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意外 (第2/2页)
燕老师!” 刘秘书大惊失色,楼下的保镖急忙扑上前。 然而她纤细的身体直直向下,滑开众人的施救,硬生生从二楼栽了下去。 王芳菲轻蔑一笑,根本不在乎她是死是活。 “给点医药费,叫她马上滚蛋!” “太太!您、您……” 刘秘书手忙脚乱地去扶人,王芳菲并没有停下脚步,冲进二楼的工作间。 这屋子的冷气开得很低,即便她方才动怒出了汗,走进来也觉得寒意阵阵,北面的窗户拉着深色的窗帘,遮挡室外的每一丝阳光。 房间里没有床、没有衣柜,仅有的家具是一张硕大的长桌,纸张、毛笔、颜料……一应俱全,中央的画板上有一幅起好的底稿,墨线勾完,上了一半的颜色。 王芳菲迟疑了两秒。 莫非那女的真是古董修复师? 不对。 她否定了自己的动摇。 没吃过猪rou也见过猪跑,古董修复师,顾名思义,是要修古董的,可这屋里都是新东西,哪有人修古董是自己重新起稿的? 她走到近处,俯身一看,不禁睁大双眼。 画稿中是一串连贯的画面,有山峦树林,有亭台楼阁,有勇猛的士兵,有慈悲的佛陀,还有一个个被挖出双眼、流血哭嚎的强盗。 这、这…… 这不是《得眼林》吗?! 一楼的声音骤然嘈杂起来,她听见赵河远的吼声响彻整栋别墅。 “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看样子,是他回来了。 王芳菲定了定神,抓起桌上的一把美术刀,正要出门时,她目光一瞥—— 桌角放着一本书。 翻开的书页左右敞着,中间一页被看书之人卷成了一个圈,用作标记。 没有任何缘由,她的心跳在瞬间变得像鼓点一样急促。 咚、咚、咚…… *** 夜幕降临,萧侃与林寻白走出敦煌宾馆。 向北走不了多久,便是小北街小区,林寻白也是这次送尕张回家,才知道他们彼此挨得这么近。 换作往日,找尕张是去鬼市,但今天不同,尕张受了惊吓,必定不会去摆摊。老式小区没有电梯,两人一口气爬上六楼,敲开尕张家的大门。 他果然在家。 正是准备晚饭的时间,尕张的婆姨在厨房忙活,他的小女儿叫张玉,今年十八岁,刚高考完,也在厨房帮忙。 “一个张阳,一个张玉。”萧侃笑道,“你起名可真省事,阳关、玉门关顺着来是吧?” 尕张倒是骄傲得很,“这不是敦煌特色嘛。” 说着,他端来两杯自家泡的杏皮水,问:“找我有事?” 萧侃接过杯子,开门见山,“二十五年前,那个雇沙卫的买主,你说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他身边有个向导,对吗?” “是。”尕张在他们对面坐下,“怎么又问起这个了?” 听到肯定的答复,她神情一松,“你还记不记得那个向导的长相?” “唉哟……” 尕张一拍大腿,“那么久远的事,我哪里能记得!” 根据之前的经验与昨晚的体验,他觉得与萧侃交流,得少说、慎说,一不留神说多了,麻烦事就来了。 必要时得装傻。 林寻白看出他的推脱,插嘴道:“十八年前欠吴鼎的钱没还你都能记得,怎么这个不记……” 话才说一半,尕张惊慌地扑上来,一把捂住他的嘴巴。 “嘘——” 林寻白一脸不解。 萧侃却懂了。 她俯身向前,压低声音,“尕叔,你是和老婆说还了钱,实际中饱私囊了吧?” “我、我那是为了划清界限!” 尕张连连摆手,生怕她的声音传进厨房。 萧侃笑意一敛。 “那你还不赶紧想?” “我想、我想……”尕张松开林寻白,闷头点燃一根香烟,“说句老实话,我当时光顾着看老外和他的绿票子了,只记得那个向导怪年轻的,二十来岁,长得也好看,大眼睛、高鼻梁,头发还是卷的,八成是个二转子。” 他的描述与窦万章的笔录是相吻合的,现在的春生应当是四十大几到五十岁的年纪,带点维族血统。 这也是他们之前在若羌寻找“假春生”的大致方向,但要找“真春生”,是远远不够的。 “你能形容的再具体点吗?” 尕张为难地说,“我这种文化水平,具体的词也不会说呀!” “那给你看照片呢?”她问。 “有照片当然好!”尕张的精神一下子抖擞起来,“如果有照片我肯定认得出。” 林寻白当即起身,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只信封,哗啦往茶几上一倒,是二十多张人像照片。 尕张好奇地看向最上面一张。 “咦,这不是上次在发布会上讲话的人吗?” “对。”萧侃点头,“这些都是在丝路美术馆参加发布会又符合年龄的男人,下午刚把照片洗出来,你仔细看看。” 她有一个强烈的直觉。 作为吴鼎的雇主,春生是知晓展览情况的人,当日一定在发布会上! 尕张再没有装傻充愣的理由,配合地拿起照片认真端详。 墙上的时钟一分一秒地过,厨房飘出的香气也愈发诱人,尕张婆姨探头喊了一嗓子,“留下一起咥饭哩!” 萧侃爽快地用方言应答:“好滴咧!” 尕张捏了捏酸胀的眉心,放下最后一张照片。 林寻白忙不迭地问:“找到了吗?是哪个?” 尕张苦着一张脸抬起头来。 “这里面……一个都没有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