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8 说一点就够了 (第2/2页)
急忙忙,四处奔走,一大阵后才把钱正好找到。 找到先是抱怨痛皮批几句,然后让钱正好去公所跟县衙的衙役走。好在钱正好有驴子,到了公所,骑驴跟着衙役往县城急赶。 二十分钟后,衙役带着钱正好赶到杨顶天和徐光跟前,衙役骑的是县衙的马匹,二十分钟跑十多公里没什么问题,但钱正好的老瘦驴几乎丢了半条命。 杨顶天见钱正好的驴子口喘急气,四蹄发抖,几乎站都站不稳了,才向县衙给他借了马匹。钱正好呼天抢地地拜谢。 于是,徐光和杨顶天等一二十官兵往东南侧的怀人县赶去。杨顶天和徐光已经商量好,此去的目的主要是解救钱正好的女儿,对高老三的治罪事宜,应当由怀人县一方的官兵办理。 大半天后,众人赶到怀人县城。 怀人县令姓管名大兵,他刚刚和秘书人员清算完了县衙这大半月来的流水账。这个时代没有计算机,没有统计软件,对所以对日常账务的清算管理很费力。甚至有人认为,县令的任务一半以上都是理财,也就是把县衙和所辖各个乡村的财务项目搞得清楚明白,就算得上一个称职的县令了。 时间差不多两点了,正当管大兵准备下班回家时,徐光和杨顶天他们却赶来了县衙门口,正好截住了管大兵。徐光和管大兵都是好些年的县级主官了,所以知道彼此的名字,也见过一两面,此时再见认得出来。 说话后,管大兵才知道是自己县城里的一个叫高老三的人犯事了,而且这事还让徐光和孙修仁他们告到了州府里。 本来徐光跟管大兵不是一个级别的,但徐光手上有州府的命令文书,文书上大概写到:如果绿柳乡民钱正好所告属实,便即刻逮捕高老三,不得推托;如果所告不实,治钱正好之罪。 州府这个文书写得也不糊涂,没有偏向哪一方。管大兵不敢怠慢,让官兵去传高老三来县衙问话。 大半个小时后,人贩头子高老三被带来了县衙。说来也巧,高老三长得确实一副肠肥脑满,不大像好人的模样。杨顶天发现,高老三见到钱正好时,脸色确实变了一下,说明此人心里有鬼。 跟着管大兵亲自审问,徐光和杨顶天旁听。有钱正好在,高老三推脱不了钱家女儿的事,但他有钱正好压了手印的契约书。高老三觉得那是护身符,管用。 拿出来后,徐光和杨顶天也要求看,管大兵拒绝不了。展开“卖身契”,见上面写到: 宣帝太和十二年三月初九日,长清县绿柳乡乡民钱正好卖女儿钱兰花与怀人县县民高老三,卖身钱四千文,双方不得反悔。后面是钱正好的签名和手印。 杨顶天看完这个卖身契,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此时县衙有高老三、钱正好、徐光、管大兵以及管大兵一方的侍从吏员,还有维持秩序同时也是显示县衙大堂声威的壮班人员,满满数十人。数十人没有一个人出声,所以杨顶天的这一声笑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脸上。 杨顶天之所以笑是因为他是二一世纪来的,那里的协议书,凡是重要一点的,都要比这复杂十倍,他以为卖身契这么重要的东西,起码得写好几百字的,却没想高老三用几十个字,就解决了问题。简单到了完全不是事一样。而钱正好竟然签字画押了。双方都是人才。 所有人看来时,杨顶天知道自己是失态了,急忙干咳两声,端正了神态。 徐光忍不住问:“杨大人何故发笑?”管大兵也一脸不解地看着,他心里大概在想,这卖身契很好笑?笑点在哪里? 杨顶天不能跟对方说,我是二一世纪来的,我看过许多正规的协议书,我知道高老三的这个文契如同儿戏,作不得数,所以发笑。 杨顶天不能说这些,他正色道:“在下以为这个文契写得不妥,做不得数。”管大兵质问到:“哪里不妥?”在管大兵看来,这契约似乎挺好的,五秒钟就能看完,不必头疼。 杨顶天道:“这个文契写得太过简短,高老三和钱正好双方买卖儿女的许多重要内情都没有写出来,怎么能作数?” 高老三不服气,道:“钱正好卖女儿,小民我买他的女儿,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哪里还不明白?” 杨顶天道:“别的不说,本官就说一点!你文契中说,你用四千钱买钱正好的女儿,但这四千钱有没有给钱正好,钱正好他是否已收了你的四千文钱,你这文契中却没有写出来!这么说来,那四千文钱,你是还没给钱正好的啦?” 高老三一惊!管大兵和徐光都一惊!其他的所有人都一惊! 徐光急忙又展开文契看;徐光看了,管大兵又拿过去看,结果发现,高老三的文契中只有一句“卖身钱四千文”,这句话只是说了数量,如果咬文嚼字的话,确实看不出高老三是否已经把钱给了钱正好。 这一刻,钱正好开心了,他像看救命恩人一样的看着杨顶天,心里好不惊喜和宠拜。钱正好大概感觉杨顶天一语惊人,简直太厉害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