他那样房子的,别人顶多只交二百钱。” 柳夕道:“那他想怎么骗县衙呢?”杨顶天道:“房子着火了他一定不会去救火,或者干脆偷偷把房子点燃,然后来县衙找我们赔钱。”柳夕道:“这个事情你能确定?”柳夕看来,杨顶天是猜测的。 杨顶天道:“极有可能。”柳夕随口道:“那现在你准备怎么办?”杨顶天道:“咱们只要隔三差五地让官兵们去他家里走一走,看一看,让他觉得官兵注意到他和他家就没事了。再说了,如果他是自己点着的,一定能留下蛛丝马迹,也不必怕。天底下没有做得天衣无缝的事情。” 柳夕忽然想起杨顶天偷偷成亲的事情,似笑非笑地望杨顶天道:“不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有点突然,杨顶天一时没反应过来,道:“姑娘说这话?”柳夕道:“我说的是你昨天的事!”杨顶天忽然一下,脸又红了,同时也知道,柳夕心情郁闷,真是这个原因。 跟着,汤阖和朱日华带队继续做查户工作。杨顶天和柳夕去见孙修仁。 这回县衙堂房里,孙修仁和县丞方建德都在。孙修仁听了杨顶天的话,心想:“如果刺史严辉升迁文书已经送朝廷的话,顶多再过五六天我就不是这个县令了,事情做得好坏与我也没什么关系了!不如让杨顶天他自己和方建德去做吧!” 于是,孙修仁道:“这个事情咱们县城这里做得差不多了,各个乡城也没多少人家,而且各个乡城多少也该知道县城在做这个事情了,做起来应当简单!既然这样,便由方大人和顶天你去做吧!” 方建德、杨顶天和柳夕都有点意外,不过孙修仁说的也有道理,于是老方和杨顶天都应声。 杨顶天又道:“不过卑职现在还不是县官,其他乡城的事务不便去插手!卑职把绿柳乡城的办妥便是!”这个有理,而且孙修仁知道,将来这里的事,很可能是杨顶天自己的事了,于是应声。 方建德得到了主办的权力,而且这个事情也有油水,于是变得积极起来,他道:“如孙大人所说,这个事到现在不难了!咱们出一道文书,同时一个乡城派去一个县衙的辅导官员,再把县衙的契约文本拿过去,跟着让县衙辅导官和各乡乡官依葫芦画瓢便是了!” 孙修仁和杨顶天都应是。孙修仁还随口说了句鼓励老方的话。 杨顶天想起那天夜里偷听到的州府严辉他们的做法,就是让地方主办官员根据户数“提成”,觉得是个不错的办法,既能让办事官员得到好处,又能保持他们的办事积极性。 于是杨顶天说了这个方法,孙修仁和方建德也都应声。最终,方建德自己去找人。杨顶天想让柳夕和他的人捞点好处,跟老方说,汤阖和朱日华办这个事情好些天了,他们有经验,可以做县衙的两个辅导官。 老方这时心情好,也知道汤阖和朱日华确实跟杨顶天打理这个事,比其他官员熟悉情况,就满口应了。于是,老方热情满满地着手去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